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又称“粉刺”、“酒刺”、“青春痘”。是青壮年常见的一种皮肤病,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好发于面部、胸背部,有粉刺,丘疹、脓疱,囊肿及瘢痕等多种损害。与体内雄性激素分泌旺盛,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内微生物作用有关,亦与遗传,多脂多糖及刺激性饮食,情绪及天气变化等有关。以颜面发生散在的红色丘疹,疹头出脓疱,或见黑头,可挤出粉渣拌白色脓塞为主要体征。
验方
●薏苡仁50克,白糖15克。薏苡米洗净,加水煮作粥,调白糖服食。
每日1次,连用1月。健脾利湿,清热。主治痤疮(粉刺)。
●新鲜紫背天葵草50克,薏苡仁30克,淘米水适量。洗净天葵草、薏苡仁,用适量淘米水煎煮半小时制成苡米粥即成,用时拣出天葵草,勿食。
此粥隔日服用1剂,1剂半小碗,分 3次服完。清热解毒。主治热毒、粉刺。
●薏苡仁50克,百合10克,白糖或蜂蜜各适量。洗净薏苡仁、百合,
放锅内加适量水,开锅后用微火再煮1小时即可,亦可加适量白糖或蜂蜜调
食。健脾益肺,美容健肤。主治雀斑、痤疮、湿疹。
●苦参20克,苍术10克,乌梢蛇10克,蝉蜕10克,僵蚕10克,当归
10克,赤芍10克,紫草10克,千里光 15克,土茯苓15克,生地15克,
何首乌 15克,蚤休 9克,丹皮 12克。皮肤感染有脓疱、脓痂者加银花 12
克,龙胆草12克,黄芩12克。川柏12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主治
疥疮。
敷贴法
●刺2猬脂肪15克。取刺猬脂肪,入锅,文火熬油,待凉后微凝为浅黄
色,敷在患处,每晚1次。主治肺胃壅热,对有结节或脓肿,破溃者疗效不
佳。
●丹参、白芷、野菊花、腊梅花、金银花、月季花、大黄各9克。上药
水煎取液,以毛巾或纱布蘸取药液热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
主治粉刺属肺胃壅热型和气血郁滞型。
●斑蝥(去足、翅)1~3只,蜂蜜少许。将斑蝥研为细末,以蜂蜜少许
调成泥膏。取药膏适量(相当于痤疮大小)敷贴在痤疮表面,外加纱布覆盖,
胶布固定,经10~15小时.患部即起水泡,痤疮便浮离皮肤脱落,局部涂以消炎膏,经 5~7天后可结痂脱落。一般敷药1次可痊愈。主治痤疮。斑蝥有大毒,使用时宜慎之,勿误入口、目内。
●紫皮大蒜5~10瓣,葱白5~10根。将上2味药捣烂如泥膏状,取药
膏如痤疮大若干粒,分别敷贴于痤疮面上,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4小时后
揭去,局部发泡,痤疮即浮离皮肤,5~7天后,可自然结痂脱落。主治痤疮,
敷药后局部发泡较大,可不用处理,用敷料包扎,任其自行吸收、结痂。局
部发痒时不要用手搔抓,以免感染。
●白石脂30克,白蔹30克,苦杏仁30克。上药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
敷患处。主治痤疮。慎勿入目。
薰洗法
●石膏、银花、白茅根各 30克,知母、白芷、丹皮、红花、甘草各 10
克,把叶、菊花、大青叶各15克,黄芩12克。皮损色红者加紫草30克;口
鼻干燥明显者加百部12克;大便于者加大黄10克;瘙痒者加苦参15克;皮
疹较大者加丹参20克。每日一剂,水煎两次口服,药渣煎水外洗,颜面皮损
20分钟。7剂为1疗程。主治痤疮
●皂角、透骨草各250克。水煎外洗患部,主治痤疮。
●苦参、苍术、百部、千里光、蛇床子各60克,土槿皮 30克。每日 1
剂,煎取8000毫升左右,擦洗全身,每日1次。主治疥疮。
涂擦法
●大黄、硫磺各等份,茶叶适量。前 2味研细末,茶水调搽。主治痤疮。
●白牵牛、白酒适量。白牵牛浸酒,研为细末,外搽。主治痤疮。
●白果仁120粒。每晚睡前用温水洗净患部(不能用肥皂)。将去掉外
壳的白果仁用刀切出平面,频搓患部,边搓边削去用过部分,每次用白果仁
1~2粒即可。活血通络,消炎止痒。主治痤疮。
针刺法
●毫针取曲池、合谷、下关、攒竹、颊车。配穴:肺经风热配大椎、肺
俞;脾胃内热配足三里、三阴交。面部穴位用轻刺激,余穴均用泻法,留针
30分钟,每日1次,10次1疗程。症状好转后,可隔日1次。●耳针取肺、内分泌、皮质下、神门、肾上腺、大肠等穴。每次选用2~
3穴。在穴位上点压深痕作好标记,常规消毒后,将揿针刺入穴位,以胶布
粘贴,用手指按压10秒钟后加强固定。15天 1疗程,两耳交替。埋针期间
每天自行按压揿针3~5次。王治痤疮。
●三棱针取双侧耳背近耳轮处明显的血管。选患者一侧耳背近耳轮处明显血管一根,揉搓数分钟后使其充血,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将耳背按平,中指顶于下,右手持三棱针刺破选好的静脉血管,使血流出5~10滴。如流血不足,可轻轻挤压,然后盖上消毒敷料,1次 1疗程,未愈者间隔 1周后,选另一侧一根血管放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