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某某,女,45岁,发现肾小球肾炎7年,高血压7年,此次因劳累后出现腰酸双下肢肿胀3天。2012年6月5日就诊,诉腰酸,肢肿乏力,头晕,舌红,苔薄白,脉沉细。尿常规示:蛋白(++),潜血(++);肾功能正常。血压140/95毫米汞柱。辨证为肝肾阴虚兼有脾虚证,予以二至丸合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处方:女贞子15克,旱莲草15克,地黄20克,山药10克,山茱萸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黄芪15克,益母草15克,白茅根30克。14剂,水煎450毫升,分早中晚分服,同时口服依那普利,以控制血压。
2012年6月19日二诊,肢肿乏力消失,腰酸头晕减轻,尿常规示:蛋白(±),潜血(+)。效不更方,继服原方14剂,复查尿常规示蛋白消失,潜血(±)。继续巩固2月中药。
按:慢性肾炎辨证为肝肾阴虚之证,方中女贞子《本草纲目》谓之能“强阴健肾膝……”。旱莲草《本草纲目》谓之能“……益肾阴”。二药合用可补肝肾益阴血而不滋腻,二药亦可凉血止血,地黄、山药、山茱萸亦可补肾,泽泻可泄肾浊,丹皮、益母草、白茅根可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诸药合用共奏补益肝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