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孔宪光 教授)孔宪光团队,孔光一教授治发烧两月案,

2022-11-13 11:31:30  阅读 173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孔光一,男,1927年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师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对各种发热性疾病,尤其是疑难性发热疗效显著,在业内享有盛誉;对内、妇、儿科疑难杂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孔光一,男,1927年生。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首批全国中医药师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对各种发热性疾病,尤其是疑难性发热疗效显著,在业内享有盛誉;对内、妇、儿科疑难杂病的诊疗具有丰富的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孔光一是首都国医名师。他创新性地提出少阳三焦膜系理论,指出少阳三焦膜系的内涵、病机特点,以及对辨治内伤杂病、外感病的指导意义。这里简要介绍其运用三焦膜系理论辨治杂病的经验。

  三焦膜系联络全身

  三焦膜系分布很广,形态各异,人体上下内外的各类膜层均属于此。三焦膜系,具有协调脏腑、运行津血、充养全身的作用,又是代谢的通道,故有决渎的功能。《灵枢·营卫生会》云:“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营在脉中,卫在脉外”,“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素问·痹论篇》又云:“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据此,三焦膜系涵盖所在脏腑、管腔内外及肌肉、筋骨间的各种膜层及所属功能,具有联系上下、互通内外的作用。

  膜分内外  病机各异

  三焦膜系的形成与脏腑形态功能紧密相联,膜层的形态结构亦随脏腑功能的不同而相异。孔光一认为,三焦膜系可分为两大类:

  外通性膜系:即直接与外界相通的膜层,主要为呼吸道与消化道。呼吸道以肺为主体,肺主气体交换,吐故纳新,以供养全身,其膜层薄而致密;消化道膜层以胃肠为主体,主受纳水谷,吸取营养,排泄废物,以供养全身,其膜层厚而粗疏。这两道膜系与脏腑,彼此是不相通连的。

  由于同属于外通性膜系,通过吸纳转运营养后,进入内通性膜系、脏腑,便可形成气血精微供养全身。外通性膜系的特点,具有通透性强、敏感度高、载运量大的作用。

  内通性膜系:主要为血运通道内外的膜层。通道膜层血运情况虽有不同,但总属于心、肝为主体。心脏活动推动气血运行,肝脏提供血运来源。而血运参与人体各种所需成分的生成,以充养脏腑及机体各部。

  故内通性膜系在血运通道内外满布膜层,深入机体各部,膜层错综复杂,但又分别组合,根据脏腑功能不同,既能区分管膜不同物质运行,又可融合管膜中的各种营养以供机体运用,在供养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代谢废物,又从膜系在人体各部的窍道排出体外。这种庞大而复杂的膜系,对人体生理、病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焦膜系中,外通性膜系吸纳营养排出废物而内输,内通性膜系供运营养遍及全身及排废而外输。两者虽功能不同,但内外相合,以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在病机方面,温邪热毒侵袭外通膜系,膜之通透受伤,则出现肺热咳嗽、胃滞脘闷等症,治以宣清疏化;邪热侵入内通膜系,血运失调,病轻在营者,需透热转气,若转神昏,则当清开;病重耗血伤阴,膜系萎弱,治以凉血散血,滋清并用,以复心肝之运。

  风寒侵袭外通膜系,风疏寒束,肺胃膜层受伤,则出现咳嗽、胃疼等症,治以温宣和中,以展膜层;风寒侵入内通膜层,膜系拘急或疏缓,血运受碍,心肝失调,则出现胸闷、胁疼等症,甚则神机闭郁,治以温通疏利或开窍,以和膜层。

  此外,气郁湿滞、体质强弱、受邪轻重等因素,也是膜系病机的注意点,膜系及脏腑损甚难治。总之,膜系损伤,常为脏腑疾病发生的开端,随着疾病的严重发展,膜系损伤更深,又为脏腑疾病发展的终点。

  膜系源于肾  有助临床

  三焦膜系起源于肾,肾为先天之本,膜系相连,肾膜丰富,除血运膜连外,两肾被膜之集合处与腹腔焦膜相通,即是焦膜之起源。肾膜以肾脏为本体,肾膜是焦膜的起源,焦膜属少阳,少阳又涵胆,胆与肝直接相连,肝为藏血之脏,又为血运之源,肝血肾精,本有互化作用,通过少阳胆焦膜系与肾相通,肾精之气入肝,肝血与心脉并行,这便构成了精血互化转运作用,又是膜系脏腑供养的要素。

  肾主水,为人体水津布化及代谢之根,水津布化须赖肺气通调,气化则水行。《灵枢·本输》云:“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勾画出先天之本的起源,及少阳、肺的归属又受肾统领的关系。膜系相连,肾膜起动,三焦膜系的延伸与作用更扩大了,举凡人体上下内外,无不有三焦膜系与肾气共存的作用。

  膜系相连,形同则互通,肾膜丰富而薄,肺膜薄而致密,在诊治中有些肺肾病证(咽痛、淋症、咳喘、腰痛)确有互通效应。热病深入肝肾,膜系失养,疏利无力,病情严重复杂。内伤杂病病因病机复杂,不少病证,久治难愈,如咳喘、腹胀等频发,膜系随伤,调补后天,疾病往往可以缓解或治愈。至于一些重证,如水肿、节痛、阴斑等,均与肾相关。

  典型病案

  某女,43岁,2010年9月10日就诊。

  主诉:发烧两月。患者发热晨起略轻,入暮重,约39℃,无汗,语言不利。烧前吃松花粉1周,口干苦,思饮,脘部烦热,尿频或黄,寐差。双下肢进行性活动不利2年余,近1年加重,手颤1年,脚凉,血压低。月经量少,每行两日,曾人流3次,左脉弦滑,尺弱右显,苔黄腻白。2010年8月20日MRI显示:1.小脑萎缩;2.双侧侧脑室前后角旁,左侧颞叶,右侧顶叶皮层下小缺血灶。

  处方:柴胡10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郁金10克,黄芩10克,半夏9克,益智仁6克,牛膝10克,黄柏15克,白术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30克,生甘草5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肉桂3克,炒栀子10克,川断10克,生薏仁15克,青陈皮(各)5克。5剂。

  9月17日二诊:药后语言表达明显转清,两天前发烧40℃,血压低,尿2~3小时1次,便软,略咳。舌尖红,苔灰黄厚腻略干,脉略数,晚间喉中有痰,便稀味臭,色黑。经将期,偶见血滴。

  处方:柴胡10克,赤芍15克,丹参30克,郁金10克,黄芩10克,半夏9克,益智仁6克,牛膝10克,黄柏15克,白术10克,太子参15克,麦冬30克,生甘草5克,当归10克,丹皮10克,肉桂4克,川断10克,炒薏仁25克,青陈皮(各)5克,紫苏子梗(各)5克,连翘15克。5剂。

  9月21日三诊:烧退,17日晚经行,加独活5克。7剂。

  10月8日四诊:加厚朴15克,菊花10克。14剂。

  10月22日五诊:下肢能活动,扶能立起,寐可,遗尿;10号经行,量不多,提前1周。语声清畅,时有后脑不适,下肢微肿,左脉弦,舌根腻。发热未反复。

  处方:柴胡10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川芎6克,黄芩10克,郁金10克,半夏9克,黄柏15克,肉桂4克,丹皮10克,石菖蒲5克,麦冬30克,苏子梗(各)5克,连翘15克,菊花10克,益智仁6克,生晒参10克,甘草5克,炒薏仁30克,厚朴15克,川断10克,牛膝10克,龙胆草5克。10剂。

  11月1日复诊:手有劲,脚肿,听力可,经将期,加茯苓15克,生艾叶6克。10剂。

  后经随访,患者未再发热,诸症均减。

  按:此例病发两年余,起于下肢,继则手颤,加重年余,语言不清,病因不明,西医检查小脑损害,病位确定,然其病机当探讨一番。特别高热已经两月,见口干苦,思饮,脘部烦热,尿频或黄,是肝胃热盛。

  因此用太子参、麦冬、生甘草以益气阴而补其不足之体,并柴胡、赤芍、郁金、黄芩、青陈皮、以疏利少阳,合丹皮、炒栀子以清其内伏之热,取半夏、苏子、苏梗、连翘、麦冬以理上焦之气而利咽,润降阳明而制热,合同清肝之治,共折热势。白术、黄柏、牛膝、薏仁调脾以助热清湿泄,如此达三焦之并调。

  而益智仁、肉桂、川断则启动下元以针对多次人流之损害,合疏利三焦,清热利湿相辅而行,应左脉弦滑,尺弱右显,苔黄腻白之见症也,是不足于下,郁热逆冲之机,所谓厥热上冒,是无根所恋也。丹参、当归、牛膝即养肝血而调经通络,亦达阴以制阳之机。

  如此见补泻相合,三焦并调,是人体一气通达,少阳三焦是往来出入之道路,如此顾表里上下虚实,是挈得要处也,孔光一始终以此着眼,标本兼治,着重气血之通达,两诊而高热退,经五诊而见效显,是少阳三焦膜系理论实际运用之例也。(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孔光一名医传承工作室)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38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