太疯狂了(民国吴霭生)国民党元老吴稚晖说人生,听民国怪人吴稚晖 了解房事和政治,

2022-11-14 07:38:36  阅读 150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血气方刚,切忌连连。二十四五,不宜天天。三十以上,要像数钱。四十出头,教堂会面。五十之后,如进佛殿。六十在望,像付房钿。六十以上,好比拜年。七十左右,解甲归田。” 传说这首诗是出自清末民初革命元老吴稚晖的手笔。初看此诗以为是人生箴言信条之类,实则不然,此诗题为《论房事》,主要意思是劝世上男人养身怡神,节制房事,须按照人生衰长规律,养身健体、戒欲慎贪。可见,吴稚晖是个非常幽默的人。历史上幽默的智者好象都是命运追逐的福星,仿佛这样的人一生都会丰富多彩的节目等他上演。

“血气方刚,切忌连连。二十四五,不宜天天。三十以上,要像数钱。四十出头,教堂会面。五十之后,如进佛殿。六十在望,像付房钿。六十以上,好比拜年。七十左右,解甲归田。” 传说这首诗是出自清末民初革命元老吴稚晖的手笔。初看此诗以为是人生箴言信条之类,实则不然,此诗题为《论房事》,主要意思是劝世上男人养身怡神,节制房事,须按照人生衰长规律,养身健体、戒欲慎贪。可见,吴稚晖是个非常幽默的人。历史上幽默的智者好象都是命运追逐的福星,仿佛这样的人一生都会丰富多彩的节目等他上演。

吴稚晖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具特色而有过较大影响的人物,是国共人都不得不折服的革命元勋。他才高八斗,学贯中西,爱国坚定,生活淡泊,臻力教育,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崇敬并受到其深刻的影响。蒋梦麟称赞他是中国学术界一颗光芒四照的彗星;胡适誉之为中国近三百年来四大反理学的思想家之一;196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三届大会上举荐他为“世纪伟人”。无论是吴稚晖的生平,或是他的才学,还是其中丰富的思想,都是充满传奇和浪漫色彩的。

跟很多名人的童年一样,吴稚晖的家境一贫如洗,1865年3月25 日(清同治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出生在阳在阳湖县(今属武进县)雪堰桥。因徒四壁,由外祖母带大勉勉强强读完了私塾,18岁的吴稚晖就应聘担任私塾教师,还是外婆疼外孙,典当外衣换得布袍,始登台授课。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在无锡崇安寺春源茶社和朋友谈天说地的清苦后生后来居然拥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国防最高会议常务委员、国民党中央评议员、总统府资政等一系列头衔的。

1887年, 吴稚晖中了秀才.1889年,他如愿到江阴南菁书院读书,成为名士黄以周的门生,黄以周"实事求是,莫作调人”的座右铭,对他影响很大。27岁的时候相依为命的外祖母去世,他参加乡试中了举人。次年,京试不第,仍到南菁书院回炉。这一年怀才不遇的吴稚晖干了件有影响的事情,吴稚晖与同学纽永建闲逛时看到江阴知县经过孔庙未下轿,愤懑其“非圣无法”,投石掷击官轿,知县大人很没面子,一怒枷了吴稚晖,后经黄以周交涉周旋,被非法拘禁的吴稚晖举人才回到书院,后黄以周怕吴稚晖招惹麻烦,乞请吴稚晖转读苏州紫阳书院肄业。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后,康梁维新变法运动波及全国。血气方刚的吴稚晖认为中国要学习西方火炮“兴学之不容缓”,并以作维新派小卒为荣。去北京南海会馆拜访了康有为,谈八股、小脚、鸦片三害,吴稚晖认为除此三害,要从自己做起,他说:“八股,我们可以自动不赴考;小脚,可以不缠;鸦片,可以相戒不染。 ” 1898年光绪帝颁诏变法,吴稚晖到上海南洋公学任教,在无锡崇安寺创办三等学堂推行新教育,并把线装书扔进茅坑,声名大起。

1902年,一心要教育救国、在中日之间不断奔波的吴稚晖在保送学生自费去日本士官学校问题上遭清驻日士官作梗和非难,愤而投海自尽,幸为人所救,心志大变,遂投身革命。1902年10月,吴稚晖、蔡元培等人发起成立爱国学社,吴稚晖任学监兼国文教员。当时的《苏报》聘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推荐、发表了邹容的《革命军》和章太炎的《客帝篇》、《驳康有为政见书》、《革命军序》等文,民主革命如火烧燎原,清政府下令捉拿吴稚晖等人。结果,章太炎被捕,邹容投案被杀,吴稚晖则逃离上海,转道香港,远赴英伦。吴稚晖后来一直因此成为章太炎诟病的人之一。

1905年春,孙中山在伦敦拜访了在英国留学生中鼓吹革命的精神领袖吴稚晖,孙中山请他一起到老师康德黎家里会谈。吴稚晖对孙中山的“贵人气”、“道学气”、“英雄气”和“名士气”深为折服,引为至交。这一年中山在东京联合个革命团体发起同盟会,确定实现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纲领。吴稚晖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决心在伦敦响应加盟。1907年,他在巴黎组织世界社,主持发行《新世纪》杂志,并组织中华印字局,广印书报,鼓吹革命。巴黎《新世纪》成为革命党在西方的舆论宣传阵地,与在东京出版的《民报》东西遥相呼应,风云一时。

吴稚晖认为“清贼不除,仆使四百兆人浮沉于欲进进步能进步之地位。欲争起直追,能左右于优等之民族,同趋于公善,非破弃一切障得不可。破弃一切障碍则以毁灭皇统为根本之图,万以毁灭满洲皇统为根本之根本”,他又对国人精神状态深恶痛绝,至有“猪生狗养”极言,令国人毛骨悚然。吴稚晖在巴黎主编《新世纪》周刊时,受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影响发誓要成为一个共产主义的无政府主义者和三民主义理论的思想家。一段时间他甚至深信“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社会一定会实现。做为一个思想家的吴稚晖因此积极宣传无政府主义,鼓吹实现一个理想的大同世界:“它没有强权、军队、法律,消灭阶级、去国界、毁政府,众生一切平等,人我无界,无争无尤,无钆怨无竟怡怡然四海如春。在这个社会里,物质文明十分发达,凡劳动都归机器,每人每日只要工作2小时, 便已各尽其能,人们享用的东西,应有尽有,使人各取所需,全世界共用一种语言80%的经费用于教授人民生活科学知识,20%的经费教授人们的无政府思想化理。这个社会不再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区别,只有化理而没有法律,人人正直无私,诚实可欺。”

吴稚晖的大同思想与儒家的大同思想相联系“人性本善”基础是一致的。他认为“世界本善,人性亦本善”、“人类向于进化,本由良德”,人类社会的发展将是人性之良心、良德不断推动发扬的结果,无政府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不过是人性本善之善的终极实现。吴稚晖指出三民主义是实现中国无政府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进入大同社会,首先是“天下为公”,出路有三条,即孙中山的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其中重心是民生主义。实行民生主义,可以使地尽其力,物尽用其用,人尽其能。生产力高度发展,自然可以做到人人为公,社会进入无政府的大同时代。而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思想境界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和教育,所以吴稚晖充分肯定了科学、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意义,强调科学与教育是实现无政府主义的手段。可见,吴稚晖是三民主义精神理论研究的重要闯将,这也奠定了他在民国政治地位的基础。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吴稚晖在伦敦为孙中山处理各种函电,共商建国大事,主持设计青天白日旗为国旗,于伦敦唐人街首先悬挂。民国初建争权夺利如同演戏,孙中山授权吴稚晖任教育总长,吴稚晖婉言拒绝,入世出世心淡如水,此后致力提倡教育、科学长达10多年。吴稚晖深感中国语言纷杂的不便,早在1895年,便草创了“豆芽字母”,开中国拼音字母之先河。在巴黎时期,他也对中国语言文字发音的改革进行过研究。

1913年1月, 他任国语读音统一会会长,主持制定注音字母。1917年取6000余字编定《国音字典》,1918年出版。自1919年起,他提出推行注音符号的任务、方案、办法;修订标准音,审定《国音常用字沁》等多种国语书籍,颁为国家范本;在国内师范学校增设国语专修科,并出任上海国语师范学校校长,亲自在国语师资班兼课,以训练推行国语的人才;编制《汉语拼音表》、《注音符号》等普通话教材。

吴稚晖致力国音统一和倡导勤工俭学,在中国现代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前者有利于提高全国平民的识字能力和文化水平,后者培养了科学技术和政法人才,中国现代史上许多重要人物都是勤工俭学的受益者,并接受了他的教育和影响。吴稚晖有一句名言:“官是一定不做的,国事是一定不可不问的”。所以,他以民国元勋致力国音统一和倡导勤工俭学,他以普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

1913年春,国民党组创人宋教仁被刺,吴稚晖离京,与蔡元培合办《公论报》,竭力鼓吹讨袁运动。讨袁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吴稚晖出走英国。吴稚晖在法国报纸揭露袁世凯与日本谈判签订“二十一条”内容丧权辱国。袁世凯笼络授勋位于吴,不料吴稚晖毫不领情,以“切盼公等宝贵精神,专注于国难勿更以揶揄为消闲,侮辱书生。公民吴敬怛敬上。”毅然拒绝,胆识和气质为世人称道。

1922年,陈炯明叛变, 孙中山被迫逃回上海。吴稚晖专程从法国回国奔走于京、沪、奥间,劝陈悔过,但因陈和孙的政见芥蒂太深未果,但吴稚晖深入虎穴的勇气和过人的爱国热忱的确令人回肠荡气。

1926年,国共合作北伐伊始,年过花甲的吴稚晖在北伐誓师大会上,将孙中山的遗橡和党旗国旗授给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并致词勉励全体将士。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吴稚晖得知汪精卫欲投降日本成立伪政府的意向,曾经痛哭流涕、长跪不去请求汪不要做出有辱大节和背叛民族的事情,无奈汪精卫已经不是那个“慷慨过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了。吴稚晖因此深为痛恨汪精卫的卖国求荣,旋即进行口诛笔伐,称汪精卫为“汪精怪”、陈璧君为“陈屁裙”、褚民谊为“鼠狒黑”,怒斥他们“臭了自己,臭了国家,还臭祖宗,更臭子孙,真是畜类”。

吴稚晖国学功底相当雄厚,“三•一八惨案”后曾作联挽死难者:“口孝悌,笔忠信,讲礼明义,廉隅自干楯,所之失于神经部者惟耻耳,遂至豺狼蛇蝎无比凶残,实屠我兄弟姊妹;南悲哀,北摧伤,绝恸大号,哭声震衢途,当逍遥乎官舍中人独哭之,必非饕餮穷奇能状丑恶,远愧乎魑魅魍魉。”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在重庆陪都,见有人的餐馆名字是“潇湘馆”认为是对传统国学和对林黛玉的亵渎,当场命人拆了牌子。

1945年抗战胜利,吴稚晖当门而坐,欢庆胜利,如同赤子,从南京偷偷溜到无锡吃馄饨。时年已届81耄耄之年。1949年,他为国民党统治的行将垮台忧心忡忡,体力大衰,时病时好。2月24日他被蒋介石的专机接到台湾。1953年10月30日吴稚晖病逝于台北,终年88岁,为当时从政高龄长寿的稀有者。

吴稚晖一生十分简朴,敝衣败絮,安之若素,外出总是以步当车,并且经常罢车。他视金钱如身外之物,通通用来接济灾民。别人送金条钞票或者书画古玩请他办事,当场就被扔出门去。别人集资给他贺寿,他竟然逃之夭夭。他给自己定的伙食标准是“两粥一饭,小荤大素”,从不大吃大喝。他外出游玩,也从来不坐黄包车,小汽车又买不起,只好穿布鞋走路。孙中山的孙子孙哲不愿意用毛笔写字,认为只有秘书才干这种活,结果被他责罚了一通,说:“我吴稚晖活到七八十岁,还没用过什么秘书。官宦缙绅之家的子弟,如不严加管教,是非常危险的!”他身边唯一珍贵的东西,就是他2 万多册的藏书,还有从21岁开始日积月累而成的二三十箱文稿、信件、剪报。其中重要著作有《 客座谈话》、《上下古今谈》、《荒古原人史》、《二百兆平民大问题》、《注音符号作用之辨证》、《稚晖文存》等,在台湾出版的有《吴稚晖先生选集》(上、下册)、《吴敬恒选集》。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103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