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男64岁,干部。1983年4月5日初诊,主诉:患高血压病10余年,曾用复方降压素,利血平等多种降压药治疗,然血压一直未能控制正常。常觉头痛、面红、短气心悸。近两月来,胃脘胀痛加重,胸闷,胃纳一般,大便溏,夜尿2~3次,舌苔黄微腻,脉弦细。检查:血压180/110毫米汞柱。证属眩晕(阴虚阳亢,肝郁脾虚)。治以育阴潜阳为主,佐以健脾消导。
处方:桑寄生、党参、首乌各20克,珍珠母,鸡血藤各30克,甘菊、白蒺藜各12克,桑白皮、山楂子、茯苓各15克,枳实10克。服7剂。
4月12日二诊:头晕痛明显减轻,胃脘微胀痛,大便稍烂,舌苔转薄黄,脉弦细。血压:140/90毫米汞柱。药切病机,上方去桑白皮加川厚朴10克,续服7剂。
4月19日三诊:头晕,胃脘胀痛消失,大便成形,夜尿1~2次,舌脉同前,血压降至140/80毫米汞柱。守上方去甘菊、川厚朴,加葛根30克,杜仲15克。再进7剂。
此后以本方为基础加减,嘱病者间服以巩固疗效。至1983年12月,病人可坚持全天工作而无不适。血压一直稳定在140~150/80~90毫米汞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