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告诉别人(湿疹的中医方剂)中医治疗湿疹的中药方剂大全图,湿疹的中医辨证治疗与中药处方,

2022-11-16 02:05:30  阅读 156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湿疹瘙痒多形疹,内因责脾外邪成。理脾化湿为大法,祛邪养阴相须行。

湿疹瘙痒多形疹,内因责脾外邪成。理脾化湿为大法,祛邪养阴相须行。

湿疹系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瘙痒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损呈多形性,既可侵犯全身的各个区域,又能发生于任何年龄,况且反复发作,病程迁延,素为临床医家所重视。

鉴于湿疹病因复杂,临床分类也很不统一。一般而论,按病演变分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按病变部位分头皮湿疹、耳部湿疹(月蚀疮)、口周湿疹(燕窝疮)、眼周湿疹、乳部湿疹(乳疳)”、脐窝湿疹(脐湿疮〉、股部湿疹、肛门湿疹、女阴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恶疮);按病者年龄分成人湿疹和婴儿湿疹;按皮损形态分丘疹性湿疹、水疱性湿疹、糜烂渗出性湿疹、脓疱性湿疹,干燥性湿疹、红斑性湿疹等;按病因分细菌性湿疹、职业性湿疹、素质性湿疹、脂溢性湿疹、营养不良性湿疹等。总之,从中医学角度认为,湿疹是形现于外而因发在内的一种皮肤病,在内的因素,主要责在饮食伤脾,如过食腥燥、炙煿厚味、烟酒、浓茶、辛辣等,致使脾为湿热所困;在外的因素以风湿热邪为主。正是由于内蕴的湿热与外来的风湿热邪相搏,使之湿热之邪充于腠理,发为风湿疡。又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湿性氤氲,故病程缠绵,经常复发。

辨证论治本病应当重视标本同治,内外兼顾的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治本的重点在脾;治标的要点则要分别而论,比如热重于湿,相当于急性湿疹,以治标为主;湿重于热,相当于亚急性湿疹,以治脾为主,湿蕴日久不解,相当于慢性湿疹,酌加祛风止痒,或养血润肤之品,不过,理脾化湿是治疗湿疹的基本大法。作者曾跟随近代名中医赵炳南老师侍诊,发现赵老对湿疹的处方不仅配伍严谨,而且用药井然有条。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自拟内治基本方:

茯苓皮12克、土炒白术10克、生薏苡仁15克、白藓皮10克。

以热为主(证见皮疹潮红,状如云片涂丹,轻度肿胀,继而粟疹融合成片,或水疤密集,渗液流津,自觉瘙痒不休;伴心烦口渴,大便秘结,或小便短赤,脉多弦数洪大,舌质红,苔黄腻)加龙胆草黄连栀子黄芩泽泻连翘、炒槐花生地车前草大黄木通甘草

以湿为主(证见皮疹增厚变粗、脱屑,色泽暗褐,渗液较少,瘙痒剧烈,甚则影响睡眠;偶见便溏,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多沉缓)加陈皮枳壳厚朴猪苓、大豆黄卷、赤茯苓、苍术滑石

顽湿郁结日久(证见皮疹肥厚,色泽暗黑,状如席纹;瘙痒难忍)加全蝎苦参、苍术、皂角刺、威灵仙黄柏、干地黄;

湿热化毒(证见皮疹焮赤,渗液,糜烂,结有脓痂)加龙葵、连翘心、莲子心、野菊花天花粉、栀子、大黄。

这里,要强调指出:在内治方面祛湿不忘养阴;养阴不碍化湿。如猪苓、泽泻之用,取其利湿而不伤阴;但又考虑病程较长,湿郁化热,热灼阴液,故养阴、护阴,亦不可少,常用干地黄、丹参丹皮,既能起到养血润肤的作用,又能体现滋阴而不恋湿,可谓两全其美。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86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