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疯狂了(典型的过敏性鼻炎是怎么引起的)变异性鼻炎是不是过敏性鼻炎,鼻黏膜变异与过敏性鼻炎的相关介绍,

2022-11-14 16:15:09  阅读 159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与中医鼻鼽相似,为难治之症。笔者在近10年间对每一个患者进行鼻黏膜检查,采用鼻额镜对光反射仔细观察,发现患者与正常人鼻腔内下鼻甲黏膜差异很大,且鼻黏膜颜色及形态也有多种改变,由此笔者认为该病的病因不单纯属常规的肺、脾、肾阳虚,受风寒、花粉、尘土、螨虫、异味等刺激而发作;其发病也不是以寒冷的冬季为主要季节,而以春夏秋3季为多。

过敏性鼻炎又称变态反应性鼻炎,与中医鼻鼽相似,为难治之症。笔者在近10年间对每一个患者进行鼻黏膜检查,采用鼻额镜对光反射仔细观察,发现患者与正常人鼻腔内下鼻甲黏膜差异很大,且鼻黏膜颜色及形态也有多种改变,由此笔者认为该病的病因不单纯属常规的肺、脾、肾阳虚,受风寒、花粉、尘土、螨虫、异味等刺激而发作;其发病也不是以寒冷的冬季为主要季节,而以春夏秋3季为多。

由此可知,该病的病因是错综复杂的,它以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不足,阴阳失衡,清气不开,或微循环不畅,致鼻黏膜失养,形成鼻腔黏膜下鼻甲变异,从不同颜色和不同形态的改变,分辨鼻黏膜的变异,有利于辨证,可更有效地给予治疗。经总结我将鼻黏膜的改变分为6种类型。这6种类型均属本虚标实,内外结合的病因发病,而风邪又是诱发的主因之一。

鼻甲黏膜暗红或紫色

本型多数患者由于遗传因素或肾气不足,不能温煦,或情志抑郁,肝胆郁滞,致邪毒侵袭,肺气耗伤,余邪滞留,气滞血行受阻,自主神经平衡失调,副交感神经兴奋增高,而致神经过敏性鼻炎。此类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长年性发作,但春秋季节更为多见。如遇情绪波动可突然发作,其症状消失或缓解也快。

症见鼻痒喷嚏频作,清涕粘性分泌物量多,眼痒流泪不能自控。检查可见鼻黏膜下鼻甲失去正常红润而成暗红或紫色、黏膜肥大。可伴有喉痒、胸胁胀满、胸闷烦躁、头昏脑胀、腰酸背痛,或肢凉、夜尿多、少腹隐痛,经行量少、色暗或成块,舌胖暗,脉弦细。治以疏肝补肾,活血养血,祛风利窍,调节全身脏腑功能,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处方选用逍遥散、通窍活血汤、金匮肾气丸为主加减:柴胡、荆芥、防风、细辛、蝉蜕、乌梅各6g,当归、川芎、辛夷各10g,山茱萸、茯苓各12g,白芍15g。

鼻甲黏膜苍白及淡白色(或鼻甲黏膜萎缩)

本型多数患者由于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胃纳不香,脾失健运,气血不足,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肺脾气虚无力敷布水津,水湿上泛鼻窍而清涕直流,涕清不粘浊,受风邪、尘土、螨虫、异味刺激鼻、咽、眼黏膜及整个上呼吸道黏膜,使鼻痒连及眼、咽、耳道。喷嚏流涕晨起更甚。

此类患者以中青年为多,可长年发作,但以春秋为多见。检查可见鼻黏膜下鼻甲苍白或淡白萎缩。可伴乏力,气短,身体瘦弱,皮肤干燥,或胸闷,哮喘,怕冷,舌淡胖,脉濡缓。治以培土生金,散风利窍。处方选用玉屏风散、八珍汤为主加减:黄芪30g,白术、当归、茯苓、辛夷、苍耳子各10g,诃子、升麻、蝉蜕、防风、白芷、炙甘草各6g。鼻甲黏膜淡红色及粉红色

本型患者由于阴阳两虚(以肺肾阴虚为主),气血不足,清气不升,鼻黏膜得不到正常气血充养,受风邪过敏原的刺激。使鼻痒连及咽喉、耳内,喷嚏流涕连绵,鼻黏膜逐渐形成肥大、色淡红或粉红,嗅觉迟钝。可伴有疲乏,食少,脘胀,咽干,喉痒,头晕耳鸣,或颧红烦热,手足心热,舌淡红少苔,脉细。

此类患者以中年人为多。治以祛风通窍,滋阴养血,摄津固表;久病不愈,加活血化瘀,有利于改变鼻黏膜的血液循环,加快恢复正常。处方选用荆防败毒散、百合固金汤、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熟地、山茱萸、当归、川芎各12g,百合15g,黄芪30g,辛夷10g,乌梅、荆芥、防风、柴胡、炙甘草各6g。

鼻黏膜下鼻甲灰暗及灰蓝色

本型多数患者由于长期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或病久体虚,风寒内袭,肺脾肾阳损,气滞血行不畅,脏腑清气不升,致鼻黏膜变异;或肺气无力敷布水津,水湿上泛鼻窍,鼻黏膜受过敏原的刺激,引起过敏性鼻、咽、眼、耳痒,喷嚏流涕清稀量多。

此类患者以中老年为多,可长年发作,但以春秋换季时发作更为多见。检查可见鼻黏膜下鼻甲灰暗、或灰蓝色。可伴有喉痒咳嗽,乏力,动则气短,胃纳欠佳,易腹泻,食后腹胀,腰酸怕冷,头晕,耳鸣,或口中异味,舌淡胖、苔薄白、脉濡缓。治法:疏散风寒,温肺肾,升脾阳。处方选用温肺止流丹、补中益气汤、右归丸加减:细辛、荆芥、升麻、诃子、肉桂各6g,辛夷、白术、当归、制附子各10g,党参、山茱萸、茯苓各12g,熟地、鹿角霜各15g,黄芪30g。

鼻黏膜下鼻甲红润肿胀(充血水肿)

本型患者由于本虚标实,肺牌亏损,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湿热内生,郁困脾胃,运化失健,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复感风热,或风寒外袭,郁而化热,肺失清肃,邪热循经上犯鼻窍,蒸灼鼻黏膜;或受花粉、螨虫等过敏原的刺激而引发鼻黏膜下鼻甲红润水肿,鼻痒酸胀,喷嚏流涕,涕色清中带稠量多。

此类患者以中青年为多,以春夏两季发病多见。少部分患者伴鼻出血,怕风;如邪热经久不消,可致中鼻道息肉样变,检查可见鼻黏膜下鼻甲充血水肿。伴有咽干、喉痒,胸闷或哮喘,腹胀,口中异味,唇舌干燥,便干,眼及皮肤痒,舌淡红而胖、苔薄腻或微黄,脉缓或浮数。治法: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健脾化湿。处方:选用普济消毒饮、参苓白术散加减:桑叶、升麻、柴胡各6g,僵蚕、地龙、桔梗、生甘草各10g,牛蒡子、赤芍、连翘、板蓝板、薏苡仁、太子参各15g。

鼻黏膜下鼻甲灰色水肿

本型病因、病机基本同鼻黏膜下鼻甲灰暗、灰蓝色变异型。其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水肿,由于肺虚,气不摄津,津水上泛于鼻,致鼻黏膜下鼻甲水肿,外溢鼻腔而清涕自流。或肾阳不足,气化失调,寒凝水结,致鼻黏膜水肿,鼻痒、喷嚏、流涕。一般以春秋两季多发,以中青年发病较多。

检查可见下鼻甲黏膜灰色水肿。可伴有怕风、喉痒,或哮喘、腰酸痛,舌淡胖,脉沉缓。治以散风寒,温肺肾,化水饮。处方选用小青龙汤、金匮肾气丸加减:荆芥、防风、蝉蜕、干姜、乌梅、细辛、炙甘草各6g,淫羊藿、辛夷、麻黄、桂技、地龙各10g,姜半夏15g。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299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