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后悔(再造散的现代用量)再造散成药,再造散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再造散医案,

2022-11-16 09:52:05  阅读 147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本文目录

【再造散组成】

黄芪6g 生晒参(泡)3g 桂枝3g 炙甘草1.5g 制附片(先)3g 细辛(先)2g 羌活3g 防风3g 川芎3g 煨生姜3g 大枣2枚 赤芍3g

不看后悔(再造散的现代用量)再造散成药,再造散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再造散医案,

【再造散方歌】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加枣煨姜煎,阳虚无汗法当谙。

【再造散方解】

本证是由素体阳虚,外感风寒,邪在肌表所致。治疗方法以助阳益气,散寒解表为主。热轻寒重,肢冷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属阳气虚衰的表现。方中用黄芪、人参附子补气助阳,以治阳虚。桂枝、细辛、羌活、川芎、防风疏风散寒,以解表逐邪。芍药和营,并利用其寒凉之性以制约附、桂、羌、辛等药的温燥之性。煨姜温胃,大枣滋脾,合用益脾胃、调营卫、助汗源。甘草甘缓,缓和辛温之药发汗之力,并有调和诸药。

配伍特点

一是解表药与益气助阳药同用,则汗中有补,标本兼顾;二是发散药与收敛药配伍,则散中有敛,散不伤正。

【再造散主治】

阳气虚弱,外感风寒。恶寒发热,热轻寒重,无汗肢冷,倦怠嗜卧,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舌淡苔白,脉沉无力,或浮大无力。

【再造散医案】

庚寅张季端殿撰夫人体虚难眠,延余诊视,脉沉细,用温补药数服而愈。嗣后感冒风寒,渠以为旧症,用参、芪等药服之以致沉重,复延诊视。脉紧无力,知为虚人外感,治以再造散加减,解邪和中之剂。服之寒战,似药不合,渠言奈何?余复诊之脉动,言时发汗以姜白糖水饮之助气。夫人胞叔杨子琛明府知医,信余力盲不错,药邪相争,故寒战耳。张留余俟之至十点钟时,果汗而愈矣。

(摘自《许氏医案》)

【医案分析】

该患者前患“体虚”、“脉沉细”之失眠,且为用“温补药数服而愈”,可见其素体本有气虚。未言经常反复畏寒,脉不迟,后又习惯性地用补气的“参、芪”等药,且本次病脉为“无力”脉,皆提示是气虚而非阳虚。言其暂愈者,气虚之人非“数服”可解。因病未除根,它日必又有其他不适出现。后果然又现不适,以为气虚旧疾复作,又用参、芪等纯温补药而反加重。从行文语气看,不可能仅凭“脉紧无力”,就“知为虚人外感”,必须有明确受风寒病史,又脉紧,从水平高的医生看,判断感冒是肯定不会错的。既有素体气虚,现症又见脉无力,故断为气虚外感,且应是风寒型,因“脉紧”。气虚外感用参、芪补气并无错,如败毒散,但一味地温补而不发散,便会造成“闭门留寇”,故病反加重。

作者采用发散风寒与温补阳气并举的再造散治疗,是否需要其中的附子呢?不需要。但值得一提的是,凡风寒或风寒湿感冒,只要未化里热、或未兼里热,用温里或补阳药都不妨碍,尤其温里药更不忌,且还可能增强发散之力。故此案中风寒仅兼气虚,无明显阳虚而用附子,加之亦可,不影响总的治疗方向的正确性。不料服之反而打起寒战,作者复诊其脉(在其他无甚改变的情况下,脉象可能提供点什么),发现“脉动”,即短促有力也,结合药后寒战表现,乃阳气得助,与表邪斗争剧烈。但药尚欠力,“脉动”为阳气欲出不得出之象。仲景《伤寒论》中用桂枝汤也有“脉促”的,与此类似,仲景则继续用桂枝汤。这是邪正相争的关键时刻,天平随时可能向任何一方倾斜。作者急以姜糖水以助汗力,果然再剂而汗出邪解病愈。

此案的-一个很重要的启发是,在辨证、用药确实比较有把握的情况下,出现意外反应或者病情无动于衷时,不要惊慌失措,要仔细检查各方面病情变化,察明是佳兆还是恶化,不能轻易地立即推翻之前的思路。曾有一人治一典型太阳中风证,予桂枝汤,不料竟不效,甚为诧异。详询之,又检查药渣,竟误以肉桂代桂枝。改用桂枝后,一剂而效。还有一人以黄芪为主药疗一病,也是意外不效。再三详询,才知当地黄芪多是伪品,换之以正品,亦得速效。可见用药不效,可能并非用药之过。是辨证有误?或药力不及?或先后失序?还是比例失当?煎煮有误?甚至于药铺不可靠?或起居有乖?均须冷静查对,只要基本功扎实,不可慌了手脚,先就把自己否定了。当然,也不可出自本能地要推卸责任,而忘记了一项一项查找原因。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再造散的论述

再造散(《伤寒六书》)

组成

人参、黄耆、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桂枝、炒白芍、煨生姜、大枣、甘草

功效与作用

助阳益气、解表散寒

下面我们简要看一下这个附方。这又是《伤寒六书》上的方,过去当正方,二类方,《伤寒六书》这个方,它是助阳解表的,严格的讲,助阳益气解表。解表发散风寒,助阳益气解表。总体上历来划分为助阳解表这个范围。所以从它这个主治证候来讲,有一组阳虚表现,热轻寒重,恶寒发热基础上热轻寒重,说明既有外来风寒,又有内在的阳虚,寒很重,无汗肢冷,这还是属于表实证范围。阳虚不能温养四肢。除阳虚之外,有气虚,所以它助阳和益气结合。像肢体倦怠,面色苍白,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这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气虚证。气虚证加寒像,阳虚气虚同时并见,阳气不足,又加外来的表寒。

治疗呢,再造散,《伤寒六书》的,就是前面讲的柴葛解肌汤那位作者。他还是尊重经方的配伍规律,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设计,做为他的基本思路,他觉得阳虚气虚,用麻黄怕发散太过,阳气虚弱之人,掌握不好,容易汗多亡阳,所以他觉得麻黄和桂枝比,用桂枝汤代替麻黄。那桂枝汤散寒,力量很微弱,散寒力量较小,那用桂枝汤不够怎么办呢?它里面加羌活、防风,他就把麻桂剂、羌防剂又来融合了。荆防四方来融合了。

仲景时代很少这样用,我说过仲景没用过羌活,防风在治表寒当中他很少用的,很少用。这个他就把羌活、防风,和桂枝汤,合在一起代替麻黄,这样既保持它一定的发散风寒作用,又能够用发汗峻剂不至于发散太过,本身阳虚,怕亡阳,这个方里在温阳的基础上用附子,加人参、黄耆。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用羌活、防风加桂枝来代替。因为实际上,羌防剂相对麻桂剂来讲要平和,它不仅仅是照顾到风寒夹湿了,药性比较平和,同时能够止痛。用附子来温阳,它又结合参、耆(人参、黄耆)来补气,温阳益气结合,细辛仍然用来既帮助发散,又可以帮助起发肾气,所以它这样构成一个方,所以你不必要一味味的背它,就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做为一个基本架构,麻黄附子分别,本来经方的基本架构,用时方很多药来代替改良它。这个思路,构成一个助阳益气,解表散寒的方剂了。

所以这个方,也就是时方,这个时代用来治疗阳虚外感的一个代表方,一般说助阳解表,都适用再造散来作为代表。经方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来作为代表。实际上这个方还是从经方当中,这个思路变化出来的,这是再造散。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096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