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王氏清暑益气汤方歌趣记)清暑益气汤组方,清暑益气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2022-11-16 08:54:45  阅读 162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本文目录

【清暑益气汤组成】

西洋参5g 石斛15g 麦冬9g 黄连3g 竹叶6g 荷梗6g 知母6g 生甘草3g 粳米15g 西瓜翠衣 30g

原创(王氏清暑益气汤方歌趣记)清暑益气汤组方,清暑益气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清暑益气汤方歌】

王氏清暑益气汤,善治中暑气阴伤,洋参冬斛荷瓜翠,连竹知母甘粳襄。

【清暑益气汤方解】

本方治证乃暑热内侵,耗伤气津所致。暑为阳邪,暑热伤人则身热;暑热扰心则心烦;暑性升散,致使腠理开泄,而见汗多;热伤津液故口渴,尿少而黄;暑热耗气,故见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治宜清暑热,益气生津。正如王孟英所言:“暑伤气阴,以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取效”。方中西瓜翠衣清热解暑,西洋参益气生津,养阴清热,共为君药。荷梗助西瓜翠衣清热解暑;石斛、麦冬助西洋参养阴生津,共为臣药。黄连苦寒泻火,以助清热祛暑之力;知母苦寒质润,泻火滋阴;竹叶甘淡,清热除烦,均为佐药。甘草、粳米益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之功。使暑热得清,气津得复,诸证自除。

【清暑益气汤主治】

暑热气津两伤证。身热汗多,口渴心烦,小便短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脉虚数。

【清暑益气汤医案】

李某,男,5岁,2003年7月22日初诊。发热1周余,体温37.6~38.9C,腹胀纳差,呕恶烦躁,曾静脉输液未效。刻下口干渴饮,烦躁眠差,面白少汗,体温38.1°C,大便3日未行,小便黄赤,纳食减少,嗜睡乏力,间有抽搐,舌苔薄黄而干,舌质红,脉弦细数。辨证为暑热内侵,气津两伤,治宜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兼消食积。处方:太子参9g,石斛10g,麦冬12g,知母5g,黄连2g,黄芩8g,竹叶6g,荷梗8g,栀子6g,地骨皮9g,青蒿9g,莱菔子3g,麦芽8g,鸡内金5g,西瓜翠衣15g。服3剂热退(体温37.2°C),大便已行。再进3剂,体温36.8°C,饮食能进,烦躁消失,口渴减轻。上方去莱菔子、栀子、麦芽,再进5剂,诸症消失。嘱其家长给予饮食清淡和易消化食物。观察月余,未见复发。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医案分析】

病初“发热....腹胀纳差,呕恶”,极似湿热中阻,惜不知舌脉。现“口干渴饮,烦躁眠差...体温38.1°C,大便3日未行,小便黄....舌苔薄黄而干,舌质红,脉弦细数”,是实热伤津较重表现。若脉确属细数,就不是津伤了,而是液亏了(即伤阴)。实热却“面白”,体虚,可能是气血不足。体温不高(38.1°C),“少汗”也很正常。“纳食减少,嗜睡乏力”,气虚。“间有抽搐”,可能是热病气阴两伤、筋脉失养。现有症状中似未见明确的湿邪,但病初似应有湿,现仍可能余湿未尽。考虑它,主要是怕它的黏滞之性妨碍清热效果(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所以叶天士治湿热提到要使湿去而热孤,热不浸淫湿中才易消灭它)。综合分析,应是热病气阴两伤。可用竹叶石膏汤或清暑益气汤加减。考虑是夏季发病,用清暑益气汤加减更合适,可适当加利湿热药、柔痉定搐药和消食药。

作者用清暑益气汤,因是小儿,改西洋参为太子参(西洋参也过于昂贵)。去甘草、粳米,加清热的栀子、地骨皮,清化暑湿的青蒿,消食除胀的麦芽、鸡内金、莱菔子。全方清热、燥湿、化湿、益气、养阴、消食。未加止痉治标的药,可能是考虑抽搐仅为偶发,气阴一复会自止。两诊6剂而病大减,遂稍减消食、清热药,又5剂巩固疗效而愈。作者叮嘱“予饮食清淡和易消化食物”,与脾胃有关的疾病刚愈,犹须防食复也,大家以后也要记得叮嘱,治病并不等于开处方。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清暑益气汤的论述

清暑益气汤 II 《温热经纬》

主证分析

上次课讲到祛暑剂,祛暑剂的清暑益气汤。历史上应该说有几个清暑益气汤,主要的有两个。我们这里《温热经纬》的清暑益气汤,过去也叫王氏清暑益气汤,有的教材写王氏清暑益气汤,以区别于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这两个方,王氏清暑益气汤本源是从薛生白《湿热病篇》的方来的,《湿热病篇》应该说是治湿热,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燥湿力量比较强,所以他突出在暑湿。王氏清暑益气汤根据薛生白《湿热病篇》的方,薛生白用来治湿热,是湿热的后期,后期湿不重了,也就化燥伤气伤阴了,气阴两伤比较突出。所以这两个方有不一样的。王孟英《温热经纬》用来治疗暑热伤气伤阴,主治和李东垣的有差别。

暑热气阴两伤 暑热:身热,心烦 脉数

脉虚

伤气:体倦少气,精神不振 伤津:汗多,口渴,小便短赤

这个方的侧重点是暑热,以暑热气阴两伤为主。这个暑热可以有发热,暑热扰心,暑气通于心,可以心烦、脉数。这反映暑热本身的表现。伤气、伤津反映出一组基础气虚表现。由于汗多,津伤引起气伤,体倦少气,精神不振,精神萎靡,津伤可以口渴,小便短赤,暑热汗多,所以体现的脉像偏虚脉,脉虚数。

清暑益气汤的构成,就分三部分,临床表现构成这个证候。所以这个方定为二类方,主要体现一些暑病用药的特点,和它的基本治法。针对证候构成的这三个方面。

功用

清暑益气,养阴生津

方解

君 西瓜翠衣 清解暑热 西洋参 益气养阴 臣 麦冬 养阴清热 石斛 养阴清热 荷梗 清解暑热,行气 佐 黄连 清解暑热 知母 清解暑热,滋阴 竹叶 清心利水 粳米 益气养胃,补充津液 使 甘草 益气养胃

西瓜,我们说它是天生白虎汤。西瓜翠衣,西瓜皮,外面绿的那一层,擅长清解暑热。西洋参益气养阴,联合起来,照顾到暑热引起的气阴不足。作为君药。

臣药有两组。臣药主要是考虑伤阴。暑热伤阴是证候表现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伤气,往往跟伤阴,阴液损耗有关。麦冬、石斛是用来养阴为主的。荷梗既能清解暑热,也有一定行气作用,说它中空通气。

黄连知母是清解暑热,也是常用药。黄连配合竹叶能够清心。知母有一定的滋阴作用。竹叶清心利水,甘草粳米联合起来益气养胃。和药,安中。粳米还能补充津液。

整个方来讲,治法、配伍比较清楚,围绕着暑病伤气、伤阴,清暑益气汤构成有点像竹叶石膏汤,竹叶石膏汤在包括温热病,温病,也包括暑病,到后期,这个气阴两伤阶段用的,这两个方有什么区别?竹叶石膏汤在清解暑热方面,没有清暑益气汤的力量强,因为清暑益气汤黄连、知母都配在里面,和西瓜翠衣结合。养阴清暑力量要比竹叶石膏汤强。但竹叶石膏汤,它照顾到胃气上逆。它考虑用半夏针对这种胃气上逆,所以结合和胃降逆,从病机上作为兼证,还有胃气上逆的特点,而且这两个方,竹叶石膏汤用的季节,各类的温病伤气伤阴,温热后期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是暑病的一个专用方,因为过去来讲,西瓜翠衣暑天才有。不像现在一年四季都买得到西瓜。从清暑益气汤也体现出这个君药,它不一定是价值很高的君药。西瓜翠衣和西洋参,两个都姓西,一个是非常贵的,一个非常便宜。到现在,西洋参以家种为主的。价格大概降低了。但是从两个药的价值来说,还是比较悬殊。但只要能够针对病机,都可以作君药。中医用药,他并不是单以贵贱。所以从清暑益气汤也反应出很多特点。所以暑病伤及气阴,一般用王氏的清暑益气汤为好。要挟湿重的,当然李东垣的清暑益气汤,有它这个特色。所以在祛暑剂里面,我们主要讨论这两个方了。王氏的清暑益气汤,

运用

辨证要点

体倦少气,口渴汗多,脉虚数。

随证加减 暑热较重(发热较高),加石膏。(增加清透力量) 暑热轻者,去黄连。(黄连太苦寒) 小儿夏季热:宜清透虚热,去黄连、知母,加白薇、地骨皮(清透药物)。 使用注意

暑病挟湿不宜使用。(因为比较干润)

临床使用时以气阴两伤,暑天这个季节气阴两伤,为它辨证的要点。

相关文章:

清暑益气汤方歌方解,功用主治

王氏清暑益气汤治疗气虚伤暑医案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069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