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xx,女,46岁,营业员。1983年3月18日就诊。患者十六年前因精神刺激而发头痛,曾在中山医院住院月余,定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治效果不佳,要求出院,求治于中医。
现症:头晕头痛,失眠多梦,记忆力差,月经来潮前头痛加重,经色黑黯有块,饮食欠佳,四肢无力。
检查:舌质黯淡、苔黄腻,脉象濡。
辨证: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清窍失养。
治法:化痰降逆,活瘀通络。
方药:温胆汤加味。
处方:橘红15g,半夏10g,茯苓15g,枳实15g,竹茹10g,白芷10g,川芎12g,丹参30g,白蒺藜30g,菖蒲15g,远志12g,炙甘草10g。
二诊(3月24日):服上方五剂,食欲稍增,睡眠好转。守原方加琥珀1.5g(冲服),继服五剂。
三诊(3月29月):患者言,月信将潮。原方加益母草15g,泽兰15g,服两剂停药。继服原方二十五剂,诸症消失。
按:患者头痛日久,初虽有肝郁之困,近证则以湿阻血瘀为主。不少医者见此症,不是疏风就是解郁,香燥之品易伤阴生热,炼津为痰。加之素体脾虚,又多忧愁思虑,损及脾气,致脾失健运,湿阻气机,脉络失和发为本病。故以温胆汤清热化痰降逆;加丹参、川芎以活瘀通络;用白芷、白蒺藜意在助脾去湿,菖蒲、远志豁痰安神。全方用药;恰合病机,故取效甚速。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