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xx,女,37岁,农民。1978年2月27日初诊。现病史:自幼患咳嗽气喘病,在生第二胎时天气寒冷,调护不当咳喘加重。今冬发作更为严重,曾在当地某医院检查诊断为“肺气肿并发肺心病”。
症状:咳嗽气喘,吐痰不利,心悸,胸闷,怕冷,稍微活动则呼吸困难,早晨及夜晚加重,中午前后稍暖则轻,不能仰睡,倚息屈俯稍安,饮食减少,胸腹满闷,月经先后不正常,白带过多,腰腹酸痛,大便稀溏。每早晨起大便1~2次,眼睑微肿。
检查:脉象:虚数无力。口唇紫暗,舌质暗红,舌苔薄白微滑。形体虚弱,面色不华。呼吸短浅,两肺均有痰鸣音,惟右肺呼吸减弱。心率110次/分,且无杂音。体温正常。血压90/60mmHg。肝大,肋下3cm。
胸部X线透视:①肺气肿;②肺心病。
辨证:风寒犯肺,内饮外寒,阻塞心肺,心阳不振,肺气失宣,而致心肺气机不利。
治则:调补心肺,利痰平喘。
方药:生脉散合二陈汤、葶苈大枣泻肺汤。
处方:北沙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5g,陈皮12g,半夏10g,茯苓15g,葶苈子15g,桂枝10g,远志12g,桃仁10g,柏子仁、枣仁各10g,灸甘草5 g,大枣10枚,地龙10g,蜂蜜50mI冲入。
3月10日二诊:服药十剂咳喘心悸渐减,吐痰利,夜能平仰睡眠,饮食少增,呼吸均匀,脉缓而弱,舌苔淡白微腻。守方继服。
3月25日三诊:诸症均有好转,饮食、睡眠、二便均正常,月经如期来潮,自带减少,面有悦色,可以从事家务劳动。守方继服。
4月18日四诊:服药40余剂病情良好,咳嗽、气喘、吐痰、心悸日益减轻。体质逐渐恢复。饮食、睡眠、月经、二便均已正常。脉象缓弱,舌苔淡白,血压110/70mmHg。但有时头晕乏力。改服麦味地黄丸巩固疗效。
按:本例患者因风寒伤肺,痰饮内阻,心肺气机损伤为病。治以补心肺化痰、止咳平喘、扶正祛邪的生脉散、二陈汤、葶苈大枣泻肺汤三方配合加减治疗,效果满意,虽未能根治,但能逐渐恢复心肺功能。由于久病肺肾与心力衰退,又服麦味地黄丸巩固疗效。——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