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xx,女,58岁,农民。于1983年3月4日就诊。患者元月初,屡患感冒,发热、恶寒,时愈时发,反复不彻。曾用中西药治疗,未见好转,病情日渐加重。近来发热、咳嗽较甚,吐腥臭痰甚多,黎明自汗,口干不渴,饮食欠佳,卧床不起。
检查:面黄消瘦,呼吸短促,语言低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大而数。体温38.3℃,白细胞计数10600/mm³,嘴中性粒细胞80%。X线胸片诊为“肺脓疡”。
诊断:肺痈。
辨证:卫气不固,营阴耗伤,痰热蕴肺,郁结成痈。
治法:益气固表,养阴清热,化痰散痈。
方药:黄芪30g,焦白术12g,防风12g,北沙参20g,麦冬20g,地骨皮15g,青蒿10g,炙紫菀15g,前胡15g,化橘红15g,甘草10g。水煎服。
二诊(3月7日):服3剂,咳嗽、吐痰减少,发热见轻,体温37.2℃,饮食增加。病有转机。守上方加生山药15g,继服。
三诊(3月17日):咳嗽偶有,吐痰基本消失,已不发热,自汗止,气息平顺,饮食大增,面有红色。X线胸透病灶缩小大半,变为斑片状。邪势大减,正气渐复,守上方防风易当归15g。继服。
四诊(3月28日):诸症消失,除活动时稍感心慌、气短外,一如常人。X线胸片示:阴影消失,只有少数残留痕点。病告痊愈。继服补中益气丸10天以资巩固。
按;本案系卫气不固,易感风寒,多次反复,邪气留恋,郁而化热,热灼阴伤,痰热蕴结于肺而成痈。以气阴两伤为病之本,痰热为病之标。故以玉屏风散益气固表为主,兼养阴清热,化痰止咳。邪势减半后,仍以益气养营为主,化痰止咳为辅,兼顾胃气。扶正祛邪之法,用于始末,终速获痊愈。虚实夹杂之证,有则补之过早过重,形成关门留寇之弊;有则一味祛邪不顾正气,致正更伤,不能鼓邪外出。必须权衡偏盛偏衰,以求施治勿误。——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