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最低点降至髂嵴连线以下,以胃小弯角切迹低于髂嵴连线以下,十二指肠球部向左偏移为主要体征的一种病症。轻度下垂者一般无症状,下垂明显者有上腹不适,饱胀,饭后明显,伴恶心、嗳气、厌食、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站立及劳累后加重,胃下垂相当于中医学的“胃缓”。
民间民间偏方大全大全网为您收集民间治疗胃下垂最佳民间偏方大全汇总,如下:
【民间偏方大全一:枳实参朴汤】
原料:白术20克,人参6克(先煎),茯苓12克,枳实、陈皮、半夏曲、川厚朴、槟榔各10克,砂仁、黄连、干姜各5克,炒麦芽15克,炙甘草3克。
制法:用水煎服。
用法: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脾益气,理气消导。
【民间偏方大全二:补元复胃汤】
原料:白术、云苓各10克,砂仁、蔻仁、谷芽、甘草、大枣、神曲、山楂各6克,木香3克,山药15克,鸡内金、党参各12克。
制法:用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和胃。
【民间偏方大全三:外敷法】
将20粒蓖麻仁加少许樟脑,捣为饼敷百会穴,以敷料固定,晚敷早去。
【民间偏方大全四:热熨法】
1.蓖麻子仁10克,升麻粉2克。
2.将蓖麻子捣烂如泥,拌入升麻粉,制成直径2厘米、厚1厘米圆药饼,剃去患者百会穴周围2厘米内头发,敷以饼加以固定。
3.患者仰卧,放松裤带,用灌以80℃热水的瓶子熨烫升胃饼30分钟。1日3次,每块药饼连用5天,10天为一疗程。
【民间偏方大全五:敷药法】
取附子24克,蓖麻子30克,五倍子18克。将以上各药一起捣烂,敷于百会穴及鸠尾穴上。此方具有补中益气,温阳化饮之功效。
【民间偏方大全六:贴脐法】
取蓖麻子仁20克,五倍子10克,一起捣烂,用纱布包裹贴敷脐上。孕妇及吐血者忌用。
【民间偏方大全七:兜肚法】
取水仙子、红花、三棱、莪术各15克,陈艾45克,木香、草果、肉桂、公丁香各10克,高良姜12克,砂仁6克。上药共研末,用3尺布折成双层,内铺棉花,将药末铺于棉花中间,日夜兜在胃部,于胃痛易发季节开始使用,连用半年或至病愈。每月换药1次。温中,和胃,止痛。适用于虚寒型胃痛、肝胃不和胃痛、胃下垂。
注意:用线将兜缝好,防止药末堆积和漏出。
【民间偏方大全八:倒卧式法】
床头略垫高约20°~30°,每天午饭后倒卧20~30分钟,并松开裤带,缓揉腹部。
【民间偏方大全九:带胃托法】
带胃托或系两道裤带,上松下紧(带略宽)。
【民间偏方大全十:蹲式进餐法】
蹲式进餐,白天尽量少饮水,晚间饮水,减轻胃肠的下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