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桂枝的功效与作用点用)桂枝功效与作用简介,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的临床运用,中药桂枝图片,

2022-11-16 21:10:04  阅读 126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多为栽培。桂枝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43方次,《金匮要略》入56方次。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主产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多为栽培。桂枝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43方次,《金匮要略》入56方次。

【桂枝的药性特点】桂枝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一篇读懂(桂枝的功效与作用点用)桂枝功效与作用简介,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的临床运用,中药桂枝图片,

【桂枝的功效与作用】发汗解肌,温阳通脉,散寒止痛,温肺化饮,平冲降逆,补中益气。主治太阳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痉病,湿病,疟病,中风病,历节病,血痹病,虚劳病,咳嗽上气病,胸痹病,心痛病,腹满病,寒疝病,痰饮病,水气病,黄疸病,呕利病,阴狐疝病,妇人妊娠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

  【桂枝的临床应用】

(一)治太阳病

1.太阳病本证

(1)中风表虚证

桂枝汤

证见:发热、恶风寒,头痛,汗出,脉浮缓(12;13)(注:括号内序号,系《伤寒论》原文的条文序号。下同),证质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治用桂枝汤。方中君药桂枝辛温,温经通阳,疏散风寒;配臣药白芍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二者等量相伍,相反相成,一辛一酸,一散一敛,一开一合,于解表中寓敛阴和营卫意,和营中有调卫散邪之功。因脾胃为营卫生化之本,故用生姜大枣益脾和胃。生姜辛散止呕,助桂枝以调营卫,大枣味甘,补中和胃,助白芍以和营。姜枣和用,亦有调和营卫之功。炙甘草补中气且调和诸药,与桂枝、生姜等辛味相合,辛甘化阳,可增强温阳之力;与白芍等酸药相配,酸甘化阴,能增强益阴之功。诸药相伍,不仅能外调营卫,而且内和脾胃,滋阴和阳。外证得之,解肌祛邪;内证得之,调脾胃,和阴阳。因此无论外感、杂病,只要符合营卫不和之证质者,使用本方皆有良效。

一篇读懂(桂枝的功效与作用点用)桂枝功效与作用简介,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的临床运用,中药桂枝图片,

②桂枝汤证兼证

·桂枝加葛根汤

证见: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紧固缩,动转不灵者(14),证质为营卫不和,经输不利。治用桂枝加葛根汤。方中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根甘辛而平,既能解肌,又能缓解经脉之拘急。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证见:发热,汗出,恶风,头痛,咳喘气逆者(18),证质为营卫不和,肺气上逆证。治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中桂枝汤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厚朴苦辛温,化湿导滞,降气平喘;杏仁苦温,止咳定喘。

·桂枝加附子汤证

证见:恶风,发热,头痛,汗漏不止,四肢拘急不适,小便不利者(20),证质为表证未除,卫阳不足。治用桂枝加附子汤。方中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桂附相合,温煦阳气,卫阳振奋,则漏汗自止,恶风自罢,阳复汗止,则阴液始复,小便自调,四肢亦柔,诸证自愈。

·桂枝去芍药汤证

证见:胸满,脉促,恶风寒,发热,汗出或不汗出者(21),证质为胸阳不振,表证未解。治用桂枝去芍药汤。方中桂枝合甘草辛甘化阳,为温通心阳之佳品,生姜合桂枝,辛甘发散,以除表邪,大枣佐甘草以补中州,益中气,四药合用,辛甘发散为阳,既可解表邪,又可通心阳;由于白芍阴柔,有碍阳气之宣通,故去之不用。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

证见:脉微,恶寒,胸满者(22),证质为表邪未解,胸阳损伤。治用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中以桂枝去芍药汤解肌祛风,宣通阳气,加附子意在温经复阳。

·桂枝新加汤证

证见:身疼痛,汗后身痛不减,甚或加重,可见恶风寒,发热,汗出者(62),证质为营卫不和,气营不足。治用桂枝加芍药生姜各1两人参3两新加汤,简称桂枝新加汤。方中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有表证者可解肌祛风;重用白芍以增加和营养血之功;加重生姜用量,外则协桂枝有宣通阳气之用,内则和畅中焦,以和气血生化之源;人参味微苦,益气生津,以补汗后之虚。诸药合用,可调和营卫,益气血,除身痛,扶正祛邪,故有无表证皆可使用。

(2)伤寒表实证

麻黄汤证

证见、证质、证治、证方(见麻黄条)。

桂枝在麻黄汤中,解肌祛风,助麻黄发汗。

②麻黄汤兼证

·葛根汤证

证见、证质、证治、证方(见葛根条)。

桂枝在葛根汤中,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大青龙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麻黄汤)。

桂枝在大青龙汤中,助麻黄发汗,外散风寒。

·小青龙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麻黄条)。

桂枝在小青龙汤中,与麻黄相配,增强通阳宣散之力;与白芍相伍,调和营卫。

(3)表郁轻证

①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证见:发热恶寒如疟状,一日二三度发,或伴面热,身痒者(23),证质为表郁日久,邪轻证轻。治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方中桂枝汤与麻黄汤各取1/3量,按1:1比例合方,或将两方各3合煎液合并,使桂枝汤调和营卫而不留邪,麻黄汤解表发汗而不伤正。刚柔相济,剂量虽小,确能发散邪气,扶助正气,属发汗之轻剂。

②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证见:恶寒发热如疟状,一日发作两次,或伴汗出,身痒者(25),证质为表邪郁表,证微邪微。治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方中桂枝汤与麻黄汤2:1,与桂枝麻黄各半汤药味相同,但药量更轻,桂枝汤取原剂量的5/12,麻黄汤取原剂量的2/9;由于桂枝汤较桂枝麻黄各半汤的比例增加,麻黄汤用量之减少,故发汗力量更小,可称为微发汗剂。

③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证见:发热恶寒如疟状,发热重,恶寒轻,兼见口微渴,心微烦者(27),证质为表郁邪轻,外寒内热。治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方中取桂枝汤原方剂量1/4,外散表寒;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发越郁热。二者合方,量小力轻,为解表清里之轻剂,属小汗范畴。

(4)太阳蓄水证

五苓散证

证见、证质、证治、证方(见泽泻条)。

桂枝在五苓散中,通阳化气以利水,并兼以解表。

五苓散证,又见于《伤寒论》霍乱病和《金匮要略》痰饮病之小便不利证等,见证稍异,证质相同,治方则一,体现异病同治法。

(5)太阳蓄血证

桃核承气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桃仁条)。

桂枝在桃核承气汤中,温通经脉,辛散血结,助桃仁以活血。

2.太阳病变证

(1)心阳虚证

①桂枝甘草汤证

证见:心悸,欲得按者(64),证质为心阳不足,心失所养。治用桂枝甘草汤。方中桂枝辛甘性温,入心助阳;炙甘草甘温,甘缓补益中气,桂甘相伍,辛甘合化,温通心阳,心阳得复,则心悸自平。

②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证见:心悸,烦躁,舌淡,苔白者(118),证质为心阳虚弱,心神不敛。治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中桂枝甘草温通心阳,桂枝仅用1两,而甘草倍于桂枝,以心神浮动,用药宜甘缓,不宜过于辛散;龙骨、牡蛎镇敛心神以治烦躁。

③桂枝救逆汤证

证见:惊狂,卧起不安,心悸者(112)证质为心阳虚弱,心神不敛,复被痰扰。治用桂枝汤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简称桂枝救逆汤。方中桂枝、甘草温通心阳;生姜、大枣补益中焦而调营卫,并助桂枝甘草温复阳气;蜀漆涤痰散邪;龙骨、牡蛎重镇潜敛以安浮越之心神。

桂枝救逆汤证,亦见于《金匮要略》惊悸病之火邪致惊,见证稍异,证质相同,治方不殊。

④桂枝加桂汤证

证见:阵发性气从少腹上冲心胸,伴心悸者(117),证质为心阳虚弱,下焦阴寒之气上逆。治用桂枝加桂汤。方中重用桂枝通心阳而平冲逆,配以甘草,更佐姜枣辛甘合化,温通心阳,强壮君火,以镇下焦水气而降冲逆;白芍破阴结,利小便,去水气。诸药合用,共奏温通心阳,平冲降逆之功。

桂枝加桂汤证,在《金匮要略》奔豚气病之寒气奔豚证,证质相同,治方不殊。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茯苓条)。

桂枝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中,与茯苓相配,通阳化气以利水;与甘草相伍,辛甘化阳以通心阳。

苓桂枣甘汤证,在《金匮要略》奔豚气病之寒水妄动证,证同治方不殊。

(1)脾虚证

①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茯苓条)。

桂枝在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中,温阳化气,平冲降逆,与茯苓相配,通阳化气,渗湿利水,使饮邪下趋,以折上逆之势;与甘草相伍,辛甘化阳,以退阴翳。

苓桂术甘汤证,亦见于《金匮要略》痰饮病之饮停心下证,见证稍异,证质相同,证方不殊。

②小建中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胶饴条)。

桂枝在小建中汤中,与甘草相合,辛甘化阳以温阳养心;与生姜相伍,以温通心脾阳气。

小建中汤证,亦见于《金匮要略》虚劳病之虚劳里急证,见证虽异,证质不殊,证方则一。

③桂枝人参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人参条)。

桂枝在桂枝人参汤中,既解太阳之表邪,又能助人参汤(即理中汤)温中散寒。

(2)阴阳两虚证

炙甘草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炙甘草条)。

桂枝在炙甘草汤中,配生姜宣阳化阴;伍甘草辛甘化阳,以温通心阳。

(3)上热下寒证黄连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黄连条)。

桂枝在黄连汤中,辛温散寒,宣通上下之阳气。

(4)中焦停水证

茯苓甘草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茯苓条)。

桂枝在茯苓甘草汤中,通阳以化气。

3.太阳与阳明合病

表证涉胃证

葛根加半夏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葛根条)。

桂枝在葛根加半夏汤中,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二)治少阳病

少阳病兼变证

1.柴胡桂枝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柴胡条)。

桂枝在柴胡桂枝汤中,合白芍等组成桂枝汤,调和营卫,解肌辛散,以治太阳之表。

2.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柴胡条)。

桂枝在柴胡桂枝干姜汤中,与干姜通阳散寒,温化水饮。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柴胡条)。

桂枝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通达郁阳。

(三)治太阴病

太阴病兼变证

1·桂枝加芍药汤证

证见:腹满时痛。未见食不下,呕吐,下利等证(279),证质为脾络受伤,气滞血瘀。治用桂枝加芍药汤。方中用桂枝配合甘草辛甘化阳,通阳益脾。重用芍药取其双重作用,一者与甘草配伍,缓急止痛,再者活血和络,经络通则满痛止,故用于腹满时痛是十分恰当的。

2.桂枝加大黄汤证

见证:在桂枝加芍药汤证的基础上,腹痛较剧,或伴便秘者(279),证质为脾络瘀滞,大肠滞垢。治用桂枝加大黄汤。方中用桂枝加芍药汤通阳益脾,活络止痛,加大黄化滞导滞。

(四)治少阴病

咽痛证

半夏散及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半夏条)。

桂枝在半夏散及汤中,合甘草通阳散寒,缓急止痛。

(五)治厥阴病

厥阴病本证

1.寒热错杂证

(1)乌梅丸证

见证、证质、证治、治方(见乌梅丸)。

桂枝在乌梅丸中,合辛热之细辛、干姜、蜀椒,取其气辛以伏蛔,性温以祛下寒。

乌梅丸证,亦见于《金匮要略》蛔虫病之蛔厥证,属异病同治之例。

(2)麻黄升麻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麻黄条)。

桂枝在麻黄升麻汤中,合茯苓、白术、干姜、甘草温中健脾,则泄利等证可止。

2.厥阴病寒证

(1)当归四逆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当归条)。

桂枝在当归四逆汤中,配细辛温经散寒以通阳。

(2)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当归条)。

桂枝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中,同于当归四逆汤。

(六)治痉病

1.柔痉证

栝蒌桂枝汤证

证见:发热,恶风寒,头项强痛,汗出,身体强直不舒,项背强急不柔和,脉反沉迟者(二-11)(注:括号内序号,系《金匮要略》原文的篇和条文序号,如“二”篇、第号“11”条。下同),证质为风寒外束,腠理不固,里津不足,筋脉强急。治用栝蒌桂枝汤。方中桂枝汤解肌祛风散外邪,栝蒌根即天花粉,苦寒质润,生津养阴,清热润燥。诸药相伍,共奏散邪解肌,养阴生津,舒缓筋脉之效。

2.欲作刚痉证

葛根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葛根条)。

桂枝在葛根汤中,配麻黄、生姜辛温发表,开腠理以散邪气。

(七)治湿病

1.寒湿表实证

麻黄加术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麻黄条)。

桂枝在麻黄加术汤中,合麻黄与白术相配,虽发汗而不致过汗;白术得麻、桂,能并行表里之湿邪,不仅适合寒湿在表的证质,而且也是对湿病发汗须微汗法的具体应用。

2.风湿表阳虚证

桂枝附子汤证

证见:身体痛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伴自汗,恶风寒,大便溏,小便不利者(二-23),证质为风寒湿邪困滞肌腠骨节,表阳亏虚。治用桂枝附子汤。方中重用桂枝祛风散寒,配大量附子温阳散寒,除湿止痛;生姜助桂附祛风散寒,炙甘草、大枣助桂附益气助阳;且调和诸药。五味相配,共奏温经助阳,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之效。

3·风湿表里阳虚证

甘草附子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甘草条)。

桂枝在甘草附子汤中,温经散寒助阳,祛风散寒。

(八)治疟病

1.疟母证

鳖甲煎丸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鳖甲条)。

桂枝在鳖甲煎丸中,合干姜温阳散寒。

2.温疟证

白虎加桂枝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石膏条)。

桂枝在白虎加桂枝汤中,散寒疏风,导邪外出。

(九)治中风病

1.风痱证

《古今录验》续命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当归条)。

桂枝在续命汤中,合麻黄散邪祛风。

2.风邪入中证

防己地黄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防己条)。

桂枝在防己黄芪汤中,合防风祛风散邪。

3.大风证

侯氏黑散证

见证、证质、证治、治方(见菊花条)。

桂枝在侯氏黑散中,合干姜、细辛、白术、当归益气养血,祛瘀化痰。

4.热瘫痫证

风引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大黄条)。

桂枝在风引汤中,配干姜之温,以制诸石之寒。

(十)治历节病

风湿历节证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

见证:诸肢体关节疼痛剧烈,身体魁赢,脚肿如脱,头目昏眩,短气,温欲吐,伴发热,心烦口渴,脉沉细数(五-8),证质为风寒湿邪外侵,流注筋骨关节,痹阻经脉气血,渐次化热伤阴。治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方中用桂枝、麻黄、防风辛温祛风散寒;炮附子、白术补脾肾之阳气,除湿止痛;知母、芍药滋阴养血,清热,且防温燥伤阴;生姜和胃止呕;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共奏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养阴清热之功。

(十一)治血痹病

血痹重证

黄芪桂枝五物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黄芪条)。

桂枝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与黄芪相配,重用生姜,辛温祛邪散邪,行滞而宣通阳气。

(十二)治虚劳病

1.失精梦交证

(1)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证

证见:男子滑精,女子梦交,头眩,发落,少腹弦急,阴头寒,脉虚极、芤迟,或芤动、微紧,或下利清谷,或亡血者(六-8),证质为阴损及阳,阴阳两虚。治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中桂枝汤,辛甘化阳,酸甘化阴而调和阴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敛摄浮越,摄精止遗。用之,则阳能外固,阴能内守,心神得安,诸症自除。

(2)天雄散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天雄条)。

桂枝在天雄散中,温经助阳,与白术健脾益胃,培补后天之本,共为臣药。

2.虚劳里急证

黄芪建中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黄芪条)。

桂枝在黄芪建中汤中,合生姜温阳健胃。

3.虚劳风气百疾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薯蓣条)。

桂枝在薯蓣丸中,合柴胡、防风疏风解表。

(十三)咳嗽上气病

1.外寒内饮化热证

小青龙加石膏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麻黄条)。

桂枝在小青龙加石膏汤中,合麻黄、细辛辛温发汗解表。

2.留饮迫肺证

泽漆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泽漆条)。

桂枝在泽漆汤中,配合人参、甘草益气健脾,以绝痰饮之源。

(十四)治胸痹病

气滞偏实证

枳实薤白桂枝汤证

证见:喘息咳唾,胸背引痛,呼吸气短,胸中满闷,心下痞塞不畅,胁下逆气抢心,伴腹胀、大便不畅,舌苔厚腻,脉弦紧(九-5),证质为阳虚阴盛,气机壅滞,邪盛为主。治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方中枳实下气破结,消痞除满;薤白辛温通阳,宽胸散结;桂枝通阳宣痹,降逆平冲。三药合用,则通阳散结之力益强。再配以栝蒌实,宽胸理气,涤痰散结;厚朴行气宽胸,消胀除满,则祛痰下气、散祛除满之力更佳。全方药仅五味,配伍严谨,既各展其长,又相互成功。用之可使胸阳振而痰浊除,阴寒消而气机畅,胸痹诸症可愈。

(十五)治心痛病

寒饮气逆证

桂枝生姜枳实汤证

证见:心中痞,逆气上冲,恶心呕吐,干呕哕逆,心悬痛,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而紧(九-8),证质为痰饮寒邪聚于中焦,气机痞塞,逆气上冲。治用桂枝生姜枳实汤。方以桂枝辛温散寒,温振阳气,降逆平冲;生姜温胃散寒,化饮和胃;枳实消痞除满,降气开结。三味相伍,共奏温阳散寒,化饮降逆,消痞下气之效。用之,则使阳气复而痰饮化,滞气行而痞满消,胃气降而诸逆悬痛自解。

(十六)治腹满病

热实兼表证

厚朴七物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厚朴条)。

桂枝在厚朴七物汤中,合生姜疏解太阳之表邪。

(十七)治寒疝病

寒疝兼表证

乌头桂枝汤证

见症、证质、证治、证方(见乌头条)。

桂枝在乌头桂枝汤中,与芍姜草枣合用祛风散寒,调和营卫。

(十八)治痰饮病

1.支饮重证

(1)木防己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木防己条)。

桂枝在木防己汤中,通阳化气。

(2)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木防己条)。

桂枝在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中,通阳化气。

2.支饮阳虚冲气上逆证

桂苓五味甘草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茯苓条)。

桂枝在桂苓五味甘草汤中,配伍炙甘草,辛甘化阳,振奋阳气,平降冲逆。

(十九)治水气病

1.皮水阳郁证

防己茯苓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防己条)。

桂枝在防己茯苓汤中,配茯苓通阳化气,使水湿由小便而去;伍黄芪益气健脾助运化,补土制水。

2.黄汗证

(1)芪芍桂酒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黄芪条)。

桂枝在芪芍桂酒汤中,辛温走表而通阳,与芍药相配,调和营卫。

(2)桂枝加黄芪汤证

证见:腰以上汗出,色黄沾衣,腰以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小便不利,身重疼痛,汗出已辄轻,久久必身瞤,胸中痛,不能食,烦躁者(十四-29),证质为营卫失调,湿盛阳郁。治用桂枝加黄芪汤。方中桂枝汤既能解肌发汗,祛散外湿,使因滞于肌腠的湿邪随汗而泄;又能调和营卫和阴阳,恢复脏腑的气化功能;再加黄芪益卫走表,利水逐湿,与桂枝相配,有化气通阳之功。促使营卫周流而全身得微汗以祛湿邪。

桂枝加黄芪汤证,亦见于黄疸病之兼表虚证,见证稍异,但证质相同,治方不殊。

3·气分阳虚阴凝证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附子条)。

桂枝在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中,配甘草温振上焦心阳。

(二十)黄疸病

谷疸湿重于热证

茵陈五苓散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茵陈条)。

桂枝在茵陈五苓散中,温通阳气,降逆饮,与茯苓相配,通阳化气,利水除饮。

(二十一)呕利病

1.饮阻呕渴证

茯苓泽泻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茯苓条)。

桂枝在茯苓泽泻汤中,辛温通阳,降逆气,与茯苓相配化气利水。

2·脾胃虚寒兼肠热证

《外台秘要》黄芩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黄芩条)。

桂枝在《外台》黄芩汤中,配干姜、人参温中补虚。

(二十二)治阴狐病

下焦寒气凝结证

蜘蛛散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蜘蛛条)。

桂枝在蜘蛛散中,温经散寒,通利阳气。

(二十三)治妇人妊娠病

瘀血凝结兼妊娠证

桂枝茯苓丸证

证见:盆腔素有癥积包块,经断未及3个月,阴道小量出血不止,肚脐上部有动感者(二十-2),证质为癍积内结,瘀血阻络,血不归经。治用桂枝茯苓丸。方用桂枝辛行温散,通利血脉;茯苓益心脾而淡渗下行;桃仁、丹皮破血祛瘀,消癥积;芍药益阴养营,兼活血。妊娠不可峻攻猛破,癥积也非旦夕可除,故炼蜜为丸,从小量开始服用,根据情况逐渐加量。旨在渐消缓散,以达到化瘀消癥止血而不伤胎之目的。本方开中医化瘀止血法之先河。

(二十四)治妇人产后病

1.产后中风证

竹叶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竹叶条)。

桂枝在竹叶汤中,合葛根、防风、生姜疏风散邪解表。

2.产后烦呕证

竹皮大丸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竹茹条)。

桂枝在竹皮大丸中,温运气血,降逆平冲,且可防石膏、竹茹寒凉,大枣滋腻碍胃之弊。

3.产后腹痛证

《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当归条)。

桂枝在《千金》内补当归建中汤中,合生姜温阳健胃。

(二十五)治妇人杂病

1.崩漏证

温经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吴茱萸条)。

桂枝在温经汤中,合吴茱萸温经散寒,通利血脉。

2.经水不利证

土瓜根散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土瓜根条)。

桂枝在土瓜根散中,通利血脉。

【桂枝的用量用法】

1.用量 常用量3—12克。

最小量:18铢(约2.3克)如桂枝二越婢一汤,

最大量:5两(15克)如桂枝加桂汤。

2.用法 煎服,或作丸、散剂。

按:桂枝辛散、温通,外行于表,专散肌表风寒,横走四肢,善通经络而利关节。借其温通作用,以达活血通经、散寒止痛之效。故为外感风寒,风寒湿痹,以及经闭、痛经、胸痹等病证的常用要药。因其发汗作用比麻黄缓和,因此风寒表证,不论无汗、有汗皆可用之,尤对体虚感冒,上肢肩臂疼痛等证,更为适宜。

桂枝能治痰饮、蓄水者,是在其温化作用。因为水湿阴邪,得阳始化,用桂枝通阳化气之功,以增化湿利水之效,所以,常与利水化湿药配伍,以治由于阳气不行、水湿停留的痰饮、水湿之证。

桂枝之所以能作用于汗出,恶风的表虚证者,主要配伍酸敛之芍药,取其一散一收,以达调和营卫,散风敛营之功,使表邪外解,又无大汗之弊。所谓桂枝“无汗能发,有汗能止”之说,就是通过上述配伍所产生的效果,桂枝实为辛温发散之品,并无止汗作用。若阴虚盗汗,误用桂枝,势必火邪愈炽,盗汗更甚,造成“亡阴”,以及“动风”或“动血”等。故温热病及阴虚阳盛者等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文献摘要】

《神农本草经》:“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名医别录》:“主治心痛,胁风,温筋温脉,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瘀,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一篇读懂(桂枝的功效与作用点用)桂枝功效与作用简介,桂枝的功效与作用,桂枝的临床运用,中药桂枝图片,

【参考资料】

1.据化学分析 桂枝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桂枝醛和桂皮油。

2.桂枝的药理作用

(1)桂枝能刺激汗腺神经,并能使皮肤血管扩张故有发汗作用。

(2)桂枝能增进体温。

(3)桂枝有镇痉镇痛作用。

(4)桂枝有强心利尿作用。

(5)桂枝有健胃驱风作用。

3.据抗菌试验 桂枝对炭疽杆菌、葡萄球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和沙门菌等,以及流感病毒皆有抑制作用。

4.现代临床报道

桂枝主治感冒,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心绞痛,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子宫肌瘤,前列腺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痛经,闭经,盆腔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骨髄炎,骨膜炎,过敏性疾病等。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232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