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菊花图片大全
【来源】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folium Ramat.的头状花序。由于产地、花色及加工方法的不同,可分为白菊花、黄菊花等。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四川等省。秋末冬初花盛开时割取全株,阴干,摘花再晒干,或直接采摘鲜花,除去枝叶烘干或经硫黄
熏过,或蒸后再晒干。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 indicum L的干燥头状花序。
【处方用名】白菊花 黄菊花 滁菊花 杭菊花 野菊花菊花的功效与作用
【性能概要】味甘、苦,性微寒(野菊花味苦性平)。归肺、肝、肾经。本品清芳疏泄,善祛风热之邪,故常用于感冒风热,头痛目赤;甘凉益阴,苦可泄热,所以又有平肝明目的功效,可治肝阳上升,头晕目眩。此外,还有清热解毒作用,用治疗疮肿毒,也有良效。
菊花因品种不同,作用亦稍有差别。在应用上,疏散风热多用黄菊花(杭菊花);平肝明目多用白菊花(滁菊花);解疔疮肿毒多用野菊花。
桑叶、菊花皆入肺、肝二经,同具轻清疏散之性,都能散头目风热,又能平肝明目,常同用以治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及肝阳上升,头晕目眩。但桑叶疏散之力较菊花为强,又可润肺止咳,兼能凉血止血;菊花平肝明目作用较桑叶为胜,又善解毒,多用治疔疮肿毒。【菊花的配伍应用】
等,如《温病条辨》桑菊饮。
2.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肿痛,常与蝉衣、决明子等同用。用于肝阴不足所致的眼目昏花,多与滋阴药地黄、山萸肉、枸杞子等配伍,如《医级》杞菊地黄丸。
3.用于肝阳上升,头晕目眩,常与桑叶、钩藤、牡蛎等同用。
4.用于疔疮肿毒,多用野菊花,配伍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生甘草等,如《外科十法》菊花甘草汤;也可用鲜菊叶捣烂外敷。【菊花的用量用法】
内服:10~15克;或入丸、散或泡茶饮。
【菊花的本草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泪出,皮肤死肌,恶风湿痹。”
《药性本草》:“治头目风热,风旋倒地,脑骨疼痛,身上一切游风,令消散,利血脉。”
《本草衍义补遗》:“菊花,能补阴,须味甘者,若山野苦者勿用,大伤胃气。”【菊花的现代研究】
成分:含菊苷、黄酮类、挥发油、胆碱、香豆精类化合物及生物碱等。
药理:菊花能扩张冠脉,增加冠流量,并能降低血压,有一定解热作用。野菊花有解热、降压、增加冠流量及抗广谱菌作用。
临床报道:用于冠心病,以菊花冠心片(每日量相当于生药50克)口服,2个月为1个疗程,一般1~2个疗程。治疗164例,对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86.5%,心电图总有效率45.3%。对治疗高血压有效。治疗偏头痛也有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