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某,女,42岁,干部。初诊:1978年9月26日。患高血压已10余年,高时达240/130mmHg,近两年出现心累、心悸、气短,胸前区刺痛。近两月病情加重,一日晕厥数次,血压160/110mmHg,行路不稳,心慌、气短尤甚,胸膺闷胀疼痛,放射至肩背,心绞痛发作频繁,每次数分钟。全身乏力,头顶时感胀痛,时有冲热。舌体强,说话困难,右手足麻木。颜面浮肿,唇绀,失眠多梦,纳食少,便溏,舌质淡,中有裂纹,边有齿痕,苔薄白少,脉虚细无力,关部微弦。脉症合参,乃心气亏虚,心血瘀阻,兼肝肾精亏,虚阳上浮,肝风欲动。急予益气养心、活血通瘀,佐以平肝潜阳法治之,用生脉散加味。
白晒参6g 麦门冬18g 北五味10g 丹参24g 川芎6g 红花6g 降香6g 郁金10g 鸡血藤18g 山楂15g 石决明(先煎)30g 夏枯草18g
二诊:10月5日。前方服至6剂,心慌心悸、头昏、肢麻明显减轻,胸痛数日未发。近日因感冒停服上药。喉痒干咳,排痰困难,微汗出,用桑菊饮加味2剂,愈后续服前方。
三诊:11月6日。连服20剂,心累心悸,短气头昏大有减轻,1个月来胸痛未发,纳食增加,精神好转,浮肿消失,睡眠转佳,血压下降到140/98mmHg,尚感耳鸣,眩晕,仍以前方加减。
红参4.5g 生黄芪24g 麦门冬18g 北五味6g 生地黄15g 首乌片24g 玉竹24g 白蒺藜10g 黑芝麻10g 生甘草3g
嘱患者注意饮食,勿令过饱,怡性情,节郁怒,配合调养。
四诊:1980年9月10日。2年来守服前方,前后共服300余剂。
血压恢复正常,诸症若失,精神增,眠食好,能胜任较繁忙工作,心电图、脑血流图检查均趋于正常。现尚感右肩胛酸胀,有时小腿抽筋,夜汗较多,舌质淡有裂纹,脉细缓。投养心柔肝、疏络安神数剂而安。
熟地黄18g 麦门冬10g 龙眼肉10g 枣仁12g 柏子仁12g 菊花10g 丹参18g 白芍18g 丝瓜络10g 牡蛎(先煎)18g 木瓜10g 甘草6g按:本例气阴不足而络脉瘀阻,表现出系列胸痹证候,兼之下元亏虚,肝木失养,而致阴虚阳浮,肝风欲动,出现眩晕、行路不稳、心悸失眠等症。如不及时治疗,可致心痛不救或肝风鼓动,发为大厥,或遗留偏枯痿废之症。治疗重点仍在于养心通络,佐以补益肝肾、潜阳息风。医者能谨守病机,得效后守方不变,患者亦能坚持长服,两相配合,如此重症,竟获痊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