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干货(中医养生保健的基本观点包括)不属于中医养生保健常用方法的是,中医养生学——审因施养(6),

2022-11-14 10:16:18  阅读 158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第五节耳的保健

第五节耳的保健

耳为心、肾之窍,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耳的功能与五脏皆有关系,而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故《河间六书》谓:“肾热者,……必身瘦而耳焦也”,“肾水过少,不能润泽,故黑干焦枯也”。同时,耳之功能受心神的主宰和调节,耳的听觉能力能够反映出心、肾、脑等脏腑的功能。因为“耳通天气”,是人体接受外界音响刺激的重要途径,外界环境因素对耳的影响很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导致听力下降和耳聋的原因越来越多,噪音污染、环境污染和药物的副作用等都不同程度地损害了听力。先天性耳聋、噪音性耳聋、中毒性耳聋、外伤性耳聋、感染性耳聋、老年性耳聋等都较常见,而且治疗起来也很棘手。因此,耳功能保健应以预防为主。

一、耳勿极听

所谓极听,有主动和被动之分。前者是指长时间专心致志运用听力去分辨那些微弱、断续不清的音响;后者为震耳欲聋的声响超过了耳膜的负荷能力。《淮南子

精神训》谓:“五声(讠华)耳,使耳不聪”。极听损伤人的精、气、神,从而影响耳的功能。特别是长期在噪声环境中,对听力会产生缓慢性、进行性损伤,久而久之,可发生听力下降或耳聋。因此,在有噪音环境中工作和学习应做好必要的保护性措施,如控制噪声源,做好个人防护等。孕妇和婴幼儿尤应注意避免噪音的影响。

二、按摩健耳

按摩保健是健耳的一个重要方法。摩耳功法可分如下几步:

1.按摩耳根用两手食指按摩两耳根前后各15次。

2.按抑耳轮以两手按抑耳轮,一上一下按摩15次。

3.摇拉两耳以两手拇食二指摇拉两耳廓各15次,但拉时不要太用力。

4弹击两耳以两手中指弹击两耳15次。

以两手掌捂住两耳孔,五指置于脑后,用两手中间的三指轻轻叩击后脑部24次,然后两手掌连续开合10次。此法使耳道鼓气,以使耳膜震动,称之为“鸣天鼓”。

耳部按摩可增强耳部气血流通,润泽外耳肤色,抗耳膜老化,预防冻耳,防治耳病。

三、防止药物过敏

据临床报道,因使用药物不当而引起耳聋占有相当的比例,特别是耳毒性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托布霉素、万古霉素、多粘霉素等。此外,还有柳酸盐类药、氯霉素、奎宁、氯奎,以及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物,如氮芥、长春碱类等,都有—定的耳毒作用。因此,临床使用应严格控制,避免引起听觉损伤而造成耳聋。

此外,纠正不良习惯。不要用火柴杆之类挖耳止痒,防止刺伤耳道引起感染。注意节制房事,适当服食补肾之品,对防治中老年耳鸣耳聋亦有好处。

第六节鼻的保健

鼻是呼吸道的门户。《内经》指出:“肺气通于鼻”。从生理结构上讲,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接。鼻腔上部与颅脑相近,在下鼻道内有鼻泪管与眼睛相通,后鼻孔的鼻咽部与咽喉相接,气管与食管在此分道,中耳与两边耳咽管相连。因此,鼻的很多疾病常影响相邻器官的健康。从鼻的作用来看,鼻五呼吸道的出入口,既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器官之一,又是防止致病微生物、灰尘,脏物等侵入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内有鼻毛,又有粘腋,故鼻内常有很多细菌、脏物,有时会成为播散细菌的疫源。因此,鼻的保健十分重要,应从多方面着手。

一、“浴鼻”锻炼

鼻与外界直接相通,增强鼻对外界的适应力,才能提高其防御功能。所谓“浴鼻”锻炼就食用冷水浴鼻和冷空气浴鼻。若一年四季坚持不懈锻炼,可有效地改善鼻粘膜的血液循环,增强鼻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能很好地预防感冒和呼吸道其他疾患。

二、按摩鼻部

鼻的保健按摩分擦鼻、刮鼻、摩鼻尖三个动作。用两手大指的指背中间一节,相互撩热后,摩擦鼻梁两侧24次;用手指刮鼻梁,从上向下10次;分别用两手手指摩擦鼻尖各12次。本法可增强局部气血流通,使鼻部皮肤津润光泽、润肺、预防感冒。

三、气功健鼻

健鼻功出自《内功图说》,分三步进行锻炼。两手拇指擦热,揩擦鼻头36次,然后静心意守,排除杂念。二目注视鼻端,默数呼吸次数3-5分钟;晚上睡觉前,俯卧于床上,暂去枕头,两膝部弯曲使两足心向上,用鼻深吸清气4次,呼气4次,最后恢复正常呼吸。本法可润肺健鼻,预防感冒和鼻病,还有健身强体的作用。

四、药物健鼻

平常鼻腔内要尽量保持适当湿度,若过于干燥易使鼻膜破裂而出血。在气候干燥的情况下,可配合药物保健,如在鼻内点一些复方薄荷油,或适量服用维生素A、D等,以保护鼻粘膜。还可服些中药。下列二方可供参考:

润鼻汤天冬9g,黑芝麻15g,沙参9g,麦冬9g,黄精9g,玉竹9g,生地9g,川贝母9g。本方有润肺养脾之效,以此加减服用,可收滋润护鼻之功。

苍耳子27g,蝉衣6g,防风9g,白蒺藜9g,玉竹9g,炙甘草4.5g,苡仁12g,百合9g。本方以御风健鼻为主,润肺健脾,使肺气和,脾气充。对易伤风流涕之人,有良好的保健预防作用。

另外,在养成正确擤鼻涕的习惯,即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用力排出鼻涕。不可压住一侧擤鼻涕,这样会使另一侧鼻腔内鼻涕吸入体内。克服挖鼻孔、拔鼻毛或剪鼻毛等不良习惯。鼻毛和鼻粘膜是鼻功能的主要结构,损伤之后,不但伤害鼻腔,还可导致其他疾患。

第七节四肢、手足保健

四肢、手足是人体运动的重要器官,机体生命力的强盛与否,与四肢手足的功能强弱密切相关。一般而言,四肢发达,手脚灵活,则人体的生命力旺盛;若四肢羸弱,手足行动迟缓,说明生命力低下。故强身保健应重视四肢手足的摄养。

一、上肢和手的保健法

人类在劳动、学习、生活和娱乐中,几乎样样事情都离不开上肢和手的功能。在人的感觉器官中,双手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最多,被污染的机会也最多;手又是手三阴经脉与手三阳经脉交接之处。因此,做好上肢和手的健康保护和卫生保健,对于防病健体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上肢以动为养

上肢经常运动,就是最好的保健方法。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如摇肩转背、左右开弓、托肘摸背、提手摸头等。平常我们所进行的运动保健,大多都须有上肢的运动才能完成。这里介绍一种甩动法:双手轻轻握拳,由前而后,甩动上肢,先向左侧甩动,再向右侧甩动,然后两肢垂于身体两侧甩动。各24次。本法有舒展筋骨关节、流通经络气血、强健上肢的作用,可预防肩、肘、腕关节疾病,还可调节气血,防治高血压。

(二)按摩保健

手部按摩和上臂按摩结合在一起做。具体作法:双手合掌互相摩擦至热,一手五指掌面放在另一手五指背面,从指端至手腕来往摩擦,以局部有热感为度,双手交替。然后用手掌沿上肢内侧,从腕部向腋窝摩擦,再从肩部沿上肢外侧向下摩擦至腕部,一上一下为1次,可做24次;另一上肢同法。按摩时间可安排在晚上睡前和早晨醒后,本法可以促进肌肤的血液循环,增进新陈代谢及营养的吸收,使肌肉强健,除皱悦泽,柔润健手防治冻疮。

(三)梅花针护手

取梅花件轻叩手背部皮肤,由指尖沿着手指直线向手腕处叩击,每日1次。手法不宜太重,每次叩击以手背皮肤达到温热即可。叩完后最好涂擦润手膏。此法润滑防皱,活络行血,保持手部健美。

(四)药物润手嫩肤

采用药物方法,保护手部皮肤,使其滋润滑嫩、洁白红润。下举二方:

千金手膏方(《千金翼方》)

桃仁20g,杏仁10g(去皮尖),橘核20g,赤芍20g,辛夷仁、川芎、当归各30g,大枣60g,牛脑、羊脑、狗脑各60g。诸药加工制成膏,洗手后,涂在手上擦匀,忌火炙手。本品有光润皮肤、护手防皱之效。

太平手膏方(《太平圣惠方》)瓜蒌瓤60g,杏仁30g,蜂蜜适量。制作成膏,每夜睡前涂手。本品防止手部皲裂,使皮肤白净柔嫩,富有弹性。

(五)手部卫生

保持手部清洁卫生,一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健手美手之用;二是预防疾病,是把好“病从口入”的主要环节。俗话说:“饭前便后洗洗手,细茵病毒难入口”。洗手时应使用肥皂或香皂,不但去油泥污垢,还可杀菌。但切忌不可用汽油清洗手上的油垢,因汽油对皮肤有侵蚀作用,使手变得粗糙,被引起一些皮肤病,冬季手指取暖,古人主张用暖水器,或用热水泡手,不可以炉火烘手。《老老恒言·杂器》说:“冬寒频以炉火拱手,必致十指燥裂”,值得我们生活中加以注意。另外,要勤剪指甲。《养生书》说:“甲为筋之余,甲不敷截筋不替”。经常修剪指甲,可消除细菌,又可加强新陈代谢,促使筋气更新,有利于指甲的荣泽,筋膜的强健。

二、下肢和脚的保健法

腿脚乃全身的支柱,担负全身的行动的重担。中医学认为双脚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十二经络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相交接在脚上。因此,腿脚保健关系到整体,对人的健康长寿至为重要。历代养生家特别强调下肢和脚的调摄,总结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健措施,如运动、按摩、保暖、泡足、药疗等。

(一)下肢宜勤动步态稳健,行走如飞,被视为健康的标志,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则食衰老的表现,故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为此人们把炼“脚劲”和“腿劲”作为健康长寿的方法。下肢运动的方法比较多,如跑步跳跃、长途跋涉、爬山、散步等均可采用。这里介绍几种原地锻炼方法:

站立甩腿法一手扶墙或扶树,一脚站立,一脚甩动先向前甩动右腿,脚尖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脚面绷直,腿亦伸直,如此前后甩动,左右腿各甩动20次。

平坐蹬腿法平坐,上身保持正直,先提起左脚向前上方缓伸,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皎跟稍用力向前下方蹬出,再换右脚做,双腿各做20次。

扭膝运动法两脚平行靠拢,屈膝做向下蹲,双手掌置于膝上,膝部向前后左右做圆周运动,先左转,后右转,各20次。

上述功法可增强下肢功能,关节运动灵活,防治下肢乏力、关节疼痛、小腿抽筋、半身不遂等。

(二)腿足常按摩

下肢按摩可分干浴腿法和擦脚心法。

平坐,两手先抱一侧大腿根,自上而下摩擦至足踝,然后再往回摩擦至大腿根,一上一下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其作用是:腿力增强,关节灵活,预防肌肉萎缩、下肢静脉曲张等病。

擦脚心法:每夜洗脚后临睡之前,一手握脚趾,另一手摩擦足心100次,以热为度,两脚轮流摩擦。本法具有固真元、暖肾气、交通心肾、强足健步、防治足疾等作用。现代研究认为,五脏六腑在脚上都有相应投影。脚上又有大量神经末稍,经常按摩可使神经更加活泼,神经和内分泌活动更加协调,大脑和心脏功能增强,记忆力提高,解除疲劳,还可防治局部和全身性很多疾病。

(三)足膝宜保暖

脚下为阴脉所聚,阴气常盛,膝为筋之府,寒则易于挛急,所以足膝部要特别注意保暖,以护其阳气。现代研究认为,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少,表面脂肪薄,保温力差,且与呼吸道,尤其是鼻粘膜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因此,脚对寒冷非常敏感。当气温降到7℃以下时,就开始发凉,进而反射性地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缩。试验证明,将双足放在4℃冷水中,三分钟后就会出现流涕和喷嚏。所谓“寒从脚下起”即此意。研究又表明,人的双脚皮表温度为28℃~33℃时,感觉最舒服。若降到22℃以下时,则易患感冒等疾病。在寒冷的天气要保持足膝部良好的血液循环和温度。鞋袜宜保暖、宽大柔软舒服,鞋子要防水,透气性能好,并要及时更换。脚部保暖对于预防感冒、鼻炎、哮喘、心绞痛等有一定的益处。

(四)足宜勤泡洗

用温水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对心脏、肾脏及睡眠都有益处。《琐碎录·杂说》说:“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说明人们早就把“睡前一盆汤”看作养生保健的措施之一。古今中外许多长寿老人和学者,都认为常洗脚非常有利于健康长寿。如民间歌谣说:“春天洗脚,升阳固脱;夏天洗脚,暑湿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温灼;睡前洗脚,睡眠香甜;远行洗脚,解除疲劳”。如果洗脚和按摩合在一起做,效果更好。

(五)药物护足

秋冬季节,足部常因经脉阻滞,肌肤失养,皮肤枯燥,而出现皲裂。用散寒活血,润燥养肤的中药,外涂足部,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下举二方,以作参考。

初虞世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生姜汁、酒精、白盐、腊月猪膏。研烂炒热,擦于脚部,有散寒温经、润肤治裂之功效。

冬月润手(足)防裂方(《外科大成》)

猪脂油12g,黄腊60g,白芷、升麻、猪牙皂荚各3g,丁香1.5g,麝香0.6g。制备成膏,洗脚后涂上。本方法祛邪通络,祛风消肿,防裂防冻。

第八节胸背腰腹保健

胸、背、腰、腹是人体脏腑所居的部位,其功能盛衰直接关系着内部脏腑功能活动。历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这四个部位的保养,保养得当,可促进气血运行,协调和增强全身各部分的联系,提高新陈代谢的能力,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一、胸部保健法

(一)衣服护胸

《修龄要旨·起居调摄》说:“胸宜常护”,《老老恒言·衣》说:“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说明胸部的保护以保暖避寒为主,目的在于保护胸阳,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日常生活中,人们穿的背心、上衣,均是以保护胸背的阳气为主。

(二)胸部按摩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手掌在胸部从左上向右下推摩,右手从右上向左下推摩,双手交叉进行,推摩30次。然后,两只手同时揉乳房正反方向各30圈,再左右与上下各揉按30次。女性还可做抓拿乳房保健:两小臂交叉,右手扶左侧乳房,左手扶右侧乳房,然后用手指抓拿乳房,一抓一放为一次,可连续做30次。胸部按摩可以振奋阳气,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心肺功能。

二、背部保健法

背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所过之所,五脏的俞穴都会聚于背,背的寒暖与脏腑的功能直接相关,故应当注意保护。《养生四要·慎动》说:“背者五脏之附也,背欲常暖,暖则肺脏不伤”《摄生消息论·春季摄生消息论》亦说:“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令鼻寒咳嗽”。背部的保护的基本原则是保暖,从现代医学来看,背部分布着丰富的脊神经,支配着背部皮肤及内脏的生理活动。背部的运动、按摩保健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调节血压,增强心肌活动的能力,促进消化机能等,有益于防病治病。

(一)背部宜常暖

背部保暖方法有三:第一,衣服护背。《老老恒言·衣》说:“肺俞穴在背,《内经》曰‘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不可失寒暧之节。今俗有所谓背搭,护其背也”。故平时穿衣注意背部保暖,随时加减,以护其背。第二,晒背取暖。《老老恒言·安寝》说:“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避风晒背,能暖背通阳,增进健康。第三,慎避风寒。因为背为五脏俞穴所会,尤其是天热汗出腠开时,若被风吹,则风寒之邪易于内侵,引起疾病。故《老老恒言·防疾》强调说:“五脏俞穴,皆会于背,夏热时有命童仆扇风者,风必及之,则风且入脏,贻患非细,有汗时尤甚”。夏日汗出后不可背向电扇,以免风寒之邪伤人。

(二)背宜常捶摩历代医家和养生家都强调保护背部的重要性,而且提出了捶背、搓背、捏脊等活动背部的保健方法。

捶背捶背又分自我捶打和他人捶打(具体做法详见第十四章第四节)。本法可以舒经活血,振奋阳气,强心益肾,增强人体生命活力。

搓背也分自搓和他人搓。自搓方法,可在洗浴时进行。以湿毛巾搭于背后,双手拉紧毛巾两端,用力搓背,直至背部发热为止。他人搓法: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以手掌沿脊柱上下按搓,至发热为止。注意用力不宜过猛,以免搓伤皮肤。搓背法有防治感冒、腰背酸痛、胸闷腹胀之功效。

取俯卧位,裸背。请他人用双手(拇指与食指合作)将脊柱中间的皮肤捏拿起来,自大椎开始,自上而下,连续捻动,直至骶部。可连续捏拿3次。此法对成人、小儿皆宜,可调和脏腑、疏通气血、健脾和胃,对调整血压也有一定作用。注意用力不宜过大、过猛、速度不宜太快,动作要协调。

三、腰部保健法

腰为人体运动的枢纽,摇动、按摩腰部,能够健腰强肾,疏通气血。中国传统武功十分强调“以腰为轴”,“主宰于腰”。把腰部活动看作生命活动之本。

(一)腰宜常摇动

中国传统锻炼腰部的方法很多。很多传统健身术都非常强调腰部活动。如五禽戏、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等,皆以活动腰部为主。通过松胯、转腰、俯仰等活动,达到强腰健体作用。下面仅举几个练腰动作。

取站立姿势,双手叉腰,拇指在前其余四指在后,中指按在肾俞穴上,吸气时,胳膊由左向右摇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摆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俯仰健腰取站立姿势,吸气时,两手从体前上举,手心向下,一直举到头上方,手指尖朝上,呼气时,弯腰两手触地或脚。如此连续做8—32次。

取站立姿势,两手上举至头两侧与肩同宽,拇指尖与眉同高,手心相对,吸气时,上体由左向右扭转,头也随着向右后方扭动,呼气时,由右向左扭动,一呼一吸为一次,可连续做8—32次。

(二)腰宜常按摩

“腰为肾之府”,经常按摩腰部有壮腰强肾之功。《内功图说·分行外功诀》:“两手擦热,以鼻吸清气,徐徐从鼻放出,用两热手擦精门(即背下腰软处)”,又“两手摩擦两肾俞穴,各一百二十次。能生精固阳,除腰痛,稀小便”。这些具体描述,可仿效进行。

四、腰部保健法

(一)腹部宜保暖

古代养生家很注意腹部的保暖。《老老恒言·安寝》说:“腰为五脏之总,故腹本喜暖,老人下元虚弱,更宜加意暖之”。并主张对年老和体弱者进行“兜肚”或“肚束”保健。①兜肚:将蕲艾捶软铺匀,盖上丝棉(或棉花)。装入双层肚兜内。将兜系于腹部即可。②肚束:又称为“腰彩”。即为宽约七、八寸的布系于腰腹部。曹慈山谓此法“前护腹,旁护腰,后护命门,取益良多。”此二法均可配以有温暖作用的药末装人其中,以加强温暖腹部的作用。

(二)腹宜常按摩

腹为胃肠所属之处,腹部按摩实际上是胃肠按摩。故此,摩腹是历代养生家一致提倡的保健方法之一,尤宜于食后进行。《修龄要旨·起居调摄》指出:“腹宜常摩”,《养性延命录·食诫篇》说:“食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大益人”。摩腹的方法很多,现仅举其中一种,具体做法是:先搓热双手,然后双手相重叠,置于腹部,用掌心绕脐沿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转摩36周,再逆时钟方向由大到小绕脐摩36周。古人称此为“摩脐腹”或“摩生门”。它有增加胃肠蠕动,理气消滞,增强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肠疾病等作用。

上一篇:中医养生学——审因施养(7)下一篇: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12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