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xx,,28岁,工人。1979年12月24日初诊。主诉:右少腹疼痛二天。
原因不明,右少腹疼痛,痛势时轻时重,轻时隐痛绵绵,重则疼痛难忍,曾经西医检查,无阑尾炎征象。现在疼痛仍作,痛势未减,食欲欠佳,小便微黄,大便欠畅,腹微胀,无矢气,无寒热表现。
检查:舌苔薄白,舌质淡红,脉象沉迟。腹平坦、柔软,初按疼痛、久按痛移。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8000/mm³,嗜中性粒细胞71%。
诊断:腹痛。
分析:痛之主因,经有早训,“痛则不通,不通则痛”。气机失调是疼痛之因,本案右少腹疼痛,血象又高,可考虑阑尾之病变,但部位未定,初按觉痛,久按痛移,可知非器质病变,乃气机不畅所致。不宜清热解毒为主则,而以温经调气、舒调气机为法。
处方:吴茱萸6g,木香6g,川楝子9g,槟榔9g,建曲15g,厚朴9g,砂仁6g,延胡索9g,陈皮9g,白芍12g,甘草3g。二剂。
12月26日二诊:药进二剂,疼痛有减,唯大便先解稍硬,舌苔白,脉象沉。上方去白芍,加大黄3g,三剂。
12月29日三诊:实验室检查:血象正常,病已痊愈。按:中医治病,贵在辨证论治,当然化验检查亦关重要。但在某种情况下,不能以此硬搬,本案从血象看,白细胞升高,应有炎症表现,但从症状上痛虽定位,久按则移,故不能单看血象而妄用清热解毒之药。所以采用调气温通之法,以木香、川楝子、陈皮调气;槟榔、建曲、厚朴、砂仁消积和胃;用吴茱萸温肝经以祛少腹之寒。白芍、延胡索止痛;甘草和中。药后痛减,出现大便先解稍硬,去白芍,加大黄之小量清肠热。药进五剂,证解而血象正常。可见中医治病不一定见血象高即妄投清热解毒之药,应审证度势,详加斟酌,而后组方投药。
结语:对于腹痛的治疗,众医习以通法为常。但须把握“通则不痛”的真意所在,《医学传真》之说极妙,即"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故辨病之虚实寒热及疼痛的部位性质,明确病属何脏何腑,找出症结所在,方能遣方用药,适当治疗。
外感风、寒、暑、湿之邪者,腹痛多发病急骤,证情较重。但认证准,用药适中,病可速愈。
亦有因情志怫郁,恼怒伤肝,气血郁结,肝气横逆,气机郁滞,不通则痛。
总之,本病牵涉范围很广,故需详辨其病因、疼痛的部位、痛之性质及在气、在血、在脏、在腑等,全面考虑,审慎从之。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