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慢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方剂)疏肝利胆溶石汤,疏利清化汤治疗急、慢性胆囊炎,

2022-11-16 01:28:34  阅读 155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

处方:醋柴胡、醋青皮、醋白芍、川大黄、炒枳壳、川厚朴金钱草鸡内金川楝子、生甘草、广郁金

速看(慢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方剂)疏肝利胆溶石汤,疏利清化汤治疗急、慢性胆囊炎,

用法:水煎服,日1剂。合并结石者加海金砂;急性期伴发热感染者加蒲公英黄芩、二花等;热象偏著者加丹皮栀子;纳呆甚者加焦三仙、川厚朴;恶心呕吐或呃逆不通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舌苔黄厚腻、湿热偏著加苍术黄连、云茯苓、姜半夏;痛甚者加醋元胡;体虚患者及康复期加生黄芪太子参枸杞子、当归等。

  疗效:

①有效:治疗后疼痛减轻、症状改善,控制发作,但停药后或遇诱因仍复发者。

②显效: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A、B超检查病变区显著好转者。

③治愈:用药后除症状消除外,A、B超检查已无异常发现。

④无效:治疗后效果不明显。

106例中,单纯胆囊炎78例,有效72例,占92.3%;显效68例,占87.2%;痊愈61例,占76.9%;无效6例,占7.7%。

胆结石患者28例,有效24例,占85.7%;显效13例,占46.4%;痊愈9例占32.1%;无效4例,占14.3%。总有效率为90.6%。

 按语:

根据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概属祖国医学“胁痛”的范畴。虽云病在于胆,但笔者认为主因在肝而累及于胆,影响于胃。本病之因多由肝气郁滞、情志失畅和精神刺激而诱发。

“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郁则不通,不通则痛。”故见右胁胀痛不适,“胆附于肝”与肝为表里,肝主疏泄,肝之余气下注于胆而为胆汁。故胆腑功能正常与否又决于肝,反之,肝脏功能正常与否又与胆密切相连,故治本病疏肝解郁至关重要。

药用醋柴胡、醋青皮、醋香附、广郁金疏达肝木、以畅气机。余承家学善用醋制。肝喜酸、醋入肝,醋制之后其力倍增,疗效卓著。概气郁则血瘀,独取广郁金一味,即有疏肝解郁之功,又有活血化瘀之能,故先贤有“气病血药”之称。

胆腑既病流通失畅,轻则阻滞不通则疼,重则瘀积过久导致结石(症积)之症,故此期治疗需用“通法”。经云:“六腑以通为顺”,又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药用大黄、枳壳、川朴为臣,通利胆腑、腑通机畅、疼痛自解。肝郁日久势必化火,气郁火升,犯胃克脾,故见纳呆食少、厌油呕逆,药用金钱草、丹皮、栀子、公英等以清泄肝胆;内金、枳壳、厚朴、三仙以行实导滞;肝病日久导致脾虚,笔者善用怀山药一味健脾益阴。因山药性平、不燥,既有健脾之功,又无竭阴之弊。药用海金砂、内金等以化实消坚,借通降之力使结石消散或外达,均为佐药;使甘草调和诸药以解百毒,且甘草味甘,佐白芍之酸,二药伍则收“酸甘化阴、缓急止痛”之效。

余于临症之时每见伴呃逆、呕恶之症,即投以旋复花、代赭石二药伍用,屡验屡效。病至后期邪气已退,正气未伤,需补气养阴以善其后。或本虚标实之时需标本兼治才有益无弊,故用生芪、太子参以补气,杞果、当归以养血,使邪祛而正不伤,补虚而不留邪。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85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