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祛瘀法是祖国医学宝库中极为珍贵的一颗明珠。活血祛瘀法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应用很广泛,在中医治疗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医家如汉代的张仲景,清朝的王清任以及近代医家张锡纯等,都在这方面极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独特的经验。中西医结合的研究工作中,对活血祛瘀法进行了系统的实验、观察和研究,进一步总结了活血祛瘀法具有加强血液循环,抗菌消炎,改善代谢,促使纤维化病变软化或吸收,调整某些内分泌失调,增加肠蠕动,促进溃疡性创伤的愈合及组织的生长等作用,使活血祛瘀法的应用更加广泛,使祖国医学的这一独特治疗方法得到不断的充实和提高。
一、哪些情况下可以使用活血祛瘀法(瘀血证的诊断要点)
1、通过望诊,可以看到:
(1)皮肤干燥无光泽,颜面、腹背或四肢皮肤出现蟹瓜状血缕或斑纹(肌肤甲错)。
(2)面色黧黑或晦暗,眼窝黧黑。
(3)腹部胀大,腹壁有青筋暴露。
(4)舌质发紫或紫暗,或舌边呈点状紫块,或口唇紫暗。
2、通过问诊,可以了解到:
(1)疼痛:瘀血证的疼痛常有下列特点:
(一)疼痛的部位固定;
(二)疼痛呈长期性、顽固性;
(三)疼痛多呈针刺样痛或钝痛;
(四)疼痛时单纯用行气止痛药效果不显著。
(2)出血:瘀血证的特点是:出血时有血块,血色紫暗或黑色。
(3)腹满感:瘀血证病人往往自觉腹满,但扪诊却不一定有腹满现象。
(4)精神神经症状:有的瘀血证病人可有健忘,神志如狂、昏朦等精神症状,或头痛、失眠,耳鸣、眩晕等神经症状。
(5)月经异常:妇女有闭经历史而见少腹结块疼痛;经来少腹疼痛牵引腰背;经来色紫暗成块或有小颗粒;产后恶露不绝,少腹坠痛等。
3、通过切诊(腹部切诊和切脉),可以了解到:
(1)胸腹内有较坚的肿块(瘕,积),固定不移。
(2)脉象细涩或弦涩或沉弱。
以上叙述了瘀血证的基本特征,但如果要对某一疾病进行全面判定,还必须根据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精神,进行全面考虑。在一般情况下,凡是具备了上述表现之一(不一定上述所有症状齐备),即可用活血祛瘀法治疗。
二、活血祛瘀法的分类
1、行气祛瘀法:“气为血帅”,气滞则血滞”。血既瘀气必滞。行气祛瘀适用于:胸脘、脘腹疼痛(多为刺痛)固定不移,甚至在胁下或腹中有肿块,用药如延胡、郁金、香附、青皮、乳香、没药。
2、清热祛瘀法:适用于瘀血证兼有某些热证等(即“蓄血证”):身热不退,神志如狂,小腹胀满拘急不舒,小便自利,脉沉实有力。用药如桃仁、大黄、桂枝、芒硝、黄芩、黄连、山桅等。
3、散寒祛瘀法:适用于腹痛顽固,隐痛不已,日轻夜重,畏寒形倦,脉沉细弱。用药如桂枝、干姜、蜀椒、党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等。
4、止血祛瘀法:“瘀血不去,新血妄行”。祛瘀本身就有止血的意义,但是与止血药同用更可以发挥止血之效。本法适用于吐血或咳血之后,持续有紫暗成块之血咳出,胸部或腹部痞闷或疼痛,舌紫,脉细涩。用药如花蕊石、藕节、茅根、三七、桃仁等。此法亦适用对崩漏久不止者。
5、止痛祛瘀法:适用于心、胸、脘、背、腰、腹、四肢疼痛而兼有瘀血证等。用药如当归、丹参、郁金,乳香、没药等。
6、软坚祛瘀法:适用于腹部肿块,坚硬不移,时或疼痛,或腹部青筋暴露,舌青紫、脉沉涩,用药如水蛭、地鳖虫、桃仁、枳实等。
7、消肿散瘀法:适用于局部赤肿胀痛,硬结不消,全身情况较好者。用药如山甲,川芎、当归、赤芍、桃仁、乳香、没药。
8、利水消瘀法:适用于小便滴沥不畅,尿中夹有血块,排尿疼痛,小腹胀满隐痛,舌青紫。用药如琥珀、大黄、桃仁、红花、王不留行、益母草等。
9、通经祛瘀法:适用于经闭,或经少色紫,腹痛,少腹有瘀块。用药如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刘寄奴、益母草等。
10、扶正祛瘀法:适用于瘀血证兼气血虚者,面色萎黄,气喘,消瘦,食少,肌肤干枯,用药如当归、黄芪、川芎、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熟地、党参等。
三、临床具体应用
活血祛淤法在临床上应用很广泛,现将内、外、妇科常见病的活血祛瘀法的具体应用,举例如下:
(一)内科疾病
1、冠心病:临床上都有瘀血证表现,如:心胸部如针刺刀割样疼痛,胸部痞塞不舒,舌紫或有青紫斑。用药如川芎、红花、郁金、赤芍、降香、瓜蒌、薤白、檀香、乳香、没药,丹参等。
2、脑栓塞或脑血管痉挛:肢体偏瘫,头部巅顶疼痛难以忍受,或抽搐,舌紫暗,脉沉细,用药如丹参、黄芪、当归,赤芍、地龙、桃仁、红花等。
3、顽固性头痛或偏头痛:经常头痛偏于一侧,痛如锥刺刀割,兼有眩晕,面红目赤,头额部青筋暴露,舌尖绛红,口唇青紫,脉弦,用药如丹参、生地、桃仁、红花、赤芍、柴胡、山栀、牛蒡子、菊花、白芍等。
4、溃疡病血瘀型:胃脘疼痛,饥则痛甚,腹痛拒按,痛有定处,舌上有瘀血点,或见黑便呕血,舌紫暗。用药如蒲黄、五灵脂、赤芍、当归、香附、元胡、三七、乌贼骨、渐贝等。
5、慢性肠炎血瘀型:腹泻时间较长,泻时腹痛,腹部压痛拒按,苔黄厚腻,舌紫暗。用药如桃仁、大黄、赤芍、黄连、木香、苍术、白芍等。
6、肝硬化(或慢性肝炎血瘀型):肝胁刺痛,脘胀痞闷,面色黧黑,或有蜘蛛痣,进一步见腹部膨胀,青筋暴露,下肢浮肿,疲乏无力,消瘦,舌紫暗,脉弦细数,前期可用柴胡、当归、白芍、丹参、桃仁、白术等。后期可用太子参,黄芪、丹参、郁金,白术,鳖甲等。
7、慢性肾炎:由急性肾炎演变而来,浮肿,高血压,尿液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等),常见疲乏,腰痛,贫血,消瘦等慢性病态表现。用药如当归、川芎、赤芍、丹参、桃仁、红花、益母草、银花、茅根、紫花地丁、蒲公英等。
8、类风湿性关节炎:指趾小关节疼痛、强硬、肿大变形,或腰脊强硬不能伸直。时有寒热,痛处有移,活动不便,用药如蜂房、蜣螂、地鳖虫、地龙、金蝎、蜈蚣、当归、川芎、赤芍、桂枝、黄芪等。
(二)外科疾病
1、急性阑尾炎属于瘀滞型者:身热不高,右下腹有压痛或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或可触及局限性包块。痛点固定,恶心呕吐,大便秘结,舌质有瘀点。用药如大黄、丹皮、红藤、桃仁、当归、冬瓜子、败酱草、苡仁等。
2、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于气滞血瘀型者:患肢足部紫红、暗红或青紫色,活动后或小腿下垂时,颜色变深加重,足趾端或足掌部有瘀血点,患肢持续性胀痛,舌红绛或紫暗。用药如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桃仁、红花、玄参、甘草等。
3、关节挫伤或软组织损伤:由于外因或负物过重而致腰部或关节软组织损伤,疼痛不能忍受,难于俯仰转侧,或有红肿热痛。用药如赤芍、丹皮、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当归、黄柏等。
(三)妇科疾病:
1、闭经(气滞血瘀型):月经数月不行,小腹、胸胁胀痛,精神抑郁,舌紫暗或舌边有瘀血点。用药如当归、川芎、赤芍、熟地、桃仁、红花、牛膝、枳壳、甘草、桔梗等。
2、痛经(血瘀型):经前及初行时,少腹拘急隐痛,硬而有块,按之更甚,经色紫暗或有血块,或经行之后,少腹时痛,面色苍紫,舌紫暗,脉沉涩。用药如当归、川芎、牛膝、延胡、川楝、香附、桃仁,红花等。
3、功能性子宫出血(血瘀型:阴道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夹有瘀块,小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则疼痛减轻,舌暗红或舌边有瘀点,脉沉涩或弦紧,用药如当归、熟地、川芎、赤芍、白术、蒲黄(生、炒各半)、五灵脂、三七粉、茜草炭、阿胶珠等。
4、慢性盆腔炎:脐下急结,少腹痛而有块,其块或坚而不移,或软而活动,包块有横条直条之不同,疼痛时缓时刷,时发时止,舌紫暗,脉沉弦。月经常愆期(此病须经妇产科检查确诊),用药如柴胡、当归、白芍、赤芍、白术、川芎、延胡、五灵脂、没药、小茴、桂枝、蒲黄等。
四、禁忌及注意事项
应用活血祛瘀法,必须辨证确切。有瘀血证表现者,方可应用,而且要“中病即止”,不要长期应用,更不能无原则地乱用。对于较复杂的病情,还应全面照顾,随证配用补气、补血、止血等药物。
对于孕妇,应禁用活血祛瘀药物,对于月经过多及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应慎用,例如对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必须辨证其为“瘀血型”,方可用活血祛瘀法治疗,而对于血热型、脾虚型、肾虚型等,就不宜用活血祛瘀法治疗,而应分别采用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补脾益气,养血止血;温肾止血或滋肾养阴止血等治疗法则。至于加入当归等养血药物,则无不可。
——本文摘自《重庆市老中医经验交流会资料选编 第2集》
相关文章:
益气通络,活血化瘀法治疗中风 06月14日 盆炎活血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 08月26日 活血养肝汤治疗针眼 08月15日 通窍活血汤通瘀活血治疗脱发一例 06月21日 通窍活血汤加味治疗脉络瘀阻型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