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耳源性眩晕中医辨证论治)耳源性眩晕中医辨证分型,耳性眩晕的中医辨证论治,

2022-11-16 01:39:29  阅读 136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目暗头旋晕眩称,病前无兆陡来临。耳鸣眼震翻腾呕,伐木消痰作指针。

目暗头旋晕眩称,病前无兆陡来临。耳鸣眼震翻腾呕,伐木消痰作指针。

眩晕,指目花头晕并见而言;耳性眩晕,则专指内耳疾患所致特殊的眩晕,症见头晕旋转,突然发作,且有一侧耳鸣,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冷汗淋漓,眼球震颤,轻者片刻缓解,重则数日方休。《医林绳墨·眩运》卷三称“真眩运”,以示与一般眩晕有别,实则相当于“美尼尔氏病”。

探求眩晕之机理,可引三段名言。《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朱丹溪谓:“无痰不作眩”,张景岳称:“无虚不作眩”。三者综合,其说即圆。

临床常见者,大体可分五类。肝火上扰者,眩晕遇怒辄发,耳中高调轰鸣,舌苔薄黄,脉弦有力,治宜清肝泻火,代表方如龙胆泻肝汤;

痰浊中阻或痰饮内停者,眩晕轻缓,病程较长,呕吐痰涎甚多,舌苔白腻,脉多濡滑,治宜化痰熄风,代表方如半夏白术天麻汤;

气血虚亏者,眩晕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听力不聪,失眠倦怠,舌有齿印,脉细而弱,治宜益气养血,代表方如归脾汤;

若兼阳虚,形寒肢冷,大便溏薄,则加附、桂以温脾肾之阳;

阴虚火炎者,眩晕而伴心烦少寐,形体消瘦,舌红苔薄,脉来细数,治宜滋阴降火,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之类。临床证型夹杂尤多,尚须灵活机变选方。

另有一验方,由五味子当归山药酸枣仁各12克,龙眼肉7个组成,上述各种证型,只要舌苔不甚腐腻,皆可服用,发作时服,取效甚捷;缓解期服,则能预防。此方曾于《新中医药)发表(1955年3月,干祖望),现由上海眼耳鼻咽喉科医院制成“五味子合剂”,广泛应用。

耳性眩晕,多时作时休,数月不发,尚难言痊,仅称缓解,故此病之护理与预防至为重要。对发病患者,宜置安静环境休息,避免声、光刺激,且控制饮水、食盐,唯恐水饮上犯清窍。缓解之后,除针对病因加强预防之外,可配合应用健脾助运方药,选用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之类。脾主升发清阳,清阳升则浊阴降,耳窍空清而能司平衡。若眩晕因痰饮上犯而作者,此法更为重要,亦如华云岫所说:“饮食不失其度,运化不停其机,何痰饮之有?”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854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