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犀角地黄汤方歌诀)犀角地黄汤方歌趣记,犀角地黄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2022-11-16 09:29:40  阅读 265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本文目录

【犀角地黄汤组成】

水牛角(先)30g 生地黄24g 赤芍12g 牡丹皮9g

原创(犀角地黄汤方歌诀)犀角地黄汤方歌趣记,犀角地黄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

【犀角地黄汤方歌】

犀角地黄芍药丹,血热妄行吐衄斑。蓄血发狂舌质绛,凉血散瘀病可痊。

【犀角地黄汤方解】

本方治证由热毒炽盛于血分所致。心主血,又主神明,热入血分,一则热扰心神,致躁扰昏狂;二则热邪迫血妄行,致使血不循经,溢出脉外而发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各部位之出血,离经之血留阻体内又可出现发斑,蓄血;三则血分热毒耗伤血中津液,血因津少而浓稠,运行涩滞,渐聚成瘀,故舌紫绛而干。此际不清其热则血不宁,不散其血则瘀不去,不滋其阴则火不熄,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当以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为法。方用苦咸寒之水牛角为君,凉血清心而解热毒,使火平热降,毒解血宁。臣以甘苦寒之生地,凉血滋阴生津,一以助水牛角清热凉血,又能止血;一以复已失之阴血。用苦微寒之赤芍与辛苦微寒之丹皮共为佐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功。四药相配,共成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剂。本方配伍特点,是凉血与活血散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又无冰伏留瘀之弊。

本方与清营汤相比,两者均以水牛角、生地为主,以治热入营血证。但清营汤是在清热凉血中伍以银花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热转气”之意,适用于邪初入营尚未动血之证;本方配伍赤芍、丹皮泄热散瘀,寓有“凉血散血”之意,用治热入血分,而见耗血、动血之证。

【犀角地黄汤主治】

(1)热入血分证。身热谵语,斑色紫黑,舌绛起刺,脉细数。

(2)热伤血络证。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舌红绛,脉数。

(3)蓄血留瘀。善忘如狂,漱水不欲咽,胸中烦满,自觉腹满,大便色黑易解等。

【犀角地黄汤医案】

邵某,女性,5岁,因皮下出血2天,伴鼻衄1次于1998年12月22日初诊。患儿3周前患感冒,经治1周而愈。2天前双踝出现针尖大出血点,逐渐遍及全身,并伴左鼻腔衄血,经填塞后方止。二便调,纳少。查体可见全身皮肤及黏膜散在鲜红色针尖大出血点,以双上肢及臀部较为密集,双颈、颌下、腹股沟淋巴结如黄豆大,咽红,双扁桃体II度肿大,充血,双肺呼吸音略粗,心腹(一),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予银花10g、连翘10g、广角粉(兑服,每日2次)0.5g、生地10g、丹皮10g、赤芍10g、蝉蜕10g、白茅根10g、僵蚕10g、板蓝根10g、仙鹤草10g、生甘草6g,4剂。入院第2天,鼻衄止,仍有少许新出血点。第4日皮下出血止,继予上方3剂后查血小板、BT、CT均恢复正常。继予上方去板蓝根、僵蚕,加女贞子10g、旱莲草10g、麦芽12g,3剂后未再出血,血小板升至119X10⁹/L而愈,随访未复发。 (摘自《中国民间疗法》)

【医案分析】

患儿的出血由感冒导致的可能性不大,时间相隔已太长。出血点为“鲜红色”,“咽红,双扁桃体II度肿大,充血....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判断为血热出血无大的问题。幸好没有明显的内脏出血表现,如咯、呕、便血、舌质淡等。正因为是皮下和黏膜出血为主,出血后未能排出体外,所以不仅宜凉血止血,还需配伍活血化瘀药或化瘀止血药。方可选凉血活血的犀角地黄汤,再加些凉血止血药,或再加化瘀止血药。要知道,化瘀止血药适合于所有类型的出血,如外伤、阳虚、气虚、血热、瘀血、冲任虚损等所致各部位出血。“双扁桃体II度肿大,充血”,可以加点清热解毒利咽的药(患儿太小,可能不能描述咽喉肿痛,其实扁桃体肿这么大,咽喉肿痛肯定很明显)。热病中见纳呆,可以加一点润胃养阴的药。本案也可以考虑用凉血止血的十灰散作为汤剂使用,并作加减。明显的扁桃体肿大又广泛出血,热“毒”明显,甚至也可考虑甘露消毒丹为基础进行加减。不过最后总的治疗思路都应该差不多才对。

作者用凉血活血的犀角地黄汤,加凉血止血的白茅根、收敛止血的仙鹤草,并加清热解毒的银花、连翘,利咽解毒的蝉蜕、僵蚕、板蓝根。生甘草调和药性兼清热解毒。总的思维与我们上述分析的相似。4剂后“皮下出血止”,又3剂后各检查指标也大多正常。又用3剂,终究加了养阴扶正、开胃的药物以善后,完全治愈。笔者想要提醒的是,于内科医生而言,对于碰到号称“哑科”的儿科病人,或经常需要中西结合的皮肤科病人,甚至于妇科病人,都应尽量交给相应的专科医生,因为专科医生天天接触同一类病,经验要丰富得多,要敏感得多。这既是负责任的表现,也能让自己集中精力于自己的专业,更扎实地提高水平。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犀角地黄汤的论述

犀角地黄汤 《备急千金要方》

这是基础方,我们简单提,它是二类方。

后面一些方剂可能讲得快一些,开始慢一些。

主治证候特点 神志症状

血分有热,心主血,心藏神,所以神志方面首先会产生影响。

瘀血 出血

热邪作用于血分,产生两方面的变化,一个迫血妄行,造成各种出血。这是犀角地黄汤的一个主治当中,主要的方面。第二个,热邪使血液浓缩,热邪煎灼,血液浓缩,因热可以致瘀,造成瘀血现象。

主证分析

血分热盛:

热扰心神─身热、神昏、谵语。(血分热盛常见) 热伤经络─吐、衄、便、尿各种出血,斑色紫黑。 蓄血瘀热─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

谵语或神昏这类轻浅阶段,心烦这些,也都是在血分热盛能出现。热伤血络,热邪迫血妄行,产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各种出血,发斑发疹,那斑色一般紫黑。从出血这点来讲,因热导致的出血,上下都可以出现,但相比偏多,上部较多。吐、衄这类较多。这种由于温热病邪到血分,导致这种典型的血热出血。上部,外部,肌肤发斑,发疹这类,上部吐血、衄血这类较多。相对下部较少。下部以湿热熏蒸,损伤血络出血为多,包括我们以后在脏腑热证当中,清脏腑热小蓟饮子,槐花散这类很多,跟湿热有关。这里强调的重点在温热引起。

证候特点第三点是蓄血瘀热,这里我们强调蓄血是一种泛称,在某些组织脏器里面血液瘀滞不畅,叫蓄血,完全不通,叫瘀血,这个有一定区别。但这个不是蓄血证,蓄血证也是血瘀热结在下焦,以后要讲的理血剂的桃核承气汤,蓄血证这个提法。只要提蓄血证就是桃核承气汤证,这是它的一个专利了。这里的蓄血是泛指,热和血结,反应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反映出血热互结,血行不畅,甚至于形成瘀血。喜忘如狂往往突然发生一下,这是热病过程当中,瘀和热扰乱心神所致。

这是血分热盛的证候的一个分析,常见的三个方面。

热入血分之各种出血证 吐血:黄芩、石膏、白及三七。 衄血:黄芩、栀子侧柏叶、白茅根。 便血:地榆,槐花 尿血:白茅根,小蓟 皮下出血(紫癜):紫草、仙鹤草、旱莲草、茜草大枣

用药,光这个基础方当然不成,在这基础方运用前提下,根据不同出血,可以配伍一些相关的药物。也究是辨证为主,辨病为辅。异病同治,同中有异,异病证相同,都用这个方,同中有异,加味不同。这是列了一些参考的,针对的一些出血的辅助用药。

功用

犀角地黄汤是清血分的热毒,特别是要凉血止血。但凉血止血,至于血多内部出血,出血防止瘀血,所以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方义分析

君 水牛角 清热凉血,活血 臣 生地 清热养阴 佐 丹皮 赤芍

仍然是以水牛角为君(传统为犀角),清热凉血,而且用水牛角清热凉血不会留瘀,本身它能够活血。生地能清热养阴,考虑到热到血分必然伤阴,阴液的损伤。

丹皮、赤芍这个佐药,是方义分析的重点。丹皮、赤芍都偏寒性,能够清热凉血,这是增强水牛角、生地的凉血作用,相当于佐助药,丹皮、赤芍又有散血化瘀的作用,丹皮凉血散瘀,赤芍有活血作用,结合起来能够使全方凉而不瘀,凉血止血而不留瘀血,这是中医在配伍当中,配中药当中经常要考虑的。扬长避短。

配伍特点

凉血与化瘀并用,使热清血宁而无耗血动血之虑,凉血止血有无冰伏留瘀之弊。

凉血与化瘀并用,所以方义分析中,丹皮、赤芍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清热凉血,不考虑全方凉而不瘀的话,临床上也时候出血停止了,后来经常发生留下点后遗症,疼痛,像溃疡出血这类,经常有的。不出血了,以后平常有些疼痛可以出现,饮食不当等等,就开始也一些胃痛。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比较(主治证候,功用,配伍特点)

这是学习清营凉血的一个重要问题。主治证候,一个热邪,温热病邪初入营分,清营汤。所以它可以有一种动态的,由气到营的动态特点,比如说他口渴或不渴,或者发热了,一般情况白天低一点,身热夜甚,随着他白天晚上热的高低不同,判断热邪在气、在营的多少,所以它主治证候方面,集中反应的它是热型的特点。在初入营分的热型特点。

它在涉及到心神病变方面,主要反应在时有谵语,神烦少寐,这些是实际上在营血分都会有。

功用方面,清营汤以清营解毒为主,配合透热转气,犀角地黄汤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配合散瘀。

配伍特点上,一个强调透热转气结合,一个强调凉而不瘀。凉血配合散瘀。

运用

犀角地黄汤作为基础方,主要用于热证出血,热证出血它有一些特点,伤及心神,以及血热之后,出血伴随的发斑发疹,斑色紫黑,或者出血偏血色鲜红,伴有发热,运用当中,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这类很寒凉,不适宜了。我们清营凉血就讨论到这里。

相关文章:

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热毒痢

犀角地黄汤方歌与功效主治

加减复脉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治疗气阴两虚、津亏热炽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086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