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XX,男,60岁,农民。1983年9月28日初诊。
现症:于5天前不明原因而腹疼,嗳气欲呕。经某医院检查治疗不验,屡医皆谓:“非手术难愈其疾。”患者畏手术而来就医。
检查:痛苦面容,呻吟不息,时时嗳气欲呕。腹软,肚脐右上方有一肿块,形似如拳,推之移动而疼痛,质柔软,徐徐揉之,嗳气愈甚,肿块逐渐消失,但疼痛仍不减,稍停片刻,肿块复起,疼痛如故,大便三日未行,矢气未转。X线腹部平片及血、尿常规检查,均无异常变化。舌质红、苔薄白微腻,脉沉紧有力。
辨证:属寒,食、气滞血凝,郁结于下焦,不通则痛而气逆。
治则:通腑活瘀,行气降逆。大承气汤加味。
处方:大黄30g,川朴12g,枳壳12g,白芍12g,青皮12g,藿香12g,沉香10g,丁香6g,乳香10g,丹皮10g,干姜6g,鸡血藤15g,芒硝(冲服)12g。一剂,水煎服。
复诊:上药服后大便四行,初有燥结,矢气频作,腹疼缓解。上方去大黄、芒硝,继服一剂。
三诊:上药服后,腹痛、嗳气欲呕皆止,肿块消失,欲进食,但不香。再以调理气机之法以巩固疗效。
按:此证病在于腑。六腑属阳,以转输为正常,反之六腑失去转输之职,则阴阳失调;寒、食、气、血互为搏结,则壅塞不通,则肿则痛,则为症瘕。《诸病源候论》云:“症瘕者,皆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搏结所生也,若病虽有症结而可推移者名为症瘕。瘕者假也,虚假可动也。”此证腹疼阵阵发作,肿块推之可移动,并可消散,实属瘕症无异,其病在腑,治疗非通其腑,行其气,则壅结之邪不能自除。故急以承气攻之,符合“疏其气血,令其调达”之义也。
方中大承气汤以通腑散结;青皮、藿香、沉香、丁香以行气降逆;白芍、鸡血藤、丹皮、乳香以活血散瘀止疼;干姜性温,守而不走,并能散寒以反佐,制其大黄苦干之性。诸药合用,既能疏其气血,调和阴阳,散其症结,则症瘕疼痛自除,而使患者幸免一刀之苦。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