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陈昭学简历)陈楚昭简介,陈昭定分型辨治儿童多动症 安神定志汤基本方,

2022-11-13 07:47:59  阅读 196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陈昭定,男,1938年生,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曾两次参加援外医疗队,获原卫生部荣誉奖状。曾任北京中医学会儿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及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和科研工作50年。擅治小儿发热、咳喘、霰粒肿、厌食、腹痛、腹泻、紫癜、遗尿、多动及抽动症等。

  陈昭定,男,1938年生,福建福州人,中共党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第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届首都国医名师,曾两次参加援外医疗队,获原卫生部荣誉奖状。曾任北京中医学会儿科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卫生部及北京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评审委员,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和科研工作50年。擅治小儿发热、咳喘、霰粒肿、厌食、腹痛、腹泻、紫癜、遗尿、多动及抽动症等。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原主任陈昭定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工作已有50余年,他师从燕京派北京“小儿王”儿科大家王鹏飞,积累了丰富的儿科临床经验。笔者今仅将其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简称多动症)的临床经验简介如下。

  明辨病因病机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神经性脑功能轻微失调综合症,多发于6~14岁的儿童,是一种常见于儿童时期的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不宁,容易激惹,任性冲动等;还常伴发心理障碍,学习困难,品行障碍,重者抽动障碍及某些情绪障碍等。

  中医古藉中无“儿童多动症”这一症名。20世纪70年代前,中医治疗本病的报道很少,80年代后此病增多,中医临床治疗报道也增多。近年来,该病在我国呈上升趋势。

  陈昭定认为,根据临床表现应将其归属于中医“躁动”、“失聪”、“健忘”等范畴。并强调病因是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护养不当,外伤、病后、情志失调等造成。所以在就诊时询问病史是很重要的,不能忽略。

  他说,作为一个医生要与时俱进,注重患儿的遗传与体质因素:如双亲有心理或精神障碍的儿童,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分娩过程中颅脑损伤、窒息、黄疸,婴儿时期的惊风,热病、疳证及颅脑外伤等可诱发本病。患儿的生长环境因素,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空气污染以及家庭不和,缺乏关爱,心理压抑,恶劣的家庭环境及不良的教育方式等都可造成儿童心理异常,促使本病发生。

  以上这些都要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才能加以引导,从而收到比较好的疗效。

  陈昭定强调生物学因素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和基础,而环境因素则起促进或加重作用。尤其频看电视、玩电脑、“玩伴危机”对本病的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强调本病的病因病机是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失调,病位在心、肝、肾三脏。

  因心藏神,肾藏志,心气不足,则智窍不通而昏聩不敏,接受及理解能力差,学习成绩不良。肾阳不足,则神志不聪而善忘,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肝阳偏亢,则心神不安,志存变无恒,情反复无常,性急躁而不耐烦;故临床有神、志、情、性四种常见症状。

  他在临床中还强调由于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四肢肌肉,七情主思,与心、肝、肾都密切相关,故脾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系也很密切。

  规范诊断 中西并重

  关于小儿多动症的诊断,中医目前尚无一个被公认的、具有特异性的检查指导和客观标准。陈昭定强调要尽量做到诊断规范,适当参考国际标准,以便于发现规律和总结交流经验。目前可以参照美国精神病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简称(DMS-ⅳ)为临床诊断标准,结合心理测试(包括注意力测试,家庭、学校调查问卷,多动量表)等为患儿做出诊断,进行综合评价。

  在此基础上,中医的辨证分型仍不能缺少,要详尽收集病史、体检和神经精神系统检查与测试等,在医疗实践中以临床证候诊断为主。

  证分三型论治

  陈昭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分为三型。

  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型:表现为多动多语,急躁易怒,冲动任性,难以自抑,神思涣散,难以静坐,注意力不能集中,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喜食冷饮,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心脾气虚,神失所养型:表现为心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或虽能集中但时间短暂,活动过多,动作行为杂乱无目的性,气短,精神倦怠,常自汗出,记忆力差,喜忘心悸,夜寐不宁,多梦夜惊,口吃,面色白光白少华,纳食不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或细弱。

  湿热内蕴,痰火扰心型:表现为多动难静,烦躁不宁,冲动任性,难以制约,神思涣散,注意力不能集中,胸中烦热,懊憹不眠,纳少,尿赤,口渴,大便燥结或溏而不爽,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浮滑数。

  调节阴阳 灵活用药

  “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是儿童的生理特征,对多动症的治疗,陈昭定强调调整阴阳平衡,从治肾为本,兼以平肝、清心、健脾、安神益智、祛痰化瘀、标本同治,调整内脏功能,平衡阴阳,消除症状。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静阳躁”,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两者充盈和谐,相辅相成,则机体调节功能协调而无病。根据以上的思想,他根据经验制定了基本方“安神定志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用药,从而体现中医的辨证分型治疗,这也是他致力于改变剂型,便于小儿治疗服用的一个举措。

  安神定志汤基本方:天麻、钩藤、菖蒲、郁金、珍珠母、石决明、远志、菊花。

  肾阴不足,肝阳偏亢型:方药加青黛、紫草、山药、山茱萸。心脾气虚,神失所养型:方药加炙甘草、浮小麦、夜交藤,白芍。湿热内蕴,痰火扰心型:方药加陈皮、半夏、茯苓、竹茹。

  典型病例

  陈某,男,10岁。2010年5月4日初诊。

  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成绩差,伴不自主眨眼3月余”就诊。患儿较胖,自上小学,表现为情绪容易冲动,上课注意力涣散,小动作多,学习困难,成绩较差。近3个多月来,症状加重,并出现不自主眨眼、烦躁多怒,上课注意力更加不集中,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经常做梦。

  查体:神志清、精神尚可,体态自如,不自主眨眼、眼神运动灵活,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舌质偏红、苔白;脉弦数。实验室及特殊检查结果:脑电图、头颅CT均正常,注意力测评为严重注意力涣散。

  辨证:肝气郁结,化火生痰,属于中医:“肝风、风痰”范畴。治则:疏肝清热,化痰息风。

  方药:青黛3克,藿香10克,天麻6克,钩藤10克,生石决明15克,白蒺藜10克,胆南星4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菊花10 克, 珍珠母30克,礞石15克。

  14剂,水煎服,日1剂。并嘱: 饮食清淡,少看电视。

  二诊:服药后眨眼稍减轻,余无特殊变化,睡眠欠佳,做梦仍多,舌脉同前,上方加夜交藤30克,薄荷6克。14剂。

  三诊:患儿睡眠改善,急躁情绪逐渐稳定,以上方为基础,调整冶疗3个月,该患儿精神明显好转,性格较前开朗,眨眼缓解,小动作减少,注意力涣散减轻,学习成绩提高,情绪也逐渐稳定。

  按:陈昭定在本病例的治疗中,一方面以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天麻等清热镇肝熄风;另一方面又以胆南星、礞石、菖蒲、郁金清热化痰开窍。同时,加菊花或薄荷疏肝理气,凉肝透气;夜交藤改善睡眠,故收到较好的疗效。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273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