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豆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成熟种子。别名:巴菽、刚子、江子、老阳子、双眼龙、猛子仁、巴果、双眼虾、红子仁、巴贡、巴米、毒鱼子、銮豆、贡仔、八百力、巴仁、芒子、药子仁、芦麻子、腊盘子、大风子、泻果。 主产于四川、福建、广东和广西等地。多为栽培。巴豆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1方次,《金匮要略》入1方次。
【药性特点】巴豆辛,热。有大毒。入胃、大肠、肺经。功能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蚀腐。主治太阳病,肺痈病等。
【巴豆的临床应用】
(一)治太阳病
太阳病变证
寒实结胸证
三物小白散证
证见:胸中或心下硬满疼痛,或胸部闷痛,喘息咳唾不发热,口不渴,大便秘结,苔白滑,脉沉弦(141),证质为寒痰水饮结聚胸脘。治用三物小白散。方中巴豆辛热峻下,长于攻痰逐水,泻下寒积;桔梗开提肺气,祛痰开结;贝母解郁散结祛痰。三药合用,组成温下寒实,涤痰开结之剂。
(二)治肺痈病
寒实证
《外台秘要》桔梗白散证
证见: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七-附),证质寒痰脓浊壅肺,肺气壅塞。治宜《外台秘要》桔梗白散。该散药物组成、剂量、用法同于三物小白散。亦异病同治之例。
巴豆的配伍应用
巴豆配伍杏仁
:巴豆逐水消肿;杏仁宣肺降气。二者伍用有宣肺逐水消肿之功效用于治疗水臌腹大、动摇有水声者。
巴豆配伍绛矾:巴豆逐水消肿;绛矾燥湿利小便。二者配伍有消水除满之功效 用于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腹水症。1、治寒实结胸,无热症者:桔梗三分,巴豆一分(去心皮,熬黑,研如脂),贝母三分。三味为散,以白饮和服,强人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必吐,在膈下必利。不利,进热粥一杯,利过不止,进冷粥一杯。(《伤寒论》白散)
2、巴豆治小儿下痢赤白:巴豆(煨熟,去油)一钱,百草霜二钱(研末),飞罗面煮糊丸,黍米大,量人用之。赤用甘草汤,白用米汤,赤白用姜汤下。(《全幼心鉴》)
3、巴豆治伏暑伤冷,冷热不调,霍乱吐利,口干烦渴:巴豆大者二十五枚(去皮膜,研取油尽,如粉),黄丹(炒,研,罗过)取一两一分。上同研匀,用黄蜡熔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顷,别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时候。(《局方》水浸丹)
4、巴豆治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臌:巴豆九十枚(去皮心),杏仁六十枚(去皮尖)。并熬令黄,捣和之,服如小豆大一枚,以水下为度,勿饮酒。(《补缺肘后方》)
5、巴豆治小儿痰喘:巴豆一粒,杵烂,绵裹塞鼻,痰即自下。(《古今医鉴》)
6、巴豆治阴毒伤寒心结,按之极痛,大小便秘,但出气稍暖者:巴豆十粒,研,入面一钱,捻作饼,安脐内,以小艾炷灸五壮。气达即通。(《仁斋直指方》)
7、治夏月水泻不止:大巴豆一粒(去壳)。上以针刺定,灯上(瓦面烘烤)烧存性,研细,化蜡和作一丸,水下,翻前服之。(《世医得效方》针头丸)
8、巴豆治气痢: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细研,取热猪肝和丸,空心米饮下,量力加减服之。牛肝尤佳。或以蒸饼丸服。(《经验方》)
9、巴豆治寒痰气喘:青橘皮一片,展开,入刚子一个,麻扎定,火上烧存性,研末,姜汁和酒一钟,呷服。(《医说》)
10、巴豆治肝硬化腹水:巴豆霜一钱;轻粉五分。放于四、五层纱布上,贴在肚脐上,表面再盖二层纱布。经一至二小时后感到刺痒时即可取下,待水泻。若不泻则再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11、巴豆治风虫牙痛:一巴豆一粒,研,绵裹咬之。二针刺巴豆,灯上烧令烟出,熏痛处。(《经验方》)
12、治耳卒聋: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经验方》)
13、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热,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千金方》)
14、治痞结症瘕:巴豆肉五粒(纸裹打去油),红曲三两(炒),小麦麸皮一两(炒)。俱研为细末,总和为丸,如黍米大,每空心服十丸,白汤下。(《海上方》)
15、巴豆治一切恶疮:巴豆三十粒,麻油煎黑,去豆,以油调雄黄、轻粉末,频涂取效。(《普济方》)
16、巴豆治宫颈癌痛:水红花子60g,麝香15g,阿魏15g,急性子15g,甘遂9g,大黄15g,巴豆10粒,白酒500g,各药捣碎,合在一起,纳入猪膀胱内,外敷痛处,痛止停药。
17、巴豆治鼻咽癌:巴豆7.5g,雄黄18g,郁金9g,制成黄豆杨大丸,每次3丸,2小时1次浓汤送下,服至吐泻停止。
18、治一切疮毒及腐化瘀肉:巴豆去壳,炒焦,研膏,点肿处则解毒,涂瘀肉则自腐化。(《痈疽神秘验方》乌金膏)
19、治荷钱癣疮:巴豆仁三个,连油杵泥,以生绢包擦,日一、二次。(《秘传经验方》)
20、治喉痹:白矾二两(捣碎),巴豆半两(略捶破)。同于铫器内炒,侯矾枯,去巴豆不用,碾矾为细末,遇病以水调灌,或干吹入咽喉中。(《百一选方》)
21、巴豆治白喉:巴豆仁、朱砂等分,各研成细末,混和,每用3~5分,置膏药上,贴于眉间的上方(勿使药末掉入眼中)。约经8~12小时,局部皮肤发生大小不等的水泡时,便可揭去膏药,擦掉药末,涂上1%龙胆紫液,以防感染。(《江苏中医》(11):23,1959巴豆朱砂膏)【巴豆的用量用法】
1.用量 常用量0.3—0.6克。
仲景用量1分(3克),如三物白散。
2.用法 散剂,目前临床使用常取巴豆霜,用量每次0.3克,若无效,再以每次0.1克渐增。巴豆不仅有强烈的泻下作用,还有一定的催吐作用。服药后,病在膈上者,实邪可上越而吐;病在膈下者,实邪可下泄而利。根据巴豆得冷性缓,得热性速的特性,服药后,若下利不止者,可饮冷粥,减缓药性;若不下利者,可饮热粥,助其泻下,并有养胃护胃的作用。
按:巴豆味辛,可散结聚之邪,性热,可化寒凝之积,能荡涤肠胃沉寒痼冷,宿食积滞,是热性峻泻药。适用于寒积之腹痛、大便秘结、腹水胀满等证。
巴豆毒性较大,泻下峻猛,故体虚及孕妇均当忌用。
【巴豆的文献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癥瘕、积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杀虫鱼。”
《珍珠囊》:“导气消积,去脏腑停寒,治生冷物所伤。”
【巴豆的药理作用】
1.据化学分析 巴豆含脂肪油(巴豆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巴豆树脂,有强烈的致泻作用。此外,尚有蛋白质,其中有一种毒性球蛋白,称巴豆毒素。
2.据药理研究
(1)内服巴豆油至肠道遇碱性肠液,析出巴豆酸,能刺激肠黏膜,使之发炎,并增加分泌物及增加肠蠕动而产生剧烈的泻下作用。
(2)巴豆毒素为原浆毒素,能涪解红细胞,使局部细胞坏死,但遇热即失去毒性。
(3)本品为杀灭钉螺的特效药,对鱼、虾、田螺及蚯蚓等均有毒杀作用。其作用以仁为最强,内壳次之,外壳无效。
3.据现代临床 本品主治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慢性咽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巴豆的副作用及用药禁忌
无寒实积滞、孕妇及体弱者忌服巴豆。巴豆畏牵牛花。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
、藜芦。无寒积者忌巴豆。(巴豆)毒者,以冷水、黄连水、大豆汁解之。
巴豆全株有毒,以种子最毒。中毒症状:误食后发生强烈的口腔炎、咽喉炎,剧烈腹痛,水泻或粘液血便,脉搏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青紫,甚至出现休克。误服巴豆中毒的解救方法:早期可洗胃;服蛋清及活性炭;静脉滴注葡萄糖盐水;给予微温的流汁饮料;腹剧痛可注射吗啡阿托品;如面色青紫可给氧,注射呼吸兴奋剂;出现休克可闻稀氨水,针刺疗法等对症治疗。
民间解毒法:
1、大豆一升煮汁饮服。
2、捣烂芭蕉叶榨汁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