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药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牛蒡子的主治与用法,牛蒡子的食用方法与选方。
解毒 散风热 透疹 消肿
别名:牛子、大力子、炒牛蒡子、恶实、鼠见愁、老母猪耳朵、鼠粘子、恶实、黑风子、毛锥子
性味:味辛苦,性寒。
归经:归肺、胃经。
牛蒡子的功效与作用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腮,丹毒,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6~12g。
——以上来源于《中国药典》2015版
疏散风热,宣肺透疹,消肿解毒。
1.疏散风热(风热表证,温病卫分证) 用治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咽喉肿痛等症,常与薄荷、金银花等同用,如银翘散;用治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与桑叶、桔梗等同用。本品发散力不及薄荷大。
2.透疹止痒(麻疹不透,皮肤瘙痒) 用治热毒内盛而致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与薄荷、蝉蜕等同用。也用治皮肤瘙痒症。
3.利咽散结(咽喉肿痛) 用治风热或热毒所致咽喉肿痛症,常配薄荷、桔梗等同用。其清利咽喉的功用并不很强。
4.清热解毒(热毒疮疡,痄腮) 用治头面部热毒病症,如疮疡肿痛、痄腮等,常配伍连翘、板蓝根等同用,如普济消毒饮。
5.润肠通便(肠燥便秘) 用治火毒内结所致大便不通,可与清热、泻下通便药同用。因其富含油脂,能濡润大肠,通导大便。
牛蒡子主治
主治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荨麻疹,咽喉肿痛、咽喉肿痛、斑疹不透、瘙痒、疮疡肿毒、腮腺炎等症。
用于外感风热之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热毒疮肿、痄腮、目赤肿痛、便秘等症。流行性感冒、急性咽喉炎、麻疹、荨麻疹、偏头痛、面部瘫痪、鼾症等可辨证用之。
牛蒡子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牛蒡子水浸液对常见致病性真菌有抑菌作用,提取物可抗艾滋病病毒活性;牛蒡提取物有降血糖作用,其所含有牛蒡苷除了有麻醉作用外,还有很轻度的利尿、泻下作用。
1.牛蒡子有抗菌、抗病毒作用。
2.牛蒡子有抗肾病变作用。
3.牛蒡子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4.牛蒡子有抗肿瘤作用。
5.牛蒡子有降血糖作用。
6.牛蒡子有降眼压作用,本品煎剂2.5g/kg剂量给家兔灌胃,可使正常家兔眼压轻微下降,但不能阻止水负荷所致的兔眼压升高。牛蒡子禁忌
气虚泄泻者不宜使用。
痈阻已溃疡者亦忌用。
脾胃虚寒,泄泻者忌服。
牛蒡子食用方法
日常用量:5~10g,可用水煎服;或入散剂。也可外用:煎水含漱。
牛蒡子选方
1.扁平疣
牛蒡子适量,略炒后研末,每服3g,服时可酌加少量白糖,每日2次。共治疗20余例患者,皆收到了满意疗效。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牛蒡子30~40g,白芷6~10g。上药用量由小逐渐加大。先煎牛蒡子,煮沸后1小时加入白芷,同煎3次,每次煎30分钟左右,每剂煎药液至少600ml。每次200ml,每日3次温服。不用其他中西医疗法。共治疗20例患者,经治患者全部获愈,平均每例服药25剂。
3.鼾症
牛蒡子10g,苎麻根155g,生甘草6g。水煎2次,药汁合并滤过,浓缩至50ml,加60%酒精沉淀,滤取上清液,回收酒精,浓缩成30ml。每次取10~15ml,晚上睡前30分钟含漱,头部后仰,让药液达咽部,待3~5分钟后咽下,14日为1个疗程。共治疗254例患者,以鼾声基本消失视为临床痊愈。结果痊愈207例,好转36例,无效11例。
4.小儿慢性鼻窦炎
牛蒡子适量,粉碎,过80目药筛,分装成小袋,每袋3g。3~6岁,1/2~2/3袋;7~13岁,2/3~1袋,每日2~3次。温开水加糖冲服或用糖拌,5日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愈可连用2~3个疗程。共治疗48例患者,以鼻塞完全消失,嗅觉恢复正常,完全无浓涕视为痊愈。经1个疗程治疗后,痊愈10例,显效13例。1个疗程未愈者,经2~3个疗程治疗后,多获痊愈或显效,只有2例仍感觉有少许黏稠鼻涕未排尽。在治疗过程中,有5例患儿出现轻度腹痛,大便变稀,适当减量后,症状消失。
5.习惯性便秘
李贯彻共治疗80例患者,治疗组40例,以生牛蒡子(捣碎)15g,开水500ml冲泡20分钟后,代茶饮服。对照组40例,冲服便必通1袋。均以10日为1个疗程,每日3次,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显效10例,好转4例,大便由治疗前平均4.6日1次降为1.9日1次;对照组治愈19 例,显效9例,好转7例,大便自治疗前平均4.5日1次降为1.92日1次。治疗后3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4例,对照组8例。
6.高脂血症
缪灿铭分两组共治疗139例患者,治疗组88例患者,取脑脂平(含牛蒡子10g,大黄、水蛭各6g)10ml;对照组51例,取丹田降脂丸16~20粒;均每日3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7.疖肿
鲜牛蒡子叶150g,芒硝50g。鲜牛蒡子叶洗净,捣烂,芒硝研极细末,两药混合,调匀成糊状。洗净擦干患处,将药糊敷于疮面0.5cm厚,纱布固定,每日换药2~3次。刘华等共治疗40例患者,痊愈3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治愈天数最短2天,最长4天。
8.鼻炎、鼻窦炎
(1)牛蒡子20g,水煎频服,每日1剂。
(2)牛蒡子20g,黄连10g,加水300ml,煎取100ml,滴鼻5~10滴,余液1次口服,每日1剂。牛效清共治疗32例患者,获满意疗效。牛效清认为,在治疗鼻疾之医方中,非辛夷,即苍耳也。但在辨证处方中加用或单方运用牛蒡子,无论口服或水煎滴鼻,对鼻腔黏膜充血肿胀,都有良好的疗效。此疗效可能与其具有解毒散肿之功有关。
9.顽固性头痛
何炳刚所治病例,均获满意疗效。
(1)牛蒡子30g,煎汁,分4~6次代茶水饮用。
(2)牛蒡子适量,以白酒浸泡1周后,贴敷于耳穴神门、交感、皮质下等穴,用橡皮膏固定,每日按压3~4次,每次3~5分钟。
10.治痰厥头痛
旋覆花、牛蒡子各30克(微炒)。将旋覆花和牛蒡子研成细末,不拘时侯,每次3克,白汤送服。
11.治风疹不透
牛蒡子(研细)15克,柽柳适量。水煎,去渣,温服。
牛蒡子怎么吃
牛蒡子桔梗冰糖水
材料:牛蒡子10g,桔梗10g,岗梅根30g,胖大海5枚
调味料:冰糖适量
做法:将上述材料混合,用适量的清水煎服。
养身功效:适用于扁桃体肿大、急性咽喉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口干、喉痒等。
牛蒡子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味辛,平,无毒。主明目,补中,除风伤。根茎,治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
《药性赋》:味辛,平,无毒。降也,阳也。其用有四:主风湿瘾疹盈肌,退寒热咽喉不利;散诸肿疮疡之毒,利凝滞腰膝之气。
《本草纲目》:消斑疹毒。
《本草蒙筌》:味辛、苦,气平。无毒。鼠过之则缀惹不落,故又名曰鼠粘子也。止牙齿蚀疼,散面目浮肿,退风热咽喉不利,及腰膝风凝;驱风湿瘾疹盈肌,并疮疡毒盛。生吞一粒,即出疮头。明目补中,润肺散气。
《景岳全书》:味苦辛,降中有升。治风毒斑疹诸瘘,散疮疡肿毒喉痹及腰膝凝寒痹滞之气,以其善走十二经而解中有散也。
《本草备要》:一名鼠粘子,一名恶实。泻热解毒。辛平。润肺解热,散结除风,利咽膈,理痰嗽,消斑疹,利二便,行十二经,散诸肿疮疡之毒,利腰膝凝滞之气。性冷而滑利,痘证虚寒泄泻者忌服。实如葡萄而褐色,酒拌蒸,待有霜拭去用。根苦寒,竹刀刮净,绞汁,蜜和服,治中风,汁出乃愈。捣和猪脂,贴疮肿及反花疮。肉反出如花状。牛蒡子药用部位
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果实。
牛蒡子选购保存
以种子颗粒呈扁平长卵形、颗粒大、外形饱满、外皮灰褐色、炒后颜色变深有光泽者为佳。宜密封保存,放置在通风干燥处。
张廷模中药学讲稿关于牛蒡子的论述
第二味就是比较典型的发散风热的药了,牛蒡子。那么它是一个菊科的植物,用它的成熟的种子,成熟的种子是这种灰褐色,象大米那么大小的这样的一个种子,果实有很多钩状的突出的。所以能够经常附着在一些动物身上,(动物)钻在草丛当中,有的脱落的时候就附着在(身上),所以有的书上,把它叫作鼠粘子,它可能附着在老鼠这一类的,实际上泛指动物,所以我们以后可以见到有些文献里面,鼠粘子。
因为我们看得不很清楚,就是带一个凶恶的外观,就是前人把它叫作恶实,凶恶的恶的一种果实,那么也是指的在一些书上也有,另外牛蒡子,有的觉得写的时候比较繁,笔画多一点,那么牛的力气是比较大的,所以一个隐喻的方法,又叫大力子。就说牛的力气大了的意思,把它隐喻(为)大力子。所以这样这三种别名,在文献当中,甚至在现在我们的教科书里面,以后都可能会出现,大家知道,但不提倡使用。
牛蒡子,作为一个疏散风热的药,那么它的疏散的作用不强,不如薄荷,那么就风热表证而言,那么它不如薄荷这样应用广泛,但是外感风热,或者温热病的卫分证,常常会引起风热或者热毒郁结于咽喉,肺胃热盛,那么门户不利出现了咽喉痒痛或者红肿疼痛,牛蒡子,有比较好的利咽喉的作用,利咽喉,它一方面可以通过疏风热,另外一方面可以通过解热毒,所以对风热引起的咽喉不利,或者热毒壅盛引起的咽喉不利,它都可以使用,那么在感冒当中,风热感冒或者温病初起,两种情况都可能会发生,如果兼有咽喉痒痛或者红肿疼痛,既用它来疏散风热,又用它来清利咽喉,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考虑使用牛蒡子。
因为兼有咽喉不利,在风热表证,或者温病初起,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实际上牛蒡子在风热表证或和温病的卫分证,也是非常常用的一个药,尤其是温病的卫分证。那么温热病,始终都需要清热解毒。那(牛蒡子)本身可以清热解毒,所以它是既能够升浮,又能够苦寒清降的一个药,是很典型的一个二向性的药,疏散风热是升浮的,清热解毒是一个沉降的,前人非常强调这一点,另外牛蒡子可以透疹,透发麻疹,也可以用于麻疹初起疹出不透,但是牛蒡子用于麻疹初起、疹点透发不透,与荆芥、薄荷它的临床意义不一样,或者说不完全一样。
那么麻疹初起,它往往兼有表邪,那么需要发散表邪。那么荆芥、薄荷可以在透疹的同时,又能够发散表邪,牛蒡子同样的可以发散表邪,但是麻疹是一个热毒证,温热病热毒证,牛蒡子兼有清热解毒的作用,但是荆芥、薄荷没有这方面的作用,如果说在有的一些书上写的考试题,比如说那种多选题,牛蒡子用于麻疹初起与那些功效有关,那么有关的就应该是它的疏散风寒、透疹和清热解毒都有关,但是如果把题干换成荆芥或者薄荷,用于麻疹初起,与那些功效有关,当然就不能选清热解毒了,因为荆芥、薄荷没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尽管麻疹需要清热解毒这样的药物,但是它本身没有,当然它不可能发挥,所以就是解题的时候的一些技巧。所以我们要把它和它的病因、病机,和本身药物它的自身功效,都要结合起来,那么就会能够正确的有这种选择。
另外牛蒡子又是一个清热解毒药,它可以治疗热毒证,那么清热毒药治疗的热毒证,最主要、最普遍的就是疮痈肿痛,所以牛蒡子,它除了咽喉肿痛以外,也可以治疗疮痈,我们书上的72页的应用三,热毒引起的咽喉肿痛。它能够解毒利咽、另外疮痈,然后痄腮,就是现在的流行性的腮腺炎,两个腮部红肿、疼痛,它也是属于温热病范畴的,所以可以不专门来记忆。因为它本身就可以用于温热病,那么我们的重点,除了咽喉不利以外就是一个疮痈肿痛。那可以配伍其它的解毒消痈的药,所以在临床上也是很常用,和清热解毒药,学的时候我们再把它对照起来。
要注意的牛蒡子是一个种子类的药材,种子类的药材里面,都含有一定的脂肪油,凡是含脂肪油的种子类的药材,都有润肠的作用。如果说把它作为一个治疗作用,就是润肠通便,如果作为一个不良反应,作为一个副作用,就是滑肠。所以我们书上是把它作为副作用来对待的,很多书上,我们用法里面也是,它有滑肠之性,那么如果作为一个副作用来说,那么有虚寒性的便溏腹泻,它就会使它加重,就不宜使用,那么反过来,如果说热毒炽盛,或者上焦的风热壅盛,有时候往往引起大肠的通降功能失调,热邪也会伤津,会出现了有便秘。那么既有风热壅盛,又有热毒内盛,那兼有大便不通的,那么时候牛蒡子就是兼有润肠通便,那么大便一通,上面的热邪也会得到缓减,其实它就有利于对上部的一些热证的治疗效果、治疗作用,所以既可以把它作为治疗作用,就是润肠通便,又可以作为一个不良反应,滑肠。是牛蒡子,在用法在使用注意当中比较特殊的,它是一个种子类的药材,所以这一点大家要更多地给予关注,如果说我们把它作为一个治疗作用,有的药,比如说我们要选发散风热药,比如说咽喉,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以下药物当中较为适宜的药,那么一定就选牛蒡子,可能就不要再选桑叶、菊花了,就考的这样的一个知识点,我们这一节课就介绍到药,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