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眼的中医治疗医案一
李某某,女,22岁。初诊于1976年3月9日。左眼红肿疼痛已两天,时而发痒,烦渴多饮,口臭,便秘。
症状:左眼上睑鲜红发亮,焮热肿胀,疼痛拒按。舌质红、苔黄厚。
辨证:风热相搏。
治则:疏风散结,清热攻里。处方:石膏30克 知母10克 连翘30克 金银花30克 荆芥15克 防风6克 白芷12克 当归尾12克 赤芍10克 大黄
12克 花粉30克 水煎服。
局部用温盐水热敷,一日3~5次。
服1剂好转,红肿渐消,疼减痒止,得大便。去大黄,继服上方2剂。红退肿消而愈。
按:本病为常见而易反复发作的眼病疾患,俗谓针眼,偷针、土疳、土疡等。虽为小疾,但由于此起彼伏,反复发作,便给病人带来不少痛苦。本病所患部位内应脾脏胃腑,多因饮食不节、恣酒、过食甘肥辛辣,以致脾胃蕴积邪热,上犯眼睑,使气血运行不畅,壅遏不得行;或因风热相搏,郁久化热,热盛肉腐而成是病;也有因患此病后,余邪未清,毒邪隐伏结聚为患,脾虚血少,无力畅达,血气壅阻而反复发作。此例为风热炽盛之实证,故用疏风散结、泻热攻结而取效。针眼的中医治疗医案二
郭某某,男,42岁,工人。于1980年7月12日就诊。
症状:眼睑肿痛,焮热多眵,此起彼落,头痛目赤,口苦咽干,口渴欲饮,大便秘结,小便黄少。曾以“多发性睑腺炎”行两次手术,愈而复发。
检查:球结膜充血水肿,耳前腺肿大,有压痛。舌质红、苔黄厚,脉象浮数。
辨证:脾胃积热,风火炽盛。
治则:清热降火。通脾泻胃汤治之。
处方:生石膏30克 知母12克 黄芩9克 玄参12克 栀子10克 大黄12克 茺蔚子12克 连翘10克 防风9克 甘草3克
二诊(7月28日):上方服15剂,两眼肿痛大减,球结膜充血水肿消退,二便正常。守上方去大黄。
三诊(8月10日):服10剂后,诸症愈。眼部症状平复。
服防风通圣丸以善后。
按:依照五轮学说,眼睑为肉轮,内应脾胃。脾胃积热,热势上炎,上攻头目而发病。《诸病源候论》说:“热气客于眦间,热搏于津液而成针眼”。其治法首应清热降火,或加解毒药物,收效甚快。采用通脾泻胃汤,内清外解,荡涤实热,釜底抽薪,其病即愈。针眼的中医治疗医案三
董某某,女,27岁,工人。于1975年4月16日就诊。
症状:右眼疼痛,流泪,畏光,伴灼热感,目肿难睁,半侧头疼,全身不适,畏寒发热,口干,大便燥结,失眠,饮食不佳。先后曾涂可的松眼膏、0.5%金梅素眼液点眼,内服四环素等,效果不明显。
检查:双侧视力1.2。右眼上下眼睑肿胀,下睑尤甚,红肿发热,触及有热感、压疼,内眦部有一硬结,中间一小脓头,四周炎症浸润,耳前及颌下腺可扪及。舌红、苔黄稍厚、有瘀点,脉象数而有力。
辨证:脾胃热毒,气滞血瘀。
治则:清热解毒,通腑散结。
处方:生石膏15克 知母10克 生大黄6克 紫花地丁10克 皂角刺10克 川芎12克 赤芍10克 每日1剂,水煎服。并熏洗。
辅加耳针,取穴为眼及交感穴,强刺激,不留针,每日1次。
0.5%金霉素眼膏涂眼。
二诊(4月20日):治疗3日后,症状明显好转,局部红肿已消退,视力恢复。
按:麦粒肿又名睑缘疖,中医称为针眼,为睫毛毛囊部皮脂腺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发生在屈光不正、慢性结膜炎或体质虚弱、有肠寄生虫等患者。
由于脾胃蕴积热毒,上攻于目,或因病后余邪未清,热毒隐伏,气血凝滞,毒邪结聚,上攻于睑,热毒盛则睑缘疖腐烂破溃。治疗采用清热解毒通腑,佐以活血散结等。——本文摘自《医案丛刊 眼病》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