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男,51岁,伐木场干部。初诊:1973年11月25日。自述从元月起,右侧臀部至小腿转筋跳痛频发,痛如刀割,身汗出,间隔2~3分钟一次,觉患肢灼热,喜触冷物,水袋冷敷,痛势可减,否则疼烦不堪。不欲饮食,夜难入寐。经肌注维生素B12、B1,以及中药息风通络及针灸治疗,未得缓解。现转筋疼痛未减,反增右下肢屈曲难伸,需扶杖而行。右侧腹股沟扪及两个鸡卵大包块,胀坠作痛。舌苔白,脉沉弦而涩。病属寒湿痹证,兼厥阴寒疝,寒湿已有化热趋势。先拟柴胡桂枝汤加味。
柴胡12g 桂枝10g 黄芩10g 潞党参18g 炒川乌10g 焦山栀10g 炒橘核10g 荔枝核10g 杜仲24g 续断10g 怀牛膝10g 甘草6g
二诊:1974年1月10日。服上方24剂,服至4剂时,痛热减轻,发作间期延长,可弃杖行走几步。服至7剂时,右腹股沟包块变软;至15剂时,包块仅存1枚;服至20剂时,所余包块缩至核桃大小,肢节烦热减轻。右下肢仍时转筋疼痛,舌苔白,脉弦涩。拟养血通络、除湿宣痹治之。
当归10g 炒白芍10g 熟地黄15g 川芎6g 台乌药10g 苍术10g 薏苡仁24g 怀牛膝10g 独活10g 海桐皮10g 红花10g 木瓜10g 生甘草6g
三诊:3月23日。服上方46剂。服至8剂时,痛势大减,转筋每3~4小时发作一次。服至46剂时,包块消除,右下肢能伸直,已不烦热,弃杖行走,能食眠安。尚腰膝乏力,右侧小腹隐痛,舌苔白,脉象弦涩。治仍拟养血通络、除湿止痛,佐以强筋壮骨。
当归10g 川芎6g 白芍18g 熟地黄15g 苍术10g 薏苡仁15g 怀牛膝10g 海桐皮6g 红花10g 小茴香6g 独活10g 桑寄生18g 续断10g 甘草10g
病员于1979年来蓉探视,告知服3诊处方37剂后,病始痊愈,此后未复发。
按:该病员多年在军队及伐木场工作,野外作业时易遭寒冷雨湿,痹气袭入,凝滞经脉,气血不通,故痹痛、屈伸不利。寒湿深入下焦,流窜厥阴肝经,气寒血凝,聚而成疝,腹股沟处长包块,坠胀疼痛。久之寒湿有化热趋势,以邪在厥阴,易成寒热交错之证。因而出现患肢喜冷、烦躁汗出。初诊以柴胡桂枝汤和解内外,疗肢节烦疼,清厥阴郁热,加辛热气雄的川乌直入经络,温经逐寒,芍药、甘草柔肝缓急止痛,小茴香、橘核、荔枝核驱散肝经寒凝,杜仲、续断、怀牛膝补益肝肾,俾下焦阳气渐复,阴寒消散,厥阴郁热亦得清理,诸症递减,即转而养血通络、除湿宣痹。以痹证日久,未有不伤损气血者,一味温燥,有伤血耗气之弊,故以四物汤加红花养血通络,配海桐皮、独活、桑寄生、续断、怀牛膝补肝肾、强筋骨、宣痹活络,苍术、薏苡仁、木瓜除湿疗转筋,守方长服,终使气血复旺,痹证得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