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中医治哮喘病方子)哮喘病中医辩证,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哮喘的处方和医案,

2022-11-16 11:34:18  阅读 130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本文目录

中医治疗哮喘的医案一

郑××,女,42岁,四川名山县新店乡农民。

1973年1月18日初诊。

家属代述:病人素患哮喘,每当感冒即发。两月前,因上山割草着凉,致哮喘发作,经当地治疗,外证已解,但喘咳不已,喉中痰鸣,胸闷气急,咳吐块状硬痰,杂以泡沫,夜间尤剧。经服中、西药打针俱不效,时间将近三月,故来求治。

检查:诊脉浮数,苔黄,口苦,形瘦,少气懒言,有疲惫不堪之状。

辨证:痰热恋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降逆。

处方:麻杏石甘汤合旋复代赭汤加减

这都可以(中医治哮喘病方子)哮喘病中医辩证,哮喘的中医辨证论治,中医治疗哮喘的处方和医案,麻黄9克 杏仁9克 生石膏31克 黄芩9克 胆南星9克 瓜蒌霜18克 麦门冬9克 五味子6克 旋复花9克 代赭石31克 生龙骨31克 生牡蛎31克 甘草6克

1月19日其爱人刘某来说,病人哮喘已止,要求按原方再服一剂,因去石膏又服一剂。

按:本病因外感诱发哮喘宿疾,外感解而未彻,入里化热,痰热恋肺,肺气壅实,不得宣降,因而咳逆喘促。故用麻杏石甘汤加黄芩、瓜蒌霜、胆南星、麦门冬清热化痰,宜肺平喘;旋复花、代赭石降逆气、坠痰涎;五味子敛肺止咳。《医学衷中参西录》说;“龙骨善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它与牡蛎并用,“为治痰之神品”。在临床中,每遇此种症候,用之每获殊效。

中医治疗哮喘的医案二

韩××,男,40岁,四川名山县万古乡农民。

1974年12月8日初诊。

自诉:哮喘已十余年,每年入冬即发病,发病时多在半夜,先是连连喷嚏,继流清涕,随即咳嗽、气急、痰鸣,声如曳锯,不能卧,必须坐起,吐出之痰,皆是水液泡沫,发作约三、四小时后,逐渐缓解。持续已经三月,每夜如此,白天则异常疲倦,严重影响劳动,经中、西药治疗,未能控制,故前来求治。

检查:诊脉浮弦,苔薄白,形体短肥,面色灰暗,眼圈黑晕,语言缓慢,有疲惫之状。

辨证:外感风寒,内有水饮。

治法:解表化饮。

处方:

麻黄9克 桂枝9克 白芍9克 半夏9克 杏仁9克 细辛3克 干姜

3克 五味子4.5克 甘草4.5克

12月11日二诊:病人服上方一剂,喘咳即止,继用从龙汤二剂:

生龙骨31克 生牡蛎31克 白芍15克 炒苏子12克 牛蒡子9克 半夏12克

按:本病乃外感风寒,内有水饮,咳吐大量水液泡沫,即为水饮明证。水饮与外寒相搏,则产生喘咳,表邪解,水饮化,不治喘咳而喘咳自止。小青龙汤为治疗此种类型喘咳之方。据张锡纯先生的经验,喘症之甚实者,加杏仁于小青龙汤中,收效更捷。又认为,服小青龙汤一两剂即愈者,继服从龙汤一剂可不再发;未痊愈者,服从龙汤一、二剂必然痊愈。用之临床,每获良效。本例病人随访五年,尚未复发,前贤经验,实堪珍贵。

中医治疗哮喘的医案三

张××,男,53岁,四川旺苍县干部。

1981年2月18日初诊。

自诉:患哮喘已十五年,秋冬即发,冬季为重,发作时间都在半夜12点或1点左右。发作时不断喷嚏,流清涕,随即胸闷,气紧,呼吸有声,喉中痰声漉漉,痰多不咳,一嗽即出,状如白色凉粉。1980年10月底发作,当地治疗未愈,因来成都某医院住院治疗,经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所给药物与本地医院无异。现在日夜俱发,不堪其苦,因友人介绍,特来求治。

检查:脉浮弱,苔薄黄而滑腻,头昏,口苦干,双目微脱,面色灰暗,精神疲惫,形体肥胖。诊病中使用喷雾剂二次,咳痰若干次,自觉胸中满闷,纳呆食少,夜多小便,病剧发时小便有失禁情况。

辨证:素体阳虚,脾失健运,积湿生痰,日渐积累,由中焦而上干于肺,肺为痰壅,不得宣畅,气机失利,而成此症。近日又兼外感,故哮喘日夜俱作,且有头昏、口苦等证。

治法:解表宣肺,祛痰平喘。

处方: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麻黄10克 杏仁10克 射干10克 苏子12克 莱菔子12克 白芥子10克 黄苓10克 半夏10克 黄芪30克 磁石

30克

四剂

2月28日二诊:病人服上方四剂后,即停用西药和喷雾剂,因又服四剂。现在白天已不发病,晚上发作亦很轻微,可以不必坐起,移时即止,痰量大减,头昏,口苦干等症俱消失。解表宣肺,祛痰平喘已见初功,治当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补肾纳气。

旋复花10克 代赭石30克 潞党参

15克 清半夏10克 莱菔子12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炒苏子10克

十剂

蛤蚧党参膏5瓶,按说明服。

3月21日三诊:病人服上方七剂后,哮喘已止,仍将十剂服完,并继服蛤蚧党参膏。自觉身体较前为好,最近感冒一次,哮喘亦未诱发,要求善后之方。嘱其再服蛤蚧党参膏5瓶,以后继服金匮肾气丸。

按:本病例乃本虚标实之证。标实,为外邪、痰浊壅阻肺气。本虚,为肺脾肾三脏俱虚,脾虚则不健运,积湿生痰而为生痰之源;肺虚失其通调水道之职,而为贮痰之器;肾虚不能温煦,釜底无火,水泛为痰。急则治其标,故先用三拗汤合三子养亲汤解表宣肺,祛痰平喘;加黄芪固表,以防麻黄过汗;因外感有化热入里之势,故用黄芩;用磁石纳气归肾,兼顾其虚。既见初功,即用旋复代赭汤加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补肾纳气。因其即将返回本地,故又以蛤蚧党参膏善后。哮喘既止,本人再来成都,欲求长治久安之计,答以此病异常顽固,极难根除,除继续坚持服药一段时期外,还应注意锻炼、营养、预防感冒等。

中医治疗哮喘的医案四

李××,女,48岁,四川雅安城关居民。

1963年5月7日初诊。

自诉:哮喘已三年,遇冷发病,遇热、过劳亦发病。发病时,喉中痰鸣,气息欲断,呼气易,吸气难。初病时,每发一次距再发时间较长,后渐缩短,发展到每日发作,不堪其苦。经某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曾用过氨茶碱、麻黄素、扑尔敏等药,初有效,以后则效不佳。改请中医治疗,服药30余剂,病未减。又去某医院治疗,服药打针,能去一时之苦,停药则不能支持。经人介绍,邀诊于我。

检查:诊脉寸部浮而实,尺部沉微,舌淡不荣,无苔,面色不华,肌肤不泽,但嗽不咳,痰少色白易出。发病时但坐不能卧,两手撑于桌上,肩息,头汗如雨,胸闷,气急,痰鸣,小便不禁,痛苦异常。发作之后,一如常人,惟感异常疲倦而已。

辨证:上实下虚,肾不纳气。治法:宣肺平喘,补肾纳气。

处方:三拗汤合参赭镇气汤加减

麻黄9克 杏仁9克 射干9克 潞党参12克 炒苏子12克 代赭石24克 怀山药18克 生龙骨24克 生牡蛎24克 生芡实18克 山萸肉9克 甘草3克

四剂

5月12日二诊:病人上方服至第三剂时,方见显效;四剂服完,哮喘已平,但行动尚觉气喘。

处方:原方去麻黄、杏仁、射干,再服四剂,并以金匮肾气丸善后。嘱其多服数盒,庶几巩固。

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实喘责之在肺,虚喘责之在肾。病者寸部脉浮而实,是肺气壅实,不得宣降。尺部脉沉微,为下元不固,肾虚不能纳气。气失摄纳,上出于肺,出多入少,故呼气易吸气难。痰阻气道,故胸闷、气急。上逆之气与痰相搏,故喉中痰鸣。发病时小便不禁,乃肾气不固之征。舌淡不荣,面色不华,肌肤不泽,均属虚象。故方中以麻黄、杏仁、射干、苏子宣肺化痰,降气平喘;代赭石降逆气,坠痰涎,与党参合用,能使党参补益之力,直达下焦;与山萸肉、山药、芡实、龙骨、牡蛎等合用,则补肾纳气之力更著,故四剂哮喘即被控制。并以金匮肾气丸巩固疗效。

中医治疗哮喘的医案五

梁×,男,49岁,四川雅安某单位技术员。

1963年12月5日初诊。

自诉:咳嗽气喘十余年,倚息不得卧,喉中痰鸣,咳吐黄色稠痰,痰多不易咳出,动则喘甚,气息欲断。某医院诊断: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经多方治疗,均无结果,现已休息治疗半年,亦无起色。

检查:诊脉寸部脉数而实,尺部脉沉微,重取乃得,舌苔黄腻,口苦,胸闷痛,形瘦,面黧黑。

辨证:痰热壅肺,上盛下虚,肾不纳气。

治法:清化痰热,宣肺平喘。

处方:三拗汤加味

麻黄9克 杏仁9克 射干9克 生石膏31克 黄芩12克 胆南星9克 桔梗9克 瓜蒌霜31克 冬瓜仁31克鱼腥草31克 车前仁12克 百部

18克 甘草6克

二剂

12月8日二诊:病人口苦止,黄腻苔大退,痰在减,已易咳出,喉中哮鸣音消失,咳亦减,喘如故。治当补肾纳气为主,继续清化痰热,宣肺平喘。

处方:参赭镇气汤加减

潞党参15克 代赭石31克 生龙骨31克 生牡蛎31克 瓜蒌霜18克 山萸肉12克 炒苏子9克 鱼腥草31克 怀山药31克 麻黄9克 杏仁9克 胆南星9克 黄芩9克

二剂

12月11日三诊:病人黄腻苔退净,黄色稠痰消失,咳嗽基本停止,胸闷痛大减,气喘渐平。痰热已清,治当补肾纳气。

处方:参赭镇气汤加减

潞党参15克 代赭石31克 芡实18克 怀山药31克 生龙骨31克 生牡蛎31克 炒苏子9克 山萸肉18克 五味子9克 白芍12克

二剂

12月14日四诊:病人气喘已平,求善后之方,予人参

蛤蚧散巩固疗效。

按:本例与前例同属上盛下虚,所不同者,前例为肺气壅实,故宣肺平喘与补肾纳气并用;本例为痰热壅肺,必须先清化痰热,方可补肾纳气,否则必至偾事。

中医治疗哮喘的医案六

文××,男,42岁,四川雅安汽车驾驶员。

1963年10月13日初诊。

自诉:气喘八年,初起只喘不咳,后则既喘且咳,遇冷、热、过劳均发病,发病时胸闷气喘,额汗淋漓,胸高息涌,气息欲断,唇指青紫,烦躁易怒,纳呆食少。某医院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早期肺心病。经多方治疗,效果不佳。现在休息治疗已逾半年。因梁某病愈,介绍前来求治。

检查:诊脉弦数,舌苔粗黄而干,口渴喜冷饮,口苦甚,常常无故发脾气,形瘦,面色灰暗,说话初似有力,继而语音低弱,有气不接续之状。

辨证:先喘不咳,动则喘甚,是病在肾,肾虚不能纳气,吸而复出,故作喘。肾为水脏,水为金之子,肾病日久,累及其母,故肺病又作咳也。金病不能制木,肝木横逆,故烦躁多怒。会木呆食少,郁而生热,故舌苔粗黄,口渴而喜冷饮。

治法:清肝胆之火,泄阳明之热,补肾纳气,降逆平喘。

处方:参赭镇气汤加减

潞党参12克 代赭石24克 生龙骨24克 生牡蛎24克 山萸肉12克 瓜蒌霜18克 炒苏子9克 龙胆草9克 天花粉

18克 生石膏31克 甘草6克

二剂

10月20日二诊:病人服上方二剂后,觉效果甚好,又继服二剂,气喘已平,咳逆亦止,精神愉快,再求善后之方。处方:人参蛤蚧散加味

人参31克 蛤蚧1对 熟地黄62克 山药31克 枸杞

子31克 北五味31克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嘱其多服数剂,以巩固疗效。

按:方中用潞党参、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山萸肉补肾纳气,降逆平喘;用瓜蒌霜、炒苏子豁痰降道平喘;用龙胆草清肝胆之火,天花粉、生石膏清阳明之热,甘草调和诸药,合潞党参以护胃气,且防石膏寒凉伤胃。以药切病机,故四剂而喘平咳止,诸症悉解。据病人说,他曾去成都、重庆、南京、上海、武汉等地治疗,未能控制。通过此例,更加深了对辨证论治的认识。所谓辨证论治,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这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

中医治疗哮喘的医案七

代××,男,35岁,四川雅安汽车驾驶员。

1963年10月23日初诊。

自诉:气喘四年,只喘不咳,发时胸闷气急,喉中痰鸣,声如曳锯,每年都在热天发作。1961年6月发作,7月痊愈;1962年6月发作,8月才痊愈;今年5月发作,至今已是10月下旬尚未痊愈,较之去年病势更剧。某医院诊断为过敏性支气管哮喘,目前服麻黄素、氨茶碱等药,只能暂时控制,经文某介绍,因来求治。

检查:诊脉沉弱,尺部弱甚,形体尚壮。

辨证:肾虚作喘。

治法:补肾纳气,降逆平喘。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黄6克 山药31克 山萸肉18克 芡实15克 枸杞31克 生龙骨31克 白芍12克 党参15克 生牡蛎31克 代赭石31克 炒苏子9克

二剂

10月27日二诊:病人上方连服三剂,气喘已平。他在服第一剂时,恐中药效缓,故服中药后又服麻黄素、氨茶碱各1片,服第二剂时又各服一片的四分之一,服第三剂时,即未再服西药。要求善后之方,以固疗效。

处方:六味地黄汤加减

熟地黄124克 山药31克 山萸肉31克 枸杞31克 红参31克 胡桃肉93克 蛤蚧1对

上药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日早晚各服一丸。

接:本例病情主要为肾虚根本不固。《证治准绳》谓:“真元耗损,喘生于肾气之上奔”,即指此证而言。故方中用熟地黄、山药、山萸肉、枸杞、芡实、龙骨、牡蛎以补肾纳气;代赭石合苏子降逆平喘,代端石与党参合用,可使补益之力直达下焦。因代赭石、龙骨、牡蛎有镇肝潜阳之力,故用白芍以护肝阴。

——本文摘自《中国当代中医专家临床经验荟萃 4 疑难杂病治验录》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214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