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女,34岁,蒲江县干部。初诊:1979年5月26日。2月上旬流产后,3月下旬左侧面部汗出、微肿,牙龈肿胀,小腹冷痛,经期尤甚。服西药消炎抗感染,月余未效,舌苔白润,脉象弦数。辨证为胃蕴湿痰,胆热乘之,痰热交结,阻塞气机,以温胆汤加味治之。
旋覆花(包煎)10g 陈皮10g 胆南星6g 法夏10g 茯苓12g 炒枳实6g 茵陈10g 丹皮10g 焦山栀10g 竹茹10g
二诊:5月31日。服上方4剂后,左侧面部出汗减半,牙龈肿胀亦消,面热解除,但小腹冷痛依然,脉弦数减缓。拟二陈汤加温经行气之品。
陈皮10g 胆南星10g 法夏10g 茯苓18g 丹参24g 当归10g 赤芍10g 红花4.5g 台乌药6g
服4剂后,病即痊愈。
按:本例流产后,即面部一侧微肿汗出、牙龈肿胀,而他处并无汗出,可谓异者。《内经》说:“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阴阳者,水火之征兆也。”本例所患系阳明、少阳二经循行部位,乃痰涎、瘀血阻滞其间经气,致阴阳升降之道受阻。回忆沈尧封《女科辑要》曾载其师金大文治一产妇怪症:左边冷,右边热,一身四肢尽然,前后中分。金以通经祛瘀而热减大半,惜其未继用理痰之剂以竟全功。本例素来小腹冷痛,经期时尤甚,其为血寒气滞显然。此次起病于流产之后,当与一般临产无异。但症见苔色白润、牙龈肿痛、两手脉反弦数,因从胆胃湿热酿痰,阻塞阴阳升降之机着想,初诊即投清胆利湿、祛痰和胃之品,4剂得效。复诊时祛痰兼祛瘀,以其素来行经时小腹冷痛,故用药温经行气,续服4剂得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