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神奇舍利子陈晓东)神奇舍利子,神奇舍利子,

2022-11-14 02:21:57  阅读 116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不涂香;七。不观听歌舞;八。不眠高广之床。一斋为:过午不食。此八戒一斋合称八斋戒。】。不少人发现供在佛像前的鲜花上,似沾有冰霜,光亮闪闪,仔细检视,原来是小小的舍利子,多达几十颗。数日后张妻开衣橱时,从牙奁中又发现十颗白鬯纳崂樱庋嬷跄俊:芏嗳颂岛蠖祭此魅。判朐蚋咀粤艏缚殴┭蟛糠侄妓透吮鹑恕  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曾任季南郡守的刘凝之迷恋上了五斗米道的修练之术,连皇上召他当官的诏书也不接,隐居到衡山里去专心修练。一天夜里,刘凝之忽得一梦,见一人升在空中对他讲说佛法,并言之:“汝疑方解,觉忽反悟。”醒来历历在目,对佛法一下子深有所悟,遂由道入佛,勤勉修习。半年后,忽觉额部有紫光闪烁,以手揣之,竟然摸到两粒坚硬无比的舍利子!后来,吃饭时牙齿嚼到硬物,吐出一看,硬物圆润光洁,隐隐发光,居然也是舍利子!刘凝之就这样先后得到五颗舍利。后来不知咋的,一下子全没了。他四面八方找寻,了无踪影,忽有一天,那五颗舍利子又全回到他的身边。  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高平(在今山东省邹城一带)名士徐椿,诵读佛经时,从嘴中嚼出两粒舍利,便找了只Z(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盛于其中,后偶尔打开盖子看看,见舍利渐渐增多,一直增至二十颗!徐椿外出,将Z寄放于他的友人广陵令刘馥处。刘馥等徐椿走后,出于好奇,想看看Z里放着什么宝贝,私自打开,只见里面空无一物!那些舍利后来又回到徐椿身边。再往后,又退转皆失,不知所去。  其实,自古以来,舍利应现的事迹多得很,因事相重沓,屡现非奇,历代史籍所纪,略陈一二而已。舍利现世也好,消匿也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皆是敬而得之,慢而失之。今日仍是这样。26.深夜放光彩,相逐水里行  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550年),有西域高僧来汉地弘法,献给周太祖一颗佛陀舍利。太祖信仰佛法,深知此为佛界无价瑰宝,不该秘藏宫中为个人独占,就把他最尊敬的僧妙和尚请来,将这颗佛陀舍利送给这位出家人拿去供养。  僧妙和尚,翼州(在今山西省)人,常住河东埔坂常念寺(又名仁寿寺),修行刻苦精进,博览群籍而犹通讲论,为人亦极谦恭,每逢为人讲经说法、阐释疑义,讲完后总要合掌作忏悔状说:“佛法意义深远,非吾辈凡夫俗子所能穷究其意,今天所说,只是师父教授给我的一点体会罢了,讲得对也好,不对也好,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通过修行真正掌握佛法的本义和真谛。”他愈是这样谦恭,聚集在他周围的信众就愈是多,在国内的名望越来越大。  僧妙和尚得到太祖赠予的佛陀舍利后,把它装入金瓶,供奉在寺院大殿里,每天早晚都极虔诚地礼拜。过了一年,有天夜里,舍利忽然大放光芒,整个金瓶光闪熠熠,照得殿堂满室通亮,有一股光线呈螺旋状,穿出窗口,射向漆黑夜空,漫于四面八方,使整个常念寺都笼罩在明亮的光焰中。当地不少人见到寺院上空的光焰,以为失火,竞相赶来救援,及至赶到,看到乃是生平见所未见的舍利神光,无不惊叹佛法神威不可思议,纷纷下跪,虔诚礼拜,有的人更是激动得涕泗交横、不能自已。过了许久,光焰范围渐渐缩小,以螺旋状穿窗回室,卷入瓶内,最后一切复归于平寂。  这天夜里,有个僧人睡在屋内,舍利大放光亮时,众人唤他起来看,可他鼾声连连,怎么唤也唤不醒。第二天起床,方知昨夜舍利放光,懊恼不已。没过多久,他还患上一场很厉害的怪病。有人不解,问僧妙是怎么回事,僧妙解释说,此乃该僧宿业所致啊。  大约也在这同一时候,邺古城中的白马寺,有一木塔,因年代久远,木料多有坏损,皇帝敕令修葺,整理地基时,民工从地下掘出三颗舍利,一红、一白、一青,寺中的僧人就将这三颗舍利贮在宝瓶里。消息传出,轰动京城,很多人争先恐后涌到寺院里来观看宝物。可是,舍利放在开口瓶里,有的人可看见,有的人就是看不到,有人将瓶子抓在手里,倾倒过来,拼命摇晃,也不掉出。其时,皇帝的舅舅广武王胡成邑听说了,也赶来寺庙观看。他请人置一水钵,将三颗舍利放进水里,然后合掌祷告:“菩萨有灵,菩萨保佑,此舍利若真是释迦牟尼佛舍利,乞示现神迹。”他刚说完,就见红白青三颗舍利在水中升腾旋转,上下追逐,七遍之后,复沉于水底。  有人去问僧妙和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僧妙回答说,这并不奇怪,在《菩萨处胎经》、《观佛三味经》、《阿育王经》等经文中,佛菩萨早已预言,佛陀圆寂后将留下舍利以福被天人、功流海陆。广武王曾染佛宗,虽奉敕还俗,仍不舍具戒,所以佛陀舍利会向他显示神迹。有的人不信佛法乃至轻慢三宝,这样的人,哪怕佛陀舍利放在他的眼前,他也当然看不见喽!27.隋朝开国帝,敕建舍利塔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出生在陕西的一座尼姑庵里,自小被一尼姑带大,这使他跟佛法结下了不解的因缘。在隋文帝登上皇位之前,有一印度僧人专程到他府上,送给他一包佛陀舍利,请他好好供养。印僧走后,他找来一个和尚将舍利放在掌心,想数一数有多少颗,可两个人数来数去就是数不清,始知佛法高远莫测,非凡情可度。杨坚叫人定制了一只精致的七宝箱,将舍利珍藏在里面。即帝位后,他普诏天下,广兴佛事。在京都一尼姑寺里,他还特建了连基双塔,塔下安置舍利,以报答当年神尼对他的养育之恩。  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季秋之夜,有神光从塔基下闪出,象炉火一般,自下而上,绕塔右旋,一旬之内,四次出现,京城里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极为殊胜的景象。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六月十三日,这一天是隋文帝六十周岁生日,他特意在仁寿宫仁寿殿里,请来数位高僧大德,兴论宏佛之道,最后由他拍板,决定在全国选三十个州,各在高爽清净之地建造舍利塔。  为此,他还亲自起草了一份内容十分具体详尽的诏书,诏示天下:  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见在爰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宜请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兼堪宣导者,各将伺者二人,并散官各给一人,熏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疋,分道送舍利往前件诸州起塔……为朕、皇后、太子、诸王子孙等及内外官人、一切民庶、幽显生灵,各七日行道并忏悔。起行道日,打刹莫问同州异州,任人布施,钱限至十文以下,不得过十文,所施之钱,以供营塔。若少不充役丁,及用库物。率土诸州,僧尼并为舍利设斋,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入石函。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自非军机,停常务七日,专检校行道及打刹等事,务尽诚敬,符朕意焉。  他到密室里打开七宝箱,恭恭敬敬取出三十颗舍利,置御案上,烧香礼拜,然后将舍利分别放入三十只金瓶中,金瓶再分别放入琉璃瓶,以熏香之泥封印其盖。送往三十州后,再依次置入铜函、石函。  皇帝如此敬佛,底下官员出力之诚敬、礼仪之隆重,自不必说。各州建塔及奉迎装藏佛陀舍利时,天空大地种种瑞相层出不穷,《法苑珠林》中对此记载颇详,录载如下:  雍州【在今陕西】城西T县南仙游寺,立塔之日,天降阴雪,晦岭重厚,舍利将下,昏云忽散,日光朗照。道俗散毕,云合如旧。  岐州凤泉寺,立塔感得文石如玉,为函又现双树鸟兽灵祥,基石变如水晶。  泾州【在今甘肃】大兴国寺立塔,三处各送旧石,非世所有,合用为函,恰然相可。  泰州静念寺立塔,定基已,瑞云再覆,雪下草木开花。入函,光照声赞。  华州思觉寺,立塔初,阴雪将欲,下舍利,日光晃朗,五色气光高数十丈,照覆塔上,属天降宝花。  同州大兴国寺,立塔值雨,无壅鄣处,及舍利入函,忽然云启驰散,日光照耀,复有神光重绕。於日至十二月内,夜光照五十里。  蒲州牺岩寺立塔,地震山吼,钟鼓大声,又放光五道,至二百里皆见。  并州无量寿寺,立塔初,昼昏云重,将下舍利入函,天晴日照,复放神光五色,天神现形,莫知多少。  定州恒岳寺,立塔之日,有见异老公来施布,负土毕,已失之。旧此无水,忽有水流,前后非一。  相州大慈寺,立塔之日,天阴降雪,将下舍利入函,日出,下后复合,天雨奇花,连注极多。  郑州定觉寺,立塔之日,感得神光,如流星入寺设供,二万人食不尽。  嵩州闲居寺,立塔感得白兔来至舆前,初阴雪,将下日朗,入已复合。  亳州开寂寺,立塔界内无石,别处三石合而成函,基至磐石,二浪井夹之。  汝州兴世寺,立塔初,阴云雪,将下天晴,入函毕,已阴云还合。  泰州岱岳寺,立塔夜,振鼓声,三重门自开,有骑从庙出迎,光瑞非一。  青州胜福寺,起塔掘基,遇自然磐石,函将入塔,有光瑞现。  牟州巨神山寺,立塔获紫芝二茎,阴雪将下,日开,[讫还合。  随州智门寺,立塔掘基,得神龟,甘露降,黑蜂绕,龟有符文。  襄州大兴国寺,立塔初,天阴,将下日朗,入函云合。  扬州西寺立塔,久旱,舍利入境,夜雨普洽。  蒋州栖霞寺立塔,邻人先梦佛从西北来,入寺及至如梦。  吴州大禹寺立塔,舍利泛度五江,风波皆不起;又放神光,获得紫芝。  苏州虎丘山寺立塔,掘基得一舍利;空中天乐,人皆闻之;井吼三日,舍利方至。  衡州岳寺立塔,四遇逆风,四乞顺水,峰上白云阔二丈,直至基所,三匝乃去。  桂州缘化寺立塔,未至十里,鸟有千许,夹舆行飞,入城乃散。  番州灵鹫寺立塔,坑内有神仙现腾云气象。  益州法聚寺立塔,初阴晦冥,将下日朗,奄已便阴。  郭州法讲寺立塔,初行郊西,尔夜郭州光瑞高数丈,从东来入地,内外皆见。  …………  佛陀舍利的神奇力量,不仅使天空大地出现种种瑞相,而且对陶冶改善人的心灵,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值隋文帝诏令诸州建塔之时,随州官员王威,奉命押送九十名犯人去西北不毛之地流放,路遇舍利,动了善心,将这九十名犯人解下枷锁,全部放掉,要他们在规定期限里,自己去流放地报到。流放地远在千里之外,结果,到时无一人拒命不去。  …………  隋文帝因上述种种殊缘,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二十三日,再下诏书,令在全国再选五十三州,建立灵塔,并定于四月初八(佛陀诞日)正午,五十三粒舍利同一时刻封入石函。  皇令一下,雷厉风行,新舍利塔很快建立起来。据事后诸州汇报,恒州、泉州、营州、洪州、杭州、德州、沧州、郑州等五十三州中,有四十余州在建塔或安置舍利时出现种种灵瑞。  在此,根据《续高僧传》中的《隋东都上林园翻经馆沙门释彦琮传》,再补充一点建舍利塔时出现瑞相的细节内容。  彦琮(556-610),俗姓李,少而聪明,十岁出家,博学广参,精通佛理,亦擅梵语,隋立国后,很受隋文帝赏识,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敕召他入京住大兴寺,掌管佛经翻译馆,供给甚厚。仁寿元年,隋文帝敕建三十舍利塔,其中装入并州无量寿寺(后名开义寺)的舍利,就是由彦琮送去的。次年,隋文帝诏令再建五十三座舍利塔,彦琮奉旨将舍利送往复州方乐寺(后名龙盖寺)。方乐寺建于南齐(公元480-502年)初,北周武帝时被废颓,其时只剩下荒芜的遗址。彦琮令人在旧寺遗址建造舍利灵塔,忽觉头上痒闷,以手检发,居然得舍利一颗,形如粟米,光色鲜润,以两柄铁斧试之,上下俱陷,而舍利不损,于是确认这是释迦舍利。掘塔基至七尺深时,挖出铜盒、银盒,盒中空空,塔基里溢出盈盈清水,水中似有舍利踪迹,但又寻觅不见,这才知道,原来头发中所获舍利,原先就是藏在该银盒里的!  为造装藏舍利的石函,要寻找石材,但遍寻不得,最后从竟陵县界拾得一块石料,看起来尚可用,雕琢磨光之后,竟然变成一块五色光润的玉石!石上还隐隐显出佛像。将此石函移至塔所时,引来一只天鹅,围着石函,自然驯狎,不肯离开,有群鹅飞过,它也不加理会,前后长达十日。石函埋入塔基后,它犹守塔旋绕,鸣叫飞翔。塔旁有个水池,常有鱼鳖将头探出水面,张望舍利,彦琮便为它们诵经说法,它们耐心地听,一动不动,半日方没于水中。  四月八日,是舍利入函的日子,上午,白云布满上空,中午,密云忽消失,只剩塔顶上空有一团五色祥云,与日轮相映成辉。待舍利子藏入石函后,天空晴朗,一朵云彩都没了。彦琮将这些瑞相奏闻隋文帝后,皇帝十分高兴,嘱录为别记,藏诸秘阁。  其时,有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使者,将回国述职,深为中国建舍利塔的盛景而感染,请求皇上,各各赐给舍利,让他们带回本国立塔供养,永弘佛法。隋文帝下诏满足了他们的愿望。28.岐山冯玄嗣,谤佛遭报应  唐高宗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隆重礼奉岐山阿育王塔并于次年将佛陀舍利迎回内宫供养一段时间后,岐山阿育王塔成为大唐国众多信众心目中的一块佛天胜地,每天前往朝奉者络绎不绝。  岐山县华阳乡王庄村有户冯姓人家,母亲和大儿子都信佛,家里供着佛像,时常礼拜。可是小儿子冯玄嗣不仅不信佛,且为人凶犷蛮霸,若见母亲和兄长拜佛,总不屑一顾,有时还冷嘲热讽。母亲听说山南阿育王塔近年已被开启,十分灵验,有一天乘小儿不在家时,要大儿一早帮她雇了辆车,陪她去阿育王塔瞻仰礼拜了佛陀舍利,当天傍晚,赶回家里。  小儿回家见母兄不在,猜想她们定是出门拜阿育王塔去了。等母亲和兄长一回来,他就板着脸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去哪了?有钱不给我用,尽瞎浪费,看什么舍利子,不就是死人骨头麽,有个屁用!”  母亲本来一路上还沉浸在亲见佛陀舍利的无比喜悦之中,一回家就听小儿说这种话,赶紧叫他别再乱说:“玄嗣,你这是谤佛,小心报应啊。”  小儿一听,火气更大了:“报应报应,什么报应!什么灵验!我才不信呢。如果舍利子有功德,我家里的佛像岂不功德更大麽?他怎么不让我发财啊?今天我倒要看看,这佛像到底有什么功德?有什么灵验?!”说毕,他就冲进母亲平时拜佛的房间,从佛龛上一把抓起佛像,跑进厨房,扔进炉膛,等母兄赶到救出,檀木佛像已被烧着一半了。  这时,只见小儿忽然倒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母亲叫大儿请来了郎中,为小儿诊治,郎中仔细检查后,脉象沉危,气息奄奄,说不上得什么病,但估计已很难救活。  过了三天,小儿却醒过来了,见了母兄,号啕大哭。原来,他昏死过去后,便到了一个很恐怖的地方,天上有大鸟飞来啄他,他吓得大叫,舌头却被啖掉,疼痛无比;他拼命逃,却又坠落一个大火坑,烧得皮焦肉烂,剧痛钻心;后来又浑身闷痒难忍,用手抓脸挠痒,头发眉毛全都掉下来……又到了一个更恐怖的地方,大地一片精光,阴风惨惨,雾霭漫漫,鬼影重重……  玄嗣从此象换了个人似的,神智昏昏颠颠,说话语无伦次,有时象挨了鞭杖似的大声惨叫,有时对着空中跪地求饶,甚至到了夜里也不得安宁,常常象一头困兽不停地来回走动凄声哀号。  冯家的亲属和邻居来看视,得知原委后,也只能怪玄嗣自造罪孽、自招报应。  母亲心中不忍,请了僧人来家中为小儿念经忏悔,又许愿重造佛像,但收效不大。有僧人说,要让玄嗣自己直接到阿育王塔前忏悔,或可求得佛菩萨宽宥。  二月十三日,母兄雇车把小儿拉至阿育王塔前。当天,不少京邑大德也来礼拜佛陀舍利,裴尚宫来的比丘尼有好几百,名望很大的行虔法师正站高处为信众说法,各地来的民众多达万人。众目睽睽之下,只见玄嗣五体投地扑倒在阿育王塔前,对舍利哀泣忏悔过去不信之罪及打骂众僧盗食僧果等种种恶行。  打这以后,玄嗣略有好转,夜里也稍可睡上一觉,但终未完全恢复正常。过了不到一年,也就怯怯地死去了。29.京兆古石坊,舍利满石函  盛唐时期,政通人和,佛法益兴,有不少阿育王时送来中国后久被湮没的佛陀舍利,再次重现天下。据史料记载,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在京兆西部,有座古石坊,有善察风水之人发现石坊下有异常之气涌动,掌管京兆的地方官对天子脚下的一土一石不敢妄作主张,就秉报上去。  高宗问:“这座石坊可有什么来历麽?”  史官回答:“周秦之时这儿有座佛塔,屡显灵验,香火鼎盛,后经三国战火,毁于一旦,隋时这儿已辟为农贸市场,石坊乃前朝遗物矣。”  高宗说:“既然这样,那就掘开来看看吧。”  掘开之后,发现一只刻有梵文的石函,请懂梵文的人把它读出,那上面大概意思是说,这是阿育王为宏扬佛法而送往世界各地的佛陀舍利,它会为你们带来无量的福祉。打开石函,里面果然是光色灿烂、质地坚硬的舍利子,而且数量极多,有满满一盒子!将舍利子仔细数过,足足有一万粒!皇帝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瑞兆,十分高兴,下一道诏书,在石坊上建起一座光宅寺,亲自题了寺额,还派人将佛陀舍利分成二百多份,每份四十九粒,分送给京都及各州的大寺院。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又扩建了光宅寺,并在寺前建了七宝台,在寺旁挖了池溏,以作放生之地。挖池时掘出一块古石,上书:“百年为市,而后为池。”有个曾官至监察御史的出家人,法号法成,在放生池边盖了座佛屋经楼,就住在里面,常为民众讲说佛法,武则天对他也十分尊敬。30.业障遮双目,精诚始见佛  清朝嘉庆丙子年(公元1816年)春,无锡慈云庵的清月尼姑前往宁波兀裾憬聪兀┕б璋⒂跛耸保喽鄞锖蜕写拥叵缕沓霭⒂跛压ヒ磺陌俣嗄炅恕  清月尼姑跪在地上,仰视舍利塔,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能让她见一见佛陀舍利。就在她虔心发想时,只见悬在塔里的小铜锺内,涌出一颗青金色的舍利,大小如豆,莹净明亮。  得见舍利,清月十分高兴。她以前听说,阿育王塔中的佛陀舍利,各人所见,颜色不同,以白色最为稀有殊胜,便跪在地上,再次叩首礼拜,虔诚恭请,希望示现更胜瑞相。而后数日,她每天都去阿育王塔稽首虔请。到第七日清晨,清月象前几日一样,点燃檀香,跪于塔前,双手合掌,一心谛观。这时,只见小铜锺青光白光齐射,青光托起的青金色舍利,形状如前,而个儿较前为大,青金舍利上且缀有一粒白珠,色若砗磲,光彩熠熠。至此,清月欢喜之心圆满无缺。  清月尼姑修行极精进,日诵弥陀经百遍、往生咒三百遍为常课,寒暑不怠。朝觐阿育王塔后,她又去天台山斋供五百罗汉。上山途中,她心中默诵阿弥陀经,从开头“如是我闻”念到“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句,忽从山坳中出现五六僧人,容貌苍古,衣服杂色,朝上山香客逆向走来,到清月跟前,清月向这几位僧人合掌致礼,有话想问问他们,可一眨眼,人已不见,抬头望,那几个罗汉已从山崖上腾飞入云。与清月同行的香客有十几人,可是除清月尼姑一人外,别人皆无所见。  清朝同治(公元1862-1874年)年间,有一泰州报本庵的素文尼姑,听说宁波匕⒂跎崂至檠椋敫改敢黄鹎巴睢I韫┱螅律氤錾崂心峁玫母盖紫瓤矗醇谛⊥衲谛幸恢椋珥喉幔┌籽┌祝笮∷埔豢哦棺印S智肽盖卓矗粗豢醇诤晃铮铺糠翘浚恢鞘裁炊鳌K匚闹勒馐悄盖滓嫡咸厮拢奔丛谏崂叭家恢腹┓穑盖浊筲恪5诙煲辉纾肽盖自偃タ矗饣乜醇⊥衲谧鹤乓豢沤鹬椋笕缥嗤┳樱员呋棺阂话咨≈椋罄苯纷幽敲创蟆K匚淖约嚎醇衲谛凰е椋笕绲瑁缶底右谎ü馍了浮  素文是泰州曲塘人,从小不食荤腥,父母出于对女儿的钟爱,一家跟着茹素。女儿年稍长,父母想为她纳婿,她就躲在屋里数日不出,父母拿她没办法,只好暂时作罢。一日,女儿屈膝合掌告父母说:“我的前世是个僧人,因受你供养,所以这辈子投生为女来报答你。但我这辈子决不嫁人,想要出家。”父母别无子嗣,仅此一女,舍不得独女离去,干脆舍家宅为尼姑庵,素文削发为尼后,就留在报本庵中修行。  在女儿劝说下,父母也跟着受戒修行。其父修持尤精,临终遗言火化,得舍利子数十粒。其母跟着念佛而逝。素文逝于同治年间,享年八十九岁。31.光绪三十年,锡兰赠舍利  据近代佛学大师印光(1861-1941)代撰之《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记载,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有中国僧人乘海轮前往东南亚数国巡礼当年释迦佛圣迹。这条航线,若从广州起始,由太平洋而进入印度洋,抵较近的暹罗(泰国),其海上距离亦在三千公里左右,以本世纪初的船速,没有几个星期恐怕到不了。但跟古人驮担西行取经相比,显然已便捷多了。  这趟西行,先是观光了暹罗(泰国)、缅甸、锡兰三国。这三个国家,佛法都非常兴盛,就如印光大师《来仪记》中描述的那样:“僧众虽多,不立烟爨。举国奉佛,设食待僧。凡遇礼拜之日,商贾悉皆罢市,同礼宝塔,共植来因。佛世芳规,庶几仿佛。”而后至中印度瞻拜了古摩竭陀国王舍城旧址、熙连河畔娑罗树林遗迹等佛陀当年行居及最后圆寂的地方,所到之处,但见人烟稀稀、荒草蔓蔓,遥想昔年人人敬佛的正法盛世,不禁痛惜不已。  由中印度再回到锡兰都城,正值该国重修释迦佛舍利塔,传说为阿育王之弟离忧出家证道后所建,塔内所藏佛陀舍利已增长至百余粒。中国僧人出于对佛祖一片景仰崇敬,祈求数粒,修塔的监工回答说:“佛陀舍利,是我锡兰国的福田,舍利宝塔,是我先祖国王修建,我怎敢随便给外人呢?”中国僧人见求之不得,就天天在舍利塔前叩头礼拜,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庇护加持,祈至动情时,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就这样连续叩头礼拜十二天,监工深受感动,禀明了国王,国王亦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僧人的一片诚心而感动,同意赠给十二粒佛陀舍利。  这十二粒佛陀舍利迎回中国后,被恭恭敬敬地安置在四个地方:普陀山灵石庵,及四川的宝光寺、龙兴寺、广德寺,每所寺院各留三粒。  印光大师还作过一首《题佛舍利偈》,歌颂佛舍利给众生带来的无上功德:如来无生灭,众生有罪福。福感佛出世,罪感佛入灭。佛虽示入灭,仍不舍众生。故留诸舍利,作得度因缘。当知此舍利,即是佛生身。亦即佛法身,宜瞻礼供养。恪遵如来教,专修净土法。速出五浊界,期畅佛本怀。五.数十数百乃数千,或白或灰或五彩

不涂香;七。不观听歌舞;八。不眠高广之床。一斋为:过午不食。此八戒一斋合称八斋戒。】。不少人发现供在佛像前的鲜花上,似沾有冰霜,光亮闪闪,仔细检视,原来是小小的舍利子,多达几十颗。数日后张妻开衣橱时,从牙奁中又发现十颗白鬯纳崂樱庋嬷跄俊:芏嗳颂岛蠖祭此魅。判朐蚋咀粤艏缚殴┭蟛糠侄妓透吮鹑恕  元嘉十五年(公元438年),曾任季南郡守的刘凝之迷恋上了五斗米道的修练之术,连皇上召他当官的诏书也不接,隐居到衡山里去专心修练。一天夜里,刘凝之忽得一梦,见一人升在空中对他讲说佛法,并言之:“汝疑方解,觉忽反悟。”醒来历历在目,对佛法一下子深有所悟,遂由道入佛,勤勉修习。半年后,忽觉额部有紫光闪烁,以手揣之,竟然摸到两粒坚硬无比的舍利子!后来,吃饭时牙齿嚼到硬物,吐出一看,硬物圆润光洁,隐隐发光,居然也是舍利子!刘凝之就这样先后得到五颗舍利。后来不知咋的,一下子全没了。他四面八方找寻,了无踪影,忽有一天,那五颗舍利子又全回到他的身边。  元嘉十九年(公元442年),高平(在今山东省邹城一带)名士徐椿,诵读佛经时,从嘴中嚼出两粒舍利,便找了只Z(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盛于其中,后偶尔打开盖子看看,见舍利渐渐增多,一直增至二十颗!徐椿外出,将Z寄放于他的友人广陵令刘馥处。刘馥等徐椿走后,出于好奇,想看看Z里放着什么宝贝,私自打开,只见里面空无一物!那些舍利后来又回到徐椿身边。再往后,又退转皆失,不知所去。  其实,自古以来,舍利应现的事迹多得很,因事相重沓,屡现非奇,历代史籍所纪,略陈一二而已。舍利现世也好,消匿也好,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皆是敬而得之,慢而失之。今日仍是这样。26.深夜放光彩,相逐水里行  西魏大统年间(公元535-550年),有西域高僧来汉地弘法,献给周太祖一颗佛陀舍利。太祖信仰佛法,深知此为佛界无价瑰宝,不该秘藏宫中为个人独占,就把他最尊敬的僧妙和尚请来,将这颗佛陀舍利送给这位出家人拿去供养。  僧妙和尚,翼州(在今山西省)人,常住河东埔坂常念寺(又名仁寿寺),修行刻苦精进,博览群籍而犹通讲论,为人亦极谦恭,每逢为人讲经说法、阐释疑义,讲完后总要合掌作忏悔状说:“佛法意义深远,非吾辈凡夫俗子所能穷究其意,今天所说,只是师父教授给我的一点体会罢了,讲得对也好,不对也好,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通过修行真正掌握佛法的本义和真谛。”他愈是这样谦恭,聚集在他周围的信众就愈是多,在国内的名望越来越大。  僧妙和尚得到太祖赠予的佛陀舍利后,把它装入金瓶,供奉在寺院大殿里,每天早晚都极虔诚地礼拜。过了一年,有天夜里,舍利忽然大放光芒,整个金瓶光闪熠熠,照得殿堂满室通亮,有一股光线呈螺旋状,穿出窗口,射向漆黑夜空,漫于四面八方,使整个常念寺都笼罩在明亮的光焰中。当地不少人见到寺院上空的光焰,以为失火,竞相赶来救援,及至赶到,看到乃是生平见所未见的舍利神光,无不惊叹佛法神威不可思议,纷纷下跪,虔诚礼拜,有的人更是激动得涕泗交横、不能自已。过了许久,光焰范围渐渐缩小,以螺旋状穿窗回室,卷入瓶内,最后一切复归于平寂。  这天夜里,有个僧人睡在屋内,舍利大放光亮时,众人唤他起来看,可他鼾声连连,怎么唤也唤不醒。第二天起床,方知昨夜舍利放光,懊恼不已。没过多久,他还患上一场很厉害的怪病。有人不解,问僧妙是怎么回事,僧妙解释说,此乃该僧宿业所致啊。  大约也在这同一时候,邺古城中的白马寺,有一木塔,因年代久远,木料多有坏损,皇帝敕令修葺,整理地基时,民工从地下掘出三颗舍利,一红、一白、一青,寺中的僧人就将这三颗舍利贮在宝瓶里。消息传出,轰动京城,很多人争先恐后涌到寺院里来观看宝物。可是,舍利放在开口瓶里,有的人可看见,有的人就是看不到,有人将瓶子抓在手里,倾倒过来,拼命摇晃,也不掉出。其时,皇帝的舅舅广武王胡成邑听说了,也赶来寺庙观看。他请人置一水钵,将三颗舍利放进水里,然后合掌祷告:“菩萨有灵,菩萨保佑,此舍利若真是释迦牟尼佛舍利,乞示现神迹。”他刚说完,就见红白青三颗舍利在水中升腾旋转,上下追逐,七遍之后,复沉于水底。  有人去问僧妙和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僧妙回答说,这并不奇怪,在《菩萨处胎经》、《观佛三味经》、《阿育王经》等经文中,佛菩萨早已预言,佛陀圆寂后将留下舍利以福被天人、功流海陆。广武王曾染佛宗,虽奉敕还俗,仍不舍具戒,所以佛陀舍利会向他显示神迹。有的人不信佛法乃至轻慢三宝,这样的人,哪怕佛陀舍利放在他的眼前,他也当然看不见喽!27.隋朝开国帝,敕建舍利塔  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541-604),出生在陕西的一座尼姑庵里,自小被一尼姑带大,这使他跟佛法结下了不解的因缘。在隋文帝登上皇位之前,有一印度僧人专程到他府上,送给他一包佛陀舍利,请他好好供养。印僧走后,他找来一个和尚将舍利放在掌心,想数一数有多少颗,可两个人数来数去就是数不清,始知佛法高远莫测,非凡情可度。杨坚叫人定制了一只精致的七宝箱,将舍利珍藏在里面。即帝位后,他普诏天下,广兴佛事。在京都一尼姑寺里,他还特建了连基双塔,塔下安置舍利,以报答当年神尼对他的养育之恩。  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季秋之夜,有神光从塔基下闪出,象炉火一般,自下而上,绕塔右旋,一旬之内,四次出现,京城里很多人都看到了这一极为殊胜的景象。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六月十三日,这一天是隋文帝六十周岁生日,他特意在仁寿宫仁寿殿里,请来数位高僧大德,兴论宏佛之道,最后由他拍板,决定在全国选三十个州,各在高爽清净之地建造舍利塔。  为此,他还亲自起草了一份内容十分具体详尽的诏书,诏示天下:  朕皈依三宝,重兴圣教,思与四海之内一切人民,俱发菩提,共修福业,使当今见在爰及来世,永作善因,同登妙果。宜请沙门三十人,谙解法相兼堪宣导者,各将伺者二人,并散官各给一人,熏陆香一百二十斤,马五疋,分道送舍利往前件诸州起塔……为朕、皇后、太子、诸王子孙等及内外官人、一切民庶、幽显生灵,各七日行道并忏悔。起行道日,打刹莫问同州异州,任人布施,钱限至十文以下,不得过十文,所施之钱,以供营塔。若少不充役丁,及用库物。率土诸州,僧尼并为舍利设斋,限十月十五日午时,同下入石函。总管、刺史以下,县尉以上,自非军机,停常务七日,专检校行道及打刹等事,务尽诚敬,符朕意焉。  他到密室里打开七宝箱,恭恭敬敬取出三十颗舍利,置御案上,烧香礼拜,然后将舍利分别放入三十只金瓶中,金瓶再分别放入琉璃瓶,以熏香之泥封印其盖。送往三十州后,再依次置入铜函、石函。  皇帝如此敬佛,底下官员出力之诚敬、礼仪之隆重,自不必说。各州建塔及奉迎装藏佛陀舍利时,天空大地种种瑞相层出不穷,《法苑珠林》中对此记载颇详,录载如下:  雍州【在今陕西】城西T县南仙游寺,立塔之日,天降阴雪,晦岭重厚,舍利将下,昏云忽散,日光朗照。道俗散毕,云合如旧。  岐州凤泉寺,立塔感得文石如玉,为函又现双树鸟兽灵祥,基石变如水晶。  泾州【在今甘肃】大兴国寺立塔,三处各送旧石,非世所有,合用为函,恰然相可。  泰州静念寺立塔,定基已,瑞云再覆,雪下草木开花。入函,光照声赞。  华州思觉寺,立塔初,阴雪将欲,下舍利,日光晃朗,五色气光高数十丈,照覆塔上,属天降宝花。  同州大兴国寺,立塔值雨,无壅鄣处,及舍利入函,忽然云启驰散,日光照耀,复有神光重绕。於日至十二月内,夜光照五十里。  蒲州牺岩寺立塔,地震山吼,钟鼓大声,又放光五道,至二百里皆见。  并州无量寿寺,立塔初,昼昏云重,将下舍利入函,天晴日照,复放神光五色,天神现形,莫知多少。  定州恒岳寺,立塔之日,有见异老公来施布,负土毕,已失之。旧此无水,忽有水流,前后非一。  相州大慈寺,立塔之日,天阴降雪,将下舍利入函,日出,下后复合,天雨奇花,连注极多。  郑州定觉寺,立塔之日,感得神光,如流星入寺设供,二万人食不尽。  嵩州闲居寺,立塔感得白兔来至舆前,初阴雪,将下日朗,入已复合。  亳州开寂寺,立塔界内无石,别处三石合而成函,基至磐石,二浪井夹之。  汝州兴世寺,立塔初,阴云雪,将下天晴,入函毕,已阴云还合。  泰州岱岳寺,立塔夜,振鼓声,三重门自开,有骑从庙出迎,光瑞非一。  青州胜福寺,起塔掘基,遇自然磐石,函将入塔,有光瑞现。  牟州巨神山寺,立塔获紫芝二茎,阴雪将下,日开,[讫还合。  随州智门寺,立塔掘基,得神龟,甘露降,黑蜂绕,龟有符文。  襄州大兴国寺,立塔初,天阴,将下日朗,入函云合。  扬州西寺立塔,久旱,舍利入境,夜雨普洽。  蒋州栖霞寺立塔,邻人先梦佛从西北来,入寺及至如梦。  吴州大禹寺立塔,舍利泛度五江,风波皆不起;又放神光,获得紫芝。  苏州虎丘山寺立塔,掘基得一舍利;空中天乐,人皆闻之;井吼三日,舍利方至。  衡州岳寺立塔,四遇逆风,四乞顺水,峰上白云阔二丈,直至基所,三匝乃去。  桂州缘化寺立塔,未至十里,鸟有千许,夹舆行飞,入城乃散。  番州灵鹫寺立塔,坑内有神仙现腾云气象。  益州法聚寺立塔,初阴晦冥,将下日朗,奄已便阴。  郭州法讲寺立塔,初行郊西,尔夜郭州光瑞高数丈,从东来入地,内外皆见。  …………  佛陀舍利的神奇力量,不仅使天空大地出现种种瑞相,而且对陶冶改善人的心灵,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值隋文帝诏令诸州建塔之时,随州官员王威,奉命押送九十名犯人去西北不毛之地流放,路遇舍利,动了善心,将这九十名犯人解下枷锁,全部放掉,要他们在规定期限里,自己去流放地报到。流放地远在千里之外,结果,到时无一人拒命不去。  …………  隋文帝因上述种种殊缘,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正月二十三日,再下诏书,令在全国再选五十三州,建立灵塔,并定于四月初八(佛陀诞日)正午,五十三粒舍利同一时刻封入石函。  皇令一下,雷厉风行,新舍利塔很快建立起来。据事后诸州汇报,恒州、泉州、营州、洪州、杭州、德州、沧州、郑州等五十三州中,有四十余州在建塔或安置舍利时出现种种灵瑞。  在此,根据《续高僧传》中的《隋东都上林园翻经馆沙门释彦琮传》,再补充一点建舍利塔时出现瑞相的细节内容。  彦琮(556-610),俗姓李,少而聪明,十岁出家,博学广参,精通佛理,亦擅梵语,隋立国后,很受隋文帝赏识,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敕召他入京住大兴寺,掌管佛经翻译馆,供给甚厚。仁寿元年,隋文帝敕建三十舍利塔,其中装入并州无量寿寺(后名开义寺)的舍利,就是由彦琮送去的。次年,隋文帝诏令再建五十三座舍利塔,彦琮奉旨将舍利送往复州方乐寺(后名龙盖寺)。方乐寺建于南齐(公元480-502年)初,北周武帝时被废颓,其时只剩下荒芜的遗址。彦琮令人在旧寺遗址建造舍利灵塔,忽觉头上痒闷,以手检发,居然得舍利一颗,形如粟米,光色鲜润,以两柄铁斧试之,上下俱陷,而舍利不损,于是确认这是释迦舍利。掘塔基至七尺深时,挖出铜盒、银盒,盒中空空,塔基里溢出盈盈清水,水中似有舍利踪迹,但又寻觅不见,这才知道,原来头发中所获舍利,原先就是藏在该银盒里的!  为造装藏舍利的石函,要寻找石材,但遍寻不得,最后从竟陵县界拾得一块石料,看起来尚可用,雕琢磨光之后,竟然变成一块五色光润的玉石!石上还隐隐显出佛像。将此石函移至塔所时,引来一只天鹅,围着石函,自然驯狎,不肯离开,有群鹅飞过,它也不加理会,前后长达十日。石函埋入塔基后,它犹守塔旋绕,鸣叫飞翔。塔旁有个水池,常有鱼鳖将头探出水面,张望舍利,彦琮便为它们诵经说法,它们耐心地听,一动不动,半日方没于水中。  四月八日,是舍利入函的日子,上午,白云布满上空,中午,密云忽消失,只剩塔顶上空有一团五色祥云,与日轮相映成辉。待舍利子藏入石函后,天空晴朗,一朵云彩都没了。彦琮将这些瑞相奏闻隋文帝后,皇帝十分高兴,嘱录为别记,藏诸秘阁。  其时,有高丽、百济、新罗三国使者,将回国述职,深为中国建舍利塔的盛景而感染,请求皇上,各各赐给舍利,让他们带回本国立塔供养,永弘佛法。隋文帝下诏满足了他们的愿望。28.岐山冯玄嗣,谤佛遭报应  唐高宗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隆重礼奉岐山阿育王塔并于次年将佛陀舍利迎回内宫供养一段时间后,岐山阿育王塔成为大唐国众多信众心目中的一块佛天胜地,每天前往朝奉者络绎不绝。  岐山县华阳乡王庄村有户冯姓人家,母亲和大儿子都信佛,家里供着佛像,时常礼拜。可是小儿子冯玄嗣不仅不信佛,且为人凶犷蛮霸,若见母亲和兄长拜佛,总不屑一顾,有时还冷嘲热讽。母亲听说山南阿育王塔近年已被开启,十分灵验,有一天乘小儿不在家时,要大儿一早帮她雇了辆车,陪她去阿育王塔瞻仰礼拜了佛陀舍利,当天傍晚,赶回家里。  小儿回家见母兄不在,猜想她们定是出门拜阿育王塔去了。等母亲和兄长一回来,他就板着脸说:“你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去哪了?有钱不给我用,尽瞎浪费,看什么舍利子,不就是死人骨头麽,有个屁用!”  母亲本来一路上还沉浸在亲见佛陀舍利的无比喜悦之中,一回家就听小儿说这种话,赶紧叫他别再乱说:“玄嗣,你这是谤佛,小心报应啊。”  小儿一听,火气更大了:“报应报应,什么报应!什么灵验!我才不信呢。如果舍利子有功德,我家里的佛像岂不功德更大麽?他怎么不让我发财啊?今天我倒要看看,这佛像到底有什么功德?有什么灵验?!”说毕,他就冲进母亲平时拜佛的房间,从佛龛上一把抓起佛像,跑进厨房,扔进炉膛,等母兄赶到救出,檀木佛像已被烧着一半了。  这时,只见小儿忽然倒地,口吐白沫,不省人事。母亲叫大儿请来了郎中,为小儿诊治,郎中仔细检查后,脉象沉危,气息奄奄,说不上得什么病,但估计已很难救活。  过了三天,小儿却醒过来了,见了母兄,号啕大哭。原来,他昏死过去后,便到了一个很恐怖的地方,天上有大鸟飞来啄他,他吓得大叫,舌头却被啖掉,疼痛无比;他拼命逃,却又坠落一个大火坑,烧得皮焦肉烂,剧痛钻心;后来又浑身闷痒难忍,用手抓脸挠痒,头发眉毛全都掉下来……又到了一个更恐怖的地方,大地一片精光,阴风惨惨,雾霭漫漫,鬼影重重……  玄嗣从此象换了个人似的,神智昏昏颠颠,说话语无伦次,有时象挨了鞭杖似的大声惨叫,有时对着空中跪地求饶,甚至到了夜里也不得安宁,常常象一头困兽不停地来回走动凄声哀号。  冯家的亲属和邻居来看视,得知原委后,也只能怪玄嗣自造罪孽、自招报应。  母亲心中不忍,请了僧人来家中为小儿念经忏悔,又许愿重造佛像,但收效不大。有僧人说,要让玄嗣自己直接到阿育王塔前忏悔,或可求得佛菩萨宽宥。  二月十三日,母兄雇车把小儿拉至阿育王塔前。当天,不少京邑大德也来礼拜佛陀舍利,裴尚宫来的比丘尼有好几百,名望很大的行虔法师正站高处为信众说法,各地来的民众多达万人。众目睽睽之下,只见玄嗣五体投地扑倒在阿育王塔前,对舍利哀泣忏悔过去不信之罪及打骂众僧盗食僧果等种种恶行。  打这以后,玄嗣略有好转,夜里也稍可睡上一觉,但终未完全恢复正常。过了不到一年,也就怯怯地死去了。29.京兆古石坊,舍利满石函  盛唐时期,政通人和,佛法益兴,有不少阿育王时送来中国后久被湮没的佛陀舍利,再次重现天下。据史料记载,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6年),在京兆西部,有座古石坊,有善察风水之人发现石坊下有异常之气涌动,掌管京兆的地方官对天子脚下的一土一石不敢妄作主张,就秉报上去。  高宗问:“这座石坊可有什么来历麽?”  史官回答:“周秦之时这儿有座佛塔,屡显灵验,香火鼎盛,后经三国战火,毁于一旦,隋时这儿已辟为农贸市场,石坊乃前朝遗物矣。”  高宗说:“既然这样,那就掘开来看看吧。”  掘开之后,发现一只刻有梵文的石函,请懂梵文的人把它读出,那上面大概意思是说,这是阿育王为宏扬佛法而送往世界各地的佛陀舍利,它会为你们带来无量的福祉。打开石函,里面果然是光色灿烂、质地坚硬的舍利子,而且数量极多,有满满一盒子!将舍利子仔细数过,足足有一万粒!皇帝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瑞兆,十分高兴,下一道诏书,在石坊上建起一座光宅寺,亲自题了寺额,还派人将佛陀舍利分成二百多份,每份四十九粒,分送给京都及各州的大寺院。  武则天当上皇帝后,又扩建了光宅寺,并在寺前建了七宝台,在寺旁挖了池溏,以作放生之地。挖池时掘出一块古石,上书:“百年为市,而后为池。”有个曾官至监察御史的出家人,法号法成,在放生池边盖了座佛屋经楼,就住在里面,常为民众讲说佛法,武则天对他也十分尊敬。30.业障遮双目,精诚始见佛  清朝嘉庆丙子年(公元1816年)春,无锡慈云庵的清月尼姑前往宁波兀裾憬聪兀┕б璋⒂跛耸保喽鄞锖蜕写拥叵缕沓霭⒂跛压ヒ磺陌俣嗄炅恕  清月尼姑跪在地上,仰视舍利塔,心里默默祈祷,希望能让她见一见佛陀舍利。就在她虔心发想时,只见悬在塔里的小铜锺内,涌出一颗青金色的舍利,大小如豆,莹净明亮。  得见舍利,清月十分高兴。她以前听说,阿育王塔中的佛陀舍利,各人所见,颜色不同,以白色最为稀有殊胜,便跪在地上,再次叩首礼拜,虔诚恭请,希望示现更胜瑞相。而后数日,她每天都去阿育王塔稽首虔请。到第七日清晨,清月象前几日一样,点燃檀香,跪于塔前,双手合掌,一心谛观。这时,只见小铜锺青光白光齐射,青光托起的青金色舍利,形状如前,而个儿较前为大,青金舍利上且缀有一粒白珠,色若砗磲,光彩熠熠。至此,清月欢喜之心圆满无缺。  清月尼姑修行极精进,日诵弥陀经百遍、往生咒三百遍为常课,寒暑不怠。朝觐阿育王塔后,她又去天台山斋供五百罗汉。上山途中,她心中默诵阿弥陀经,从开头“如是我闻”念到“皆是大阿罗汉众所知识”句,忽从山坳中出现五六僧人,容貌苍古,衣服杂色,朝上山香客逆向走来,到清月跟前,清月向这几位僧人合掌致礼,有话想问问他们,可一眨眼,人已不见,抬头望,那几个罗汉已从山崖上腾飞入云。与清月同行的香客有十几人,可是除清月尼姑一人外,别人皆无所见。  清朝同治(公元1862-1874年)年间,有一泰州报本庵的素文尼姑,听说宁波匕⒂跎崂至檠椋敫改敢黄鹎巴睢I韫┱螅律氤錾崂心峁玫母盖紫瓤矗醇谛⊥衲谛幸恢椋珥喉幔┌籽┌祝笮∷埔豢哦棺印S智肽盖卓矗粗豢醇诤晃铮铺糠翘浚恢鞘裁炊鳌K匚闹勒馐悄盖滓嫡咸厮拢奔丛谏崂叭家恢腹┓穑盖浊筲恪5诙煲辉纾肽盖自偃タ矗饣乜醇⊥衲谧鹤乓豢沤鹬椋笕缥嗤┳樱员呋棺阂话咨≈椋罄苯纷幽敲创蟆K匚淖约嚎醇衲谛凰е椋笕绲瑁缶底右谎ü馍了浮  素文是泰州曲塘人,从小不食荤腥,父母出于对女儿的钟爱,一家跟着茹素。女儿年稍长,父母想为她纳婿,她就躲在屋里数日不出,父母拿她没办法,只好暂时作罢。一日,女儿屈膝合掌告父母说:“我的前世是个僧人,因受你供养,所以这辈子投生为女来报答你。但我这辈子决不嫁人,想要出家。”父母别无子嗣,仅此一女,舍不得独女离去,干脆舍家宅为尼姑庵,素文削发为尼后,就留在报本庵中修行。  在女儿劝说下,父母也跟着受戒修行。其父修持尤精,临终遗言火化,得舍利子数十粒。其母跟着念佛而逝。素文逝于同治年间,享年八十九岁。31.光绪三十年,锡兰赠舍利  据近代佛学大师印光(1861-1941)代撰之《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记载,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有中国僧人乘海轮前往东南亚数国巡礼当年释迦佛圣迹。这条航线,若从广州起始,由太平洋而进入印度洋,抵较近的暹罗(泰国),其海上距离亦在三千公里左右,以本世纪初的船速,没有几个星期恐怕到不了。但跟古人驮担西行取经相比,显然已便捷多了。  这趟西行,先是观光了暹罗(泰国)、缅甸、锡兰三国。这三个国家,佛法都非常兴盛,就如印光大师《来仪记》中描述的那样:“僧众虽多,不立烟爨。举国奉佛,设食待僧。凡遇礼拜之日,商贾悉皆罢市,同礼宝塔,共植来因。佛世芳规,庶几仿佛。”而后至中印度瞻拜了古摩竭陀国王舍城旧址、熙连河畔娑罗树林遗迹等佛陀当年行居及最后圆寂的地方,所到之处,但见人烟稀稀、荒草蔓蔓,遥想昔年人人敬佛的正法盛世,不禁痛惜不已。  由中印度再回到锡兰都城,正值该国重修释迦佛舍利塔,传说为阿育王之弟离忧出家证道后所建,塔内所藏佛陀舍利已增长至百余粒。中国僧人出于对佛祖一片景仰崇敬,祈求数粒,修塔的监工回答说:“佛陀舍利,是我锡兰国的福田,舍利宝塔,是我先祖国王修建,我怎敢随便给外人呢?”中国僧人见求之不得,就天天在舍利塔前叩头礼拜,希望得到佛菩萨的庇护加持,祈至动情时,痛哭流涕、悲不自胜。就这样连续叩头礼拜十二天,监工深受感动,禀明了国王,国王亦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僧人的一片诚心而感动,同意赠给十二粒佛陀舍利。  这十二粒佛陀舍利迎回中国后,被恭恭敬敬地安置在四个地方:普陀山灵石庵,及四川的宝光寺、龙兴寺、广德寺,每所寺院各留三粒。  印光大师还作过一首《题佛舍利偈》,歌颂佛舍利给众生带来的无上功德:如来无生灭,众生有罪福。福感佛出世,罪感佛入灭。佛虽示入灭,仍不舍众生。故留诸舍利,作得度因缘。当知此舍利,即是佛生身。亦即佛法身,宜瞻礼供养。恪遵如来教,专修净土法。速出五浊界,期畅佛本怀。五.数十数百乃数千,或白或灰或五彩

  自古以来,佛法修行者追求的根本目标是证道得果,成就无上菩提,脱出六道轮回,永享净刹极乐。若当世不能达到这一目标,那至少也要通过修行改善身心、朝这个方向前进一步,为下一世或以后的某生某世登上彼岸打下基础。  对佛法的修行者来说,身体只是他进行修持的一个工具,到一定的时候,这个躯壳是要彻底扔掉的,唯有不灭的神识才有可能走向永恒。因此,当佛法修行者扔下躯壳往生他界时,一般并不在乎这没了知觉的皮囊还会不会在火里烧出点什么东西来。  但不可否认的是,千百年来,修行者何止千千万万、万万千千,可当世修成佛菩萨者,又有几人?如果说,在释迦牟尼驻世时的正法时代,有天人导师亲领风骚,当世成佛虽非易事,但还不是完全不可能的神话,那么,继五百年正法时代和千年象法时代之后,在延续至今的末法时代里,再想要当世成就佛道,不说绝无可能,也只怕是寥若晨星、难于上青天了。相对来说,那些修行达到较高次第之人,尽管当世未能成就佛道,就离阿罗汉果位或许也有一定距离,但他们去世后留下的躯壳,也大多能烧出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舍利子来,这却是人所共见的事实。佛法的真谛本是凡胎肉眼难以直接领会;世俗的法则往往更注重能直接看到、摸到、感受到的实物。因之,舍利子跟能否成就佛道本来不是一码事,更不能与修行的次第高低机械地划等号,人们却很自然地把它跟佛法修行者的修行与成就联系在了一起。也正因如此,自古以来记载僧侣事迹的典籍史料中,对舍利子倒有不少生动具体的记录。以下,便是信手拈来的数则小故事。32.钦赐紫迦裟,奢维紫舍利  慧安和尚,是隋唐时的一个名僧,本姓卫,荆州(在今湖北省)枝江人。隋文帝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朝廷下令查验登记天下的僧尼,当户籍官问到慧安时,他指指自己的光头说:“我无名。”问:“你本来叫什么名字?”答:“本无名。”他怕户籍官再来纠缠,就躲到深山老林里去了。  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隋炀帝强征数百万劳役,连年开凿大运河,因工程浩大,国力难支,弄得全国到处怨声载道、饿莩遍野。慧安

免责声明:作品版权归所属媒体与作者所有!!本站刊载此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有异议请联系我们。

本文地址:http://pf.mift8.com/post/85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