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某,男,63岁,成都部队后勤干部。初诊:1983年6月6日。患慢性支气管炎近30年,10年前出现肺气肿,1981年起,病情加重,气短喘促,呼吸艰难,经西医检查为较严重肺心病,曾多次入院治疗,效果不显。目前,在室内轻微活动或洗脸、如厕等,均感行动困难,静坐时亦气短不续,常需吸氧维持。痰稠黏,咳咯费力,常痰鸣气喘,头额汗出,心悸觉空,胸胁隐痛,声音嘶哑,眠差多梦,大便燥结,数日或一周一行,口干乏味,食欲不振,厌油,夜尿频,约4~5次。舌质暗红少津,苔中、后部干腻,脉浮虚弦数,寸部明显,两尺不足。
辨证为阴虚痰喘,乃肾精虚亏,肺气不足,肾气不纳,痰热上壅,下虚上实之故。遵王士雄肺肾同治法,拟补益肺肾、化痰肃降并进。
白晒参10g 麦门冬12g 玉竹10g 石斛18g 川贝母10g 天竺黄10g 肉苁蓉12g 当归10g 枸杞子18g 紫石英(先煎)18g 冬瓜仁10g 首乌片18g 楮实子18g 女贞子18g 制龟板(先煎)18g 枇杷叶10g
6剂。
复诊:6月21日。服药后气短喘息明显好转,吸氧减少,能短距离散步,室内活动不感困难,大便虽艰,但转为每日或隔日一行,夜尿减少,汗出稍敛,但咳时仍额汗如淋,痰黏稠难出(患者咳痰历来十分艰难,常需服大量五味子汁或吸烟刺激,用力咳咯,方能排痰少许),脉象较前平和,舌质尚红燥、少津。仍以滋填肾精、固纳下元,合益气养阴、润肺化痰、宣肃肺气,上下同治。
白晒参10g 广百合24g 麦门冬12g 玉竹10g 知母10g 川贝母10g 肉苁蓉12g 枸杞子18g 桑白皮10g 怀山药18g 牛蒡子10g 甘草3g 地骨皮10g
6剂。
服上方10剂,诸症大减,气短喘息基本平息,停止吸氧,能进行一般活动而不感心累,咳痰利,已无黏痰,虚汗收敛,舌、脉象转好,精神亦佳。后以培土生金、滋肾润肺法调理善后而安。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