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hide]
1 【黄龙汤组成】2 【黄龙汤方歌】3 【黄龙汤主治】4 【新加黄龙汤医案】5 【医案分析】6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黄龙汤的论述6.1 病机分析6.2 方解6.3 配伍特点6.3.1 辨证要点7 新加黄龙汤7.1 方解7.2 功用7.3 主治【黄龙汤组成】
生大黄(后)12g 芒硝(冲)9g 枳实9g 厚朴 12g 生甘草3g 生晒参(嚼)6g 当归9g 桔梗3g 生姜3片 大枣2枚
【黄龙汤方歌】
黄龙汤枳朴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
【黄龙汤主治】
阳明腑实兼气血虚弱证。下利清水,或大便秘结,脘腹胀满,硬痛拒按,身热口渴,谵语,甚或循衣撮空,神昏肢厥,口舌干燥,舌苔焦黄或焦黑,神倦少气,脉虚。
【新加黄龙汤医案】
患者,男,63 岁,便秘3年,加重半月。3年来,患者便秘反复发作,大便3至5日一行,大便偏干,排出不畅,排便时汗出明显,腹部胀满不适,便后自觉气短乏力,神疲懒言,伴口燥咽干,喜冷饮,口臭,潮热盗汗,心烦寐差,头晕耳鸣。自服麻仁润肠丸、通便灵等,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半月前因劳累后便秘加重,排便时努挣不出,腹部胀满而硬,口臭且时有呃逆,咽干,渴喜冷饮,睡眠差,舌淡少津有裂痕,苔黄燥,脉细沉取无力。该患者年老劳累,正气渐亏,燥热内结日久,耗伤阴液,故该病证属气阴两虚,燥热内结,治以补虚泻实,标本兼治,方选新加黄龙汤加减:生地15g,玄参15g,麦冬30g,西洋参(另煎,兑服)10g,生大黄6g,芒硝3g,当归10g,川连10g,生姜汁兑服2匙,甘草6g。上药水煎服,日1剂,分温2服。服3剂后,大便得下,腹胀减,仍大便偏干,咽燥呃逆。予上方去芒硝,加玉竹10g、沙参10g、麻仁10g。再服5剂,大便通畅,腹胀缓解,但时有便后汗出,口舌干燥症状,此温病下后胃阴亏虚所致,宜予益胃汤加减服之,方药如下:沙参10g,麦冬30g,生地15g,玉竹10g,麻仁10g,川连6g。上药水煎服,加冰糖15g,日1剂,分温2服。5剂后,患者诸症得解,复如常人。 (摘自《北京中医》)
【医案分析】
患者年高,大便仅是“偏干”,一般老年性长时期的便秘,多属虚证,尚不十分肯定,再看。“排便时汗出明显....便后自觉气短乏力,神疲懒言”、“因劳累后便秘加重,....脉细沉取无力”,都明显是气虚表现。“潮热盗汗,......咽干,渴喜冷饮....舌淡少津有裂痕,苔黄燥”,阴津受损也很明显。但若仅阴虚内热者,多见口干不欲饮、苔亦不黄,故此处还有里实热伤津的因素在内。之所以有里热而舌不红,乃是气虚太明显而里热并不重所致。气虚舌淡、实热舌红,二者相抵消,两个舌象上相互矛盾的病机同时存在时,往往如此。如,热入血分若出血量较多,舌亦见淡,且多数都是舌淡。所以临床绝不能单凭舌红与否判断有无里热。至于“口臭”、“呃逆”,乃腑气不通日久、浊气上攻所致。至于“心烦寐差,头晕耳鸣”,上述各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无直接病机鉴别意义。“腹部胀满而硬”,提示气机阻滞很重。
综合来看,热积在里、气阴两伤为主,气逆(呃逆)与气滞(胀满)为辅。鉴于气阴两伤甚为明显,当攻、补并重,正宜用泻热通便、滋阴益气的新加黄龙汤(大黄、芒硝、生地、玄参、麦冬、当归、海参、人参、甘草、姜汁)加减。作者用此方去海参(估计因不易得。吴鞠通用此药为养阴增液),以西洋参易人参(西洋参性凉,适于热性病),加黄连助清心火(心烦寐差)。原方中的姜汁估计是用于止呃逆的。虽加减,主体结构未变。气滞厉害,若能加枳、朴除胀是否更好?是否可加点安神药(虽然麦冬、西洋参略可安神)?3剂后大便得下,腑气一畅,气滞亦随之减轻。对于便秘病而言,显得有点慢了些。“仍大便偏干,咽燥呃逆”,腑气尚未全通,病机未发生质的变化,可依原方意思再进。腹触之应已不硬,故去芒硝,又加三味养阴润肠的药物。又5剂,大便畅通,腹胀仍有一些。“便后汗出,口舌干燥”,气阴尚未全复,以养胃阴的益胃汤5剂“全解”。但养阴并不能代替益气,或者该患者在腑气通畅后,经过饮食调理,中气渐渐自复?不过,也不排除患者在多年甚为痛苦的宿疾基本肃清之后,出于对医生的敬佩与感激,稍稍夸大疗效,或基本上好了,觉得差不多了,就不愿意再喝药了。这两种情形在临床上都是常见到的。总体来说,方药很对证。初诊起效虽稍慢,全病程而言,患者很重的3年宿疾,不及半月而能治愈,效果是非常快的。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黄龙汤的论述
黄龙汤《伤寒六书》 II类
过去像黄龙汤这类,认为是不得已才用之,认为攻之不可,补之不可,勉为其难而用黄龙汤,这勉为其难了。就有点像俗话说,死马当活马医了。诶,你别说这个,我们曾经有过,过去,我说的那一名开始很麻烦,西医又不治,叫你中医来解决了,因为头一天就肠梗阻死了个病人,一个老太太没办法作手术,第二天这个人很有影响,当时有这个办法,那怎么办?医疗队队长问我,能不能,我说实在要用,我们也敢用,在那个年代,它有个责任问题。这个人有影响,我说那你这个病例上签字,队长签字,家属签字,我在上头写了一句话,死马当活马医,我签个了字。最后你这个要出问题,不能怪我,你们西医都不治,那我们来主治。所以曾经病例上写过这。就像黄龙汤那个,这又是《伤寒六书》陶节庵的。他又用大承气来和时方用药特点结合了,他说,对这类病,邪实还在,但是由于应当攻下,没有攻下,延误时机,因下失下,造成邪实正虚,不可收拾,你要攻下,他已经气血不足,正气不支,难以承受,你光攻下不行,那光补呢,实邪在里面,所以攻之不可,补之不可。勉为其难而用黄龙汤,是勉为其难。现在临床,你真是中医诊所里遇到这类,可能性很少,特别像黄龙汤,新加黄龙汤这类证,因为很多医院里,不会叫你气血两虚到这个程度,或者气阴两伤到这个程度,补液至少开始就要用了。但作为中医的一个治法,这还是一个代表性的方剂。我们把它定为二类方。
病机分析
主证,病机分析,它由两个部分构成。
阳明腑实 →邪实 → 自利清水,色纯青,脘腹胀满,腹痛拒按 因下失下
↓ 气血不足 → 正虚 → 身热口渴,神疲少气,谵语,甚则循衣摸床,撮空理线,神昏肢厥,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本来是阳明腑实,因下失下,它要发展,延误时间,就造成热结旁流证,热实互结更厉害了。这种实热,邪迫津液,从热结旁边流下,我们把它叫热结旁流证。自利清水,色纯青,脘腹胀满,腹痛拒按。所以它是在阳明腑实证出现热结旁流,用泻下呢,用寒下是一种通因通用了,但问题是由于因下失下,热结重了,造成气血不足,伤及气血,所以像身热热口渴,神疲少气,这都是气血津液,在热实互结作用下受损伤;谵语,循衣摸床,撮空理线,以及神昏肢厥,气血不足,影响到心神,或找神昏窍闭,或者气血津液不足,血不养津,肢厥,惊厥,这类发生。从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反应气血津液损伤程度重,在《伤寒六书》这方里,它考虑气血为主,所以是阳明腑实证,邪实引起了气血不足的正虚。
功用
攻下通便,补气养血。
在治疗方面,补气养血,泻下通便相组合。攻补兼施。
方解
君 臣 佐 佐使 大黄 芒硝 厚朴 枳实 人参 当归 桔梗 生姜 大枣 甘草配伍结构上,比较标准,比较平整,所以体现,现在临床虽然说用得不是很多,但是体现这种治法,挺标准。实际上这个也是一个附方,它利用完整的大承气汤,作为方中一个主体,那这个不用一味一味药分析。实际上还是含有峻下热结的特点,祛邪。人参当归益气养血,针对了气血不足,看作臣药。这方里,它配桔梗,桔梗使佐药,它开宣肺气,以畅通腑气的作用,肺和大肠相表里,帮助承气汤泻下通腑。承气汤里有厚朴枳实,这类行气降气的药,同时和桔梗相配,那桔梗枳实也有一升一降的作用。特别桔梗开宣肺气,肺和大肠相表里,有助于畅通腑气。生姜大枣可以调和气血,甘草既能帮助人参益气,又可以缓和诸药,缓和峻下。有就是攻下的同时,防止伤正,继续伤正。
整个方的结构,就是一个大承气汤,用人参当归补气养血,桔梗开宣肺气,以畅通腑气,甘草协助人参,甘草佐药兼使药。生姜大枣看作药引,调和气血,调和脾胃。这是以经方大承气汤为基础的一个加味方剂。陶节庵很擅长利用仲景方的思路,或利用它基础方配伍,成后来时方这种结构。
配伍特点
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
因为热实互结,本来是不适合用人参、当归这类,但现在不得已,这两味同用,它祛邪。使得他不继续伤正,扶正药和这些同配,就不会使这种热实互结的病邪留滞。
辨证要点大便秘结或自利清水,脘腹胀满,身热口渴,神倦少气,舌苔焦黄或焦黑,脉虚。
主要是热结旁流证,伤及气血。特别伤阴很快。所以可以用于大便秘结,气血不足的。阳明腑实气血不足的,用于热结旁流证,伤气伤血的。但是在热实互结这证候当中,应该说伤阴,伤气伤阴更为直接。
新加黄龙汤
是利用黄龙汤,温病学派改制,改订的一个方。考虑到热实互结,伤阴耗气,气阴两伤很快,所以这个方是侧重在泻下热结和益气养阴兼顾的。特别养阴力量非常强。所以这个方在功效上,和正方比较提示一下。
方解
君 臣 佐1 佐2 使 大黄 芒硝 生地 玄参 麦冬 海参 人参 当归 姜汁 甘草新加黄龙汤实际上是调胃承气汤作基础方,它内含的基础方,有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甘草,又有增液汤,养阴清热的增液汤,生地、玄参、麦冬,虽然也有人参、当归,这个是和黄龙汤一致的。但是它侧重在养阴方面。滋养阴液,滋阴清热,生地、玄参、麦冬,这个是增液汤,配海参,这四个形成一组,可以说有很强的养阴力量。海参的特点,晒干了就一点点,新鲜的时候体积很大,很滋润,所以吴鞠通说它“其液数倍于其身”,“其液”,它的体液,非常滋润,养阴力量很强。也是药食两用。所以用调胃承气汤的大黄芒硝,配上养阴清热的一个药组,这个药组是增液汤加海参。人参、当归作为佐药,益气养血。
姜汁在这里有两个作用。一个它可以振奋胃气,第二个,有反佐意义。这类阳明腑实证,因下失下以后气阴两伤,往往伴有这种胃气上逆,下面不通,所以用药下去,容易药病格拒,用姜汁少量偏温,在全方起到防止药病格拒作用,是反佐用法。既是佐助药,振奋胃气,又有反佐意义,防止药病格拒。它的性味和全方的偏凉性,又有不同,它偏温,符合反佐的含义。当然姜汁自身也有和胃降逆作用。
甘草是使药,既能养胃气,安定中焦,它又可以增强这种益气作用,这是使药调和诸药了。调和药性为主,也有一些佐药的意义。
这是新加黄龙汤和黄龙汤的不同之处。他强调气阴两伤,黄龙汤是气血不足,从正虚的角度是这样。
功用
清热通便,滋阴益气。
滋阴力量强,这也和温病学派学术思想有关,温病学派很强调保胃气,存津液。伤寒派是强调温阳气,化津液,角度有不同。
主治
热结里实,气阴不足证。大便秘结,腹中胀满而硬,神倦少气,口干咽燥,唇裂舌焦,苔焦黄或焦黑燥裂。
泻下剂就讲到这哩,主要是一些典型方剂,和典型治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