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高血压头晕吃什么中药最好)高血压头晕的中医治疗,全身浮肿,头晕目眩,血压偏高的中医治疗医案,

2023-02-24 22:20:28  阅读 162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郭xx,女,55岁,农民。1979年3月5日初诊。主诉:面目及全身浮肿反复不愈已半年久。经当地医生治疗浮肿消退,但又出现头晕目眩,头重脚轻,曾服西药治疗无大效果。

郭xx,女,55岁,农民。1979年3月5日初诊。主诉:面目及全身浮肿反复不愈已半年久。经当地医生治疗浮肿消退,但又出现头晕目眩,头重脚轻,曾服西药治疗无大效果。

症状:头晕,耳鸣、心悸、短气。面目手足轻度浮肿,小便不利,大便稀溏,口干不渴,食欲减少,绝经已六年,但白带不断,腰酸痛下腹部不适,四肢无力。

检查:脉象弦细微数,舌质红而无苔,口唇淡红、干燥,血压190/110mmHg。肝脾不肿大,验尿:红细胞(+),白细胞(+),蛋白(++)。

辩证:病久失治,脾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偏亢,肾功能失调而致浮肿不愈,血压升高。

治则:滋补脾肾,消肿止眩。

方药:生山药30g,生薏苡仁30g,茯苓20g,泽泻15g,夏枯草30g,豨莶草30g,益母草30g,车前草30g,石决明30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丹参20g,熟地20g,夜交藤30g,吃低盐饮食。

3月15日二诊:服药9剂,小便增多,浮肿渐消,眩晕减轻,饮食好转,大便每日一次,白带减少,血压180/95mmHg。继服。

4月2日三诊,眩晕止,浮肿消,饮食,二便均正常,血压140/90mmHg。继服。

5月20日四诊:浮肿,眩晕均消失,大小便正常,验尿:一切正常。但夜间烦躁失眠,出虚汗。脉缓无力,舌质红、苔淡白。血压130/85mmHg。改服杞菊地黄丸两盒,每日服三次,每次一丸,一月后基本痊愈。

按:浮肿并发眩晕而血压偏高,多见于青年人患肾炎病之合并症。本例患者更年期已过,月经已绝,不但浮肿不愈,眩晕不止,而且白带不断。根据脉证分析,其病机与脾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亢,脾肾功能失常有关。故方用山药、薏苡仁、茯苓、泽泻、熟地等补益脾肾而利水消肿,夏枯草、豨莶草、益母草、车前草等清肝热,止眩晕,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镇肝潜阳,降低血压,丹参、夜交藤活血通经络,使阴复阳潜,脾肾功能恢复。由于治疗及时,坚持治疗,逐渐痊愈。

结语:本病的辨证施治过程,首先要审证求因、分标本缓急,抓住要点。正如张景岳所说:“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因此,掌握肺脾肾三脏之间的内在联系,以肾为本,以肺为标,而以脾为中流砥柱实为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

本病属阴水关乎心、脾、肾虚衰,总的治则是用温化法。选方为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四君子汤等,或振奋心阳温补脾肾,或益气健牌。温阳以治其本则能气化,利水以治其标,水去而阳易复。所谓“离照当空,阴霾四埋”是也。

水肿以上半身肿为主,且多兼有外邪入侵,是属阳水。当先以祛邪为先、遵“开鬼门,洁净府”,与“腰以上肿当发其汗”的原则,多采用疏风宣肺行水法,方用越婢加术汤、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四苓散等随证化裁而取得满意疗效。

以上大多是选用经方,用药少而精,力专而效著。可见运用经方又灵活变通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捷径。此外,在治疗本病时适当加入行气、活血化瘀之品也是不可忽视的。因气行则血行,气滞则水停,水停易血瘀,瘀水滞气机,气、血、水相关,互为因果。因此,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行气活血化瘀的药物是有理论根据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杂病论治》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347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