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内伤咳嗽的中医治疗)内伤咳嗽宜治,内伤咳嗽的中医治疗方法,

2022-11-16 04:31:10  阅读 148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咳嗽首先审病因,外感内伤细分清。痰色稀稠辨寒热,病程短长察实虚。

咳嗽首先审病因,外感内伤细分清。痰色稀稠辨寒热,病程短长察实虚。

咳嗽,是临床常见肺部疾病的主要症候。《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气所病……肺为咳”。张景岳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与此论相左,《素问·咳论》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一说。作者认为导致咳嗽的原因,虽主要在于肺脏病变,但他脏病变累及肺部亦可发生,临床并不鲜见。辨证论治,首在鉴别是外感咳嗽或内伤咳嗽。本文仅就内伤咳嗽略抒浅见。

内伤咳嗽,多指吸烟、过食、房劳、七情、痰饮、热邪伤及脏腑所导致的咳嗽。常无明显表证,起病多缓,病程较长,往往兼有不同程度的里证,亦可虚实互见,然以虚证为多。究其机理,肺阴虚损或热邪损伤肺津,致肺津不足;脾虚生湿,聚湿成痰,痰饮阻滞于肺;肾气虚弱,不能“纳气”,影响肺气下降;或肝郁化火,“木火刑金”。提示了内伤咳嗽的致病原因虽多,但其发病机理则一,皆须在肺脏受累之后才能出现。恰如《景岳全书》所言:“内伤之咳,先因伤脏,故必由脏以及肺,此脏为本,而肺为标也”。

临床所见,以肺阴虚为主者,干咳无痰或少痰,或痰中带血,咽干口燥,形体消瘦,重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治宜养阴清热,润肺止咳。《温病条辨》之沙参麦冬汤,《医方集解》之百合固金汤,《小儿药证直诀》之补肺阿胶散,均可增损使用。个人对阴虚肺燥久咳,干咳无痰,常用《医门法律,清燥救肺汤化裁,屡收良效。处方为:桑叶15克、生石膏30克、杏仁12克、胡麻仁15克、北沙参25克、麦冬25克、阿胶12克(烊化冲服)、甘草6克、枇杷叶30克、罂粟壳10克。倘兼潮热加地骨皮30克,咳血加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慢性咳嗽多与脾虚生痰有关。证见咳嗽痰多,色白而稀,伴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滑的表现。李士材说:“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作者治疗脾虚痰饮患者,基础方为:党参30克、白术12克、法半夏12克、茯苓15克、陈皮12克、甘草6克、苏子12克、杏仁12克、紫菀15克、款冬花15克、生姜12克、黄荆子15克。往往能使痰消咳止,脾胃功能得以恢复。但治阴虚痰饮的最好方法,应推景岳“金水六君煎”,本治肾虚水泛之方,肾虚水泛四字有语病,陈修园《新方砭》,姚球《景岳全书发挥》都持不同意见,可是以治阴虚而夹痰湿之咳嗽,则确有良效,王旭高屡用之。此方妙在脾肾同治,燥润同调。

肾主水,肾阳虚则水湿上泛为痰,痰清稀呈泡沫状,咳嗽短气,肢体浮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古方多以金匮肾气丸加补骨脂、胡桃肉等补肾纳气之药物。作者常用茯苓30克、白术12克、白芍15克、制附片30克、干姜12克、细辛5克、五味子12克,以温阳利水,敛肺散寒。并选用中成药消咳喘、牡荆丸、如意定喘丸等配合,奏效满意。对肺肾阴虚久咳,方用白干参30克,北沙参、五味子各15克,蛤蚧一对,麦冬、化橘红各12克,紫河车24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日服2-3次。此方具有补益肺肾、纳气定喘、止咳化痰、润肺生津之功,虚性咳喘用之,确有疗效。

肝气郁久而产生的肝火,冲激犯肺,多见咳呛频作,咯痰色黄粘稠,牵引两胁下痛,烦躁易怒,咽喉干燥,渴欲饮冷,脉弦而劲,苔黄少津等一派“木火刑金”之证,甚至上逆之火灼伤肺络而致咳血、鼻衄。治当清肝泻火为主,佐以肃肺止咳。《医醇賸义》之丹青饮,钱乙泻白散以及黛蛤散等均可增损而用,它如龙胆草代赭石、山栀子黄芩、青黛、杏仁、枇杷叶、郁金瓜蒌皮,皆可随证加入。需要注意的是,肝咳病本在肝,继发于肺,故发病时常先见肝病症状。治法需遵近贤秦伯未所说“治肺止咳,佐以调肝”,双管齐下。作者常用景岳化肝煎和清金化痰汤加减,屡用多验。处方为:胆草12克、栀子12克、黄芩15克、知母15克、杏仁12克、浙贝母15克、白芍25克、甘草6克、青陈皮各12克、鱼腥草30克。

总之,治疗内伤咳嗽,要分清病之暴久,痰之黄白,邪之轻重所属,有无兼夹,随证施治。中医有几句名言:“治咳嗽不离于肺,不限于肺”;“治实必顾虚,治虚必顾实”。确属经验之谈,可供临床借鉴。

——本文摘自《中医精华浅说》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194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