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治太阳风
芍药甘草姜枣同
桂麻相合名各半
太阳如疟此为功
药物组成:桂枝10g白芍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枚。
趣味速记方歌歌诀:桂枝汤治太阳方,芍药甘草枣生姜。
用法:水煎服。服后少顷,喝热稀粥以助药力。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症见发热头痛,汗出恶风,或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等。
方解:君——桂枝辛温,发汗解肌,温经通脉。
臣——白芍酸苦,和营养阴。
佐———生姜散寒调卫气,大枣益气和营血。
使——炙甘草甘温,调和诸药。
四药合用,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
运用要点:本方为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的代表方剂,临床应用以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辨证要点。
临床案例:(1)清末光绪年间,一次两广总督谭某患外感,缠绵一个月未愈。其友人推荐名医陈伯谭诊治,陈熟读伤寒,善用重剂,人称“陈大剂”,为岭南伤寒“四大金刚”之一。谭总督请友人带陈来府中,友人告诉他谭曾服桂枝3分便流鼻血,嘱他千万不可用桂枝。时值初夏,陈伯谭来到谭总督跟前,但见谭仍穿棉衣,头上还渗出点点汗珠。切脉之后,陈诊断为《伤寒论》中桂枝汤证,仍开出桂枝汤原方,而且桂枝用量达9钱。友人大吃一惊,心中暗想:“你陈医生是否找死,早已告诉你别用桂枝呀!这次牵累到我这个介绍人了。”但在谭总督面前,却又不便哼声。谭总督拿过陈开的方子,细看他写的脉论,大为赞赏,说道:“此公诊症有理有据,果是真知灼见。”随即命人照方煎服,第二天病状尽除。
(2)编者曾治陈某,男,69岁。2010年11月5日初诊:5年前因肺气肿肺大疱破裂致发气胸,导致呼吸衰竭,经抢救后反复感染发热,常年插管鼻饲,已卧床5年。此次20天前开始发热,体温37.3~38.3℃,白细胞13.9×10/L,遍用抗生素而无效。刻诊:精神萎靡,慢性病容。发热,体温38.1℃,汗多,痰多夹沫,便溏,手足不温,时有幻觉。舌淡胖润,脉浮软尺弱。辨证为久病正衰,营卫失和,虚阳外浮,治拟扶阳固本,调和营卫,桂枝加附子汤加味主之:桂枝25g,白芍25g,附子25g,生半夏25g,茯苓30g,龙骨30g,牡蛎30g,生姜10片,大枣10枚,炙甘草25g。7剂。
11月15日二诊:服药3剂发热渐退,痰量显减,幻觉消失。原方稍作调整7剂。12月17日再诊:已连续32天未发热,精神振作,各方面均感良好。
按:《伤寒论》:“病人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本案即宗此经文而治。患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正是卫气不和之兆,因选桂枝汤。久病精神萎靡,便溏,手足不温,则是阳虚之征,发热、时有幻觉亦系虚阳外越的表现,故加附子、龙骨、牡蛎,潜镇浮阳。如此一个西医用尽抗生素而无效的顽固性发热病例,一个寻常的桂枝加附子汤即获此佳绩。
附方:
桂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由桂枝汤、麻黄汤各取半量组成,桂枝、白芍、麻黄、杏仁、甘草、生姜、大枣。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太阳病,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浮。
临床案例:编者曾治房某,男,66岁。头疼,身痛,目眶痛,喷嚏,今已第四天。鼻塞,体温37.2℃,呃逆,泄泻。身有潮汗,乏懒,不畏冷,耳聋,纳可,舌淡紫胖,苔略黄,脉弦浮寸弱。既有头疼、身痛之伤寒见症,又且有汗,因选桂枝麻黄各半汤,另合二陈汤降逆止呃,处方:
麻黄10g,桂枝25g,白芍15g,杏仁10g,炙甘草10g,姜半夏20g,茯苓30g,红参10g,陈皮10g,生姜10片,大枣10枚。3剂。服药后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