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气、血、津液的关系)气与血,气与津液的相互关系有何临床意义,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2022-11-16 02:46:39  阅读 161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功能,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这三者又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关系。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的性状及其功能,均有其各自的特点。但是,这三者又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三者的组成,均离不开脾胃运化而生成的水谷精气。三者的生理功能,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为用的关系。因此,无论在生理或病理情况下,气、血、津液之间均存在着极为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气和血的关系

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难经》),简要地概括了气和血在功能上的差别。但是,气和血之间,又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具体地说,即是存在着气能生血、行血、摄血和血为气之母四个方面的关系。

  1. 气能生血

气能生血,是指血的组成及其生成过程中,均离不开气和气的运动变化――气化功能。营气和津液,是血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来自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气。从渗入的饮食物,转化成水谷精气;从水谷精气转化成营气和津液;从营气和津液转化成赤色的血,均离不开气的运动变化。因此说,气能生血。气旺,则化生血液的功能也强;气虚,则化生血的功能就弱,甚则可导致血虚。因此,在临床治疗血虚的病证时常常配合应用补气的药物以提高疗效,这是气能生血理论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2. 气能行血

血属阴而主静。血不能自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肃降,肝气的疏泄条达。因此,气虚则推动无力;气滞则血行不利、血行迟缓而形成血瘀,甚则阻滞于脉络,结成瘀血。气机逆乱,血行也随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而逆乱。如血随气升,可见面红、目赤、头痛,甚则吐血;血随气陷,可见脘腹坠胀,甚则下血、崩漏等。临床治疗血行失常的病证时,常分布配合应用补气、行气、降气等药物,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这是气能行血理论指导临床的实际应用。

  3. 气能摄血

摄血,是气固摄功能的具体体现。血在脉中循行而不逸出脉外,主要依赖于气对血的固摄作用。如果气虚而固摄血液的作用减弱,可导致各种出血的病症,也就是“气不摄血”。治疗时,必须用补气摄血的方法,才能得到止血的目的。

以上三方面气对血的作用,可概括为“气为血帅”。

  4. 血为气之母

血为气之母,是指血是气的载体,并给气以充分的营养。由于气的活力很强,易于逸脱,所以气必须依附于血和津液,而存在于体内。如果去气失去依附,则浮散无根而发生气脱。所以,血虚者,气亦易衰;血脱者,气也逸脱。在治疗大出血时,往往多用益气固脱法,其机理也在于此。

  二、气和津液的关系

气属阳,津液属阴。气和津液的关系,与气和血的关系极为雷同。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和气的气化、温煦、推动和固摄作用;而气在体内的存在,不仅依附于血,并且依附于津液,所以津液也是气的载体。

  1. 气能生津

津液的生成,来源于渗入的饮食物,有赖于胃的“游溢精气”和脾的运化水谷精气。所以,脾胃之气健旺,则化生的津液就充盛;脾胃之气虚衰,则运行津液的生成,而致津液不足。因此,在临床上也常常可见气津两伤之症。

  2. 气能行(化)津

津液的输布及其化为汗、尿等排出体外,全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由于脾气的“散精”和转输、肺气的宣发和肃降、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才能促使津液输布于全身而环周不休,使经过代谢的多余津液转化为汗液和尿液排出体外,津液的代谢才能维持生理平衡。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不利时,津液的输布和排泄也随之而受阻;由于某种原因,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受阻而发生停聚时,则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也随之而不利。因此,气虚、气滞可致津液停滞,称为气不行(化)水;津液停滞而致气机不利,则称为水停气滞(阻)。二者互为因果,从而形成内生之水湿、痰、饮,甚则形成水泛为肿的病理变化。临床治疗时,行气与利水之法须并用,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 气能摄津、津能载气

津液的排泄,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维持津液代谢的正常平衡,也有赖于气的固摄作用。因此,在气虚或气的固摄作用减弱时,势必导致体内津液的无故流失,发生多汗、漏汗、多尿、遗尿等病理现象。反之,由于津液能载气,故在多汉、多尿和吐泻等大量津液流失的情况下,也可出现“气随津脱”的病证。

  三、血和津液的关系

血和津液,都是液态样物质,也都有滋润和濡养的作用,与气相对而言,二者都属于阴。因此,血和津液之间也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血和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水谷精气,由水谷精气所化生,故有“津血同源”的说法。津液渗入于脉中,即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灵枢·痈疽》中说:“中焦出气如雾,上注溪谷,而渗孙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这说明了在生理上,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病理情况下,血和津液之间也多相互影响。如:在失血过多时,脉外之津液,可渗注于脉中,以补偿脉内血液容量的不足;同时,由于脉外之津液大量渗注于脉内,则又可形成津液的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病理现象。反之,在津液大量损耗时,不仅渗入脉内之津液不足,甚至脉内之津液也可渗出于脉外,形成血脉空虚、津枯血燥的病变。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89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