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山楂18g 神曲6g 半夏茯苓各9g 陈皮连翘莱菔子各3g
【主治】食积停滞,消化不良,口粘、脘痞,嗳气恶食,便通不爽,舌苔黏黄,脉滑有力。
【病案】张某,男,11个月,1996年3月20日初诊。患儿生后不久头部起疹发痒,渐扩展到面、颈、胸腹部。近日皮损加重,烦躁哭闹,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诊查:面部潮红,颜面、头皮、颈胸腹多处见粟粒大红斑、丘疹及水疤,部分破溃呈鲜红色糜烂面,渗液较多,舌质红,苔薄白,脉数。诊为婴儿湿疹。证属脾胃积滞,湿热蕴蒸。治宜清热除湿,健脾消导。方选保和丸加减:白术、茯苓、连翘、陈皮、黄芩、神曲、炒菜菔子、焦山楂各5g,薏苡仁、白鲜皮、地肤子各10g。每日1剂,水煎频服。并用马齿苋60g水煎液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搽。服药5剂后皮损减轻,大便通畅,已能安静入睡。继服5剂,皮损基本消退。(摘自《国医论坛》)
【分析】保和丸属于消食化积类方剂,常用于饮食停滞的病证。而这里用于治疗婴儿湿疹,即归属于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的基本方法上来。
婴儿湿疹的形成原因分为内外两因,婴儿湿疹又称“奶癣”,是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多在生后2~3个月发病,1岁以后逐渐好转。病因比较复杂,有先天的体质因素,也有后天营养失调;营养过多;消化不良;衣着不当;外部刺激等都是本病的好发因素。患者常是先天性过敏体质,约有3/4的患者父母双方或者单方有过敏性疾病病史。本病案患儿“生后不久头部起疹发痒,渐扩展到面、颈、胸腹部”,说明先天因素对其影响较大,依据中医理论的说法为胎毒内盛,蕴蒸于外的表现。患儿有“面部潮红,颜面、头皮、颈胸腹多处见粟粒大红斑、丘疹及水疤,部分破溃呈鲜红色糜烂面,渗液较多”,说明属于渗出型湿疹,且比较严重,皮损范围广,再继续发展可见脓疱及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感染的趋向,因此需要尽快治疗。
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主司运化水谷精微。人的气血、营卫的来源,肌肉的丰满,筋骨的健壮等,皆与脾胃有密切的关系。由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水谷精气的需要量相对比成人要高,而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脾胃的运化功能尚未健全,即“脾常不足”,所吸收的水谷精气不能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就容易发生脾胃的疾病。加之蕴有胎毒,则使脾胃湿热蕴蒸,营卫气血运行不和,肌肤郁滞而发为湿疹之疾。
湿疹的皮损是多样的,病案中患儿其湿疹属于“渗出型”的,“渗液”较多,且有糜烂面,考虑为内有湿邪。又症见烦躁哭闹,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又是一派热邪郁内的表现,便干则是热伤津液的表现。而舌质红、脉数,亦属热。所以从整体考虑患儿是属于湿热蕴结型的湿疹。
患儿症见有大便干结,一般会想到用硝、黄类泻下通腑,使热从下走。但考虑到小儿不足周岁,脏腑之气尚弱,不宜使用峻烈之药,且大便干结并不代表难下,诸如此类病证如果稍用泻下药就有可能会导致便溏、泄泻,因此需慎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可正常的运化水液,并不使食积陈腐滞留肠道,所以用保和丸消食化积,减轻肠胃负担,水湿同源,而方中亦含有二陈汤,既可健脾以消生湿之源,又可助利水除湿,在二陈汤的基础上去半夏之温燥,加薏苡仁、白术之健脾燥湿,并用白鲜皮、地肤子两味皮肤用药对症治疗。保和丸中用连翘以清热散结,而连翘为“疮家之圣药”,此例中运用又合解毒疗疮之意。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