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干货(茯苓的功效主治)茯苓图片大全大图功效,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茯苓图片,

2022-11-16 11:00:25  阅读 142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中药茯苓图片

中药茯苓图片

全程干货(茯苓的功效主治)茯苓图片大全大图功效,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茯苓图片,

全程干货(茯苓的功效主治)茯苓图片大全大图功效,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茯苓图片,

【来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主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省。野生茯苓全年可以采收,以立秋后8~9月产品质量最佳;栽培品一般在接种后第二、三年采收。切取外皮者称茯苓皮;切取内层带淡红色者称赤茯苓;切取赤茯苓后的白色部分称白茯苓;抱松根而生者为茯神,均切成片状或块状入药。单用或朱砂

拌用。

【处方用名】茯苓 白茯苓 云苓 茯苓皮 赤茯苓 茯神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全程干货(茯苓的功效主治)茯苓图片大全大图功效,茯苓的功效与作用,中药茯苓图片,

【性能概要】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胃、肺、肾经。本品淡渗利水祛湿,甘平补脾益胃,且能宁心安神。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痰饮内停、眩晕呕吐、脾虚食少便溏、心虚惊悸、失眠等症。

茯苓皮,功能专行皮肤水湿,常配伍桑白皮生姜

皮等同用,如《三因极》五皮饮。用量:15~30克。

赤茯苓,功能渗利湿热,用于小便短赤,淋沥不畅,常配伍车前子栀子

等同用。用量:与茯苓同。

茯神,功能宁心安神,专用于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症,常配伍远志、龙齿、朱砂等同用,如《济生方》远志丸。用量:与茯苓同。

【茯苓的配伍应用】

1.用于水湿停滞的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等症,常与白术猪苓泽泻

等利水药同用,如《伤寒论》五苓散。

2.用于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所致的神倦食少、腹胀肠鸣、大便泄泻等症,常与健脾益气的党参、白术、山药、莲子肉等药配伍应用,如《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又可用于脾失运化,水湿停留形成的痰饮眩悸、呕吐等症,又常与温阳健脾、燥湿化痰的桂枝、白术、甘草陈皮半夏

等同用,如《伤寒论》苓桂术甘汤或小半夏加茯苓汤。

3.用于心脾不足所致的惊悸、失眠症,常配伍党参、龙眼肉、酸枣仁同用,如《济生方》归脾汤。若属心气不足或心肾不交的惊悸、失眠,又常配伍安神镇惊的人参、龙齿及宁神开窍、交通心肾的菖蒲、远志等同用,如《医学心悟》安神定志丸。

【茯苓的用量用法】

内服:10~15克。宁心安神用朱砂拌。

【茯苓的本草摘要】

《神农本草经》:味甘,平。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止口焦舌干,利小便。久服安魂魄养神。

《日华子本草》:“补五劳七伤,安胎,暖腰膝,开心益智,止健忘。”

《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本草》: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止消渴,好睡,大腹淋沥,消膈中痰水,水肿淋结,开胸腑,调脏气,伐肾邪,长阴益气力,保神守中。

李时珍:茯苓,本草言利小便,伐肾邪。至东垣、王海藏乃言小便多者能止,涩者能通,同朱砂能秘真元,而丹溪又言阴虚者不宜。义似相反,何哉?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利小便。故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素问》云: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观此,则知淡渗之药,俱皆上行而后下降,非直下行也。小便多,其源亦异。《素问》云:肺气盛则便数而欠;虚则久咳,小便遗数。心虚则少气。下焦虚则遗溺。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厥阴病则遗溺,癃闭。所谓肺气盛者,实热也,其人必气壮脉强,宜用茯苓甘淡以渗其热,故曰:小便多者能止也。若夫肺虚,心虚、胞热、厥阴病者,皆虚热也,其人必上热下寒,脉虚而弱,法当用升阳之药,以升水降火。膀胱不约、下焦虚者,乃火投于水,水泉不藏,脱阳之证,其人必肢冷脉迟,法当用温热之药,峻补其下,交济坎离。二证皆非茯苓辈淡渗之药可治。故曰:阴虚者不可用也。仙家虽有服食之法,亦当因人而用焉。

其赤者,泻心、小肠、膀胱湿热,利窍行水。《本草纲目》

《本经逢源》:茯苓得松之余气而成,甘淡性平,能守五脏真气。其性先升后降,入手太阴经、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太阳经、足阳明经,开胃化痰,利水定悸,止呕逆泄泻,除湿气,散虚热。《本经》治胸胁逆气,以其降泄也;忧恚惊悸,心下结痛,以其上通心气也;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以其导热滋干,流通津液也。本草言其利小便,伐胃邪。东垣云:小便多者能止,涩者能通;又大便泻者可止,大便约者可通。丹溪言阴虚者不宜用,义似相反者何哉?盖茯苓淡渗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之源,而下降利小便。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言其阳中之阴,降而下,言其功也。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则知淡渗之性,必先上升而后下降,膀胱气化,而小便利矣。若肺气盛,则上盛下虚,上盛则烦满喘乏,下虚则痿躄软弱,而小便频。茯苓先升后降,引热下渗,故小便多者能止也。大便泻者,胃气不和,不能分利水谷,偏渗大肠而泄注也。茯苓分利阴阳,则泻自止矣。大便约者,以膀胱之水不行,膀胱硬满,上撑大肠,故大便不能下通也。宜茯苓先利小便,则大便随出也。至若肺虚则遗尿,心虚则少气遗尿,下焦虚则遗尿,胞遗热于膀胱则遗尿,膀胱不约为遗尿,厥阴病则遗尿,皆虚热也。必上热下寒,当用升阳之药,非茯苓辈淡渗所宜,故阴虚不宜用也。此物有行水之功,久服损人,八味丸用之,不过接引他药归就肾经,去胞中久陈积垢,为搬运之功耳。是以阴虚精滑而不觉,及小便不禁者,皆不可服,以其走津也。其赤者入丙丁,但主导赤而已。其皮治水肿肤肿,通水道,开腠理,胜于大腹皮之耗气也。

张洁古:止消渴,利小便,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为主,治小便不通,溺黄,或赤而不利。如小便利,或数服之,则大损人目。如汗多,人服之,损元气,夭人寿。医言赤泻白补,上古无此说。成聊摄云:茯苓以伐肾邪。又云:脾恶湿,甘先入脾,茯苓、白术之甘以益脾,逐水。又云:津液少者甘润之,茯苓、白术之甘,缓脾生津。《本草发挥》

《本草新编》:茯苓,味甘、淡,气平,降也,阳中阴也,无毒。有赤、白二种,白者佳,亦可用入心、脾、肺、肝、肾五脏,兼入膀胱、大小肠、膻中、胃经。助阳,利窍通便,不走精气,利血仅在腰脐,除湿行水,养神益智,生津液,暖脾,去痰火,益肺,和魂练魄,开胃厚肠,却惊痫,安胎孕,久服耐老延年。

茯神,即茯苓之一种。但茯神抱松木之根而生者也,犹有顾本之义,故善补心气,止恍惚惊悸,尤治善忘,其余功用,与茯苓相同。此二种,利中有补,久暂俱可用也,可君可臣,而又可佐使。惟轻重之宜分,无损益之可论。或谓汗多而阴虚者宜忌,少用之何损哉。或言小便素利者勿服,恐助燥损阴,微用之何妨。初病与久病相殊,而健脾正宜于久病,何必尽去夫茯苓也。丹溪曰:茯苓有行水之能,久服损人。八味丸用之,亦不过接引诸药,归就肾经,去胞中积陈,而以为搬运之功也。夫八味丸有桂、附、熟地、山萸之直入于肾,何藉茯苓之引经耶。仲景张夫子用茯苓于八味之直入于肾,何藉茯苓之引经耶。仲景张夫子用茯苓于八味丸中,大有深意。以熟地纯阴,而性过于腻滞,虽泽泻利水,熟地之滋润已足相制,然而泽泻过于利水,未必健脾以去湿。故亦用茯苓以佐之,利腰脐而又不走气,使泽泻亦不过于渗泄,则泻中有补,助熟地、山药、山茱萸速于生阴,实非徒为接引而用之也。

或问茯苓健脾,而张仲景公用之益肾,意者脾肾同治耶?夫茯苓虽亦入脾,而张夫子用之全非取其健脾,止取其益肾耳。夫肾恶燥,而亦恶湿,过燥则水干,而火易炽,过湿则邪住,而精难生。用茯苓于六味丸中,泻肾中之邪水,以补肾中之真水也,故与健脾之意全不相干,勿认作脾肾同治也。

或问茯苓不健脾而益肾,而茯苓实健脾之物也,意者肾健而脾亦健乎?夫肾健而脾亦健,此六味汤之功用也。茯苓止能益肾以通胃耳,胃为肾之关门,肾气足而关门旺,不可单归功于茯苓也。然而,茯苓之气实先通于胃。夫茯苓下利之物,如何能上行于胃。不知茯苓尤通上下之窍,而胃亦是水谷之海,利水而水不入海,将何注乎。故下通膀胱,而上通于胃,胃气得肾气之升腾,而胃气有不更开,饮食有不更进乎。似乎脾健而能容,实亦胃健而能受焉。

或疑茯苓、泽泻,同是利水之物,而或言过于利水,或言未能健脾,皆是与人相反,谓先生不好奇得乎?曰:非好奇也。二味实各有功用,不得不分言之耳。泽泻,泻之中有补,表其补之功,则其泻正可用也;茯苓,补中有泻,论其泻之益,则其补亦可用也。凡药有功有过,明辨功过于胸中,自然临症无差也。

或问六味丸中阐发已尽,不识于前说之外,尚有异论乎?前说不足以尽茯苓之义也。仲景夫子用茯苓于六味丸中也,岂特泻肾中之邪水,以补肾中之真水哉。茯苓更能入肾,以通肾中之火气。肾中火气,上通胃而下通膀胱二经。苟无肾火之气以相通,则上水不能入,而下水不能出矣。上水不能化矣。惟有火气以相通,而上下之水始周流而无滞。六味补肾中之水,而不补肾中之火,则火不能自通于胃与膀胱矣。得茯苓代为宣化,而上下之水得行,何致有不消不泄之虑哉。茯苓用之于六味丸中者,尚有如此妙义也。

又问茯苓用之于六味丸中,奇义如此,而用之于八味丸中,亦别有意义乎?曰:有。茯苓泻水,亦能泻火,泻水者泻肾中之邪水,则泻火者独不泻肾中之邪火乎。八味丸用桂枝、附子以补火者,补肾中之真火也。然补肾中之真火,而肾中之邪火不去,则真火不生,反助邪火而上升矣。仲景夫子用茯苓于八味丸中,正取其泻邪火以补真火也。桂、附得获得其益,受水谷而能容,胃土得其益,进饮食而无碍,肺气调,而心气降、肝气平矣。

又问茯苓用之四君子汤与六君子汤,似非尽利水也,何独不言其奇乎?夫茯苓用之于阴药之内,可以出奇;茯苓用之于阳药之间,无以显异,不过佐人参、白术,分消其水湿,以固其脾土而开胃气也。

又问茯苓用之于都气丸中,亦未见出奇,必得肉桂,而后泻水,安在入肾气丸中即能出奇乎?曰:肾气丸之妙,全在茯苓。茯苓利水,人人知之。利水之中,得群阴之助,更能于补水中,以行其利水之权;得二阳之助,更能于补火之中,以全其化水之神。止利其邪水,而不使波涛泛溢,又不损其真水,而转使热气薰蒸,通上下三焦,消内外二湿,皆茯苓为君之功也。倘以茯苓为臣,而君以熟地,势必中焦阻滞,水积于皮肤而不得直入于膀胱矣,又何以泻之哉。

或问夏子益集奇异治病之方,有人十指节断坏,惟有筋连无节肉,虫出如灯心,长数寸,遍身绿毛,以茯苓、胡黄连,煎饮而愈,岂亦有义乎?曰:是湿热出虫耳。茯苓以去湿,黄连以解热,湿热散而虫自死矣。惟是虫身长绿毛,实有秘义。此人必手弄青蛙,戏于池塘之中,绿毛之龟在池内,欲吞之而不可得,故气冲而手,久之而手烂,得至阴之毒而不散,故皮烂而肉腐,生长虫绿毛也。惜吾发异议,无人证之耳。

或问今人用茯苓,多用人乳浸泡,久制则白色变红,其有益于人乎?夫补药而用茯苓者,恐纯补之脏滞,故用之通达,使于泻之中,以助其补之力也。若过用乳制,则通利之性全失,一味呆补,反不能佐补药以成功。此近人不知用药之功,而妄为制变,不可以为法也。

【茯苓的现代研究】

成分:含β-茯苓聚糖、茯苓酸、麦角固醇、胆碱、组氨酸、卵磷脂及钾盐等。

药理:有利尿作用,但不及木通、猪苓;有镇静作用,茯神的镇静作用优于茯苓;有抗菌、抗肿瘤作用。

临床报道:①治疗水肿,用茯苓制成含量为30%的饼干,成人每次食8片(每片含生药3.5克),每天3次,儿童减半,1周为1个疗程,停用其他利尿药。治疗30例,显效23例,有效7例。②治疗婴儿腹泻,用一味茯苓细粉,每次口服0.5~1克,1日3次。治疗婴儿秋冬季腹泻93例,治愈79例,好转8例,无效6例。

相关文章: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副作用和禁忌,中药茯苓图片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2127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