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虚喘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虚喘的中医辨证治疗方剂,名老中医治疗本虚标实之喘证,

2022-11-16 15:00:44  阅读 175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张某,男,66岁,省财政厅干部。初诊:1980年3月12日。患者素有肺心病史,每值冬季即咳喘,今冬尤剧,在某医院已住院治疗2个月,病势未缓(已下病危通知)。目前咳嗽喘急,胸闷心悸,痰稠黏难出,唇绀,每日需吸氧气。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而干,脉左弦大,右细软无力。此为上盛下虚,本虚标实之证,肾虚精亏而木火刑金,痰热壅肺,肺气不降。急则治其标,先拟清热化痰、降气平喘。

张某,男,66岁,省财政厅干部。初诊:1980年3月12日。患者素有肺心病史,每值冬季即咳喘,今冬尤剧,在某医院已住院治疗2个月,病势未缓(已下病危通知)。目前咳嗽喘急,胸闷心悸,痰稠黏难出,唇绀,每日需吸氧气。小便短少,下肢浮肿,大便干结。舌质淡红而干,脉左弦大,右细软无力。此为上盛下虚,本虚标实之证,肾虚精亏而木火刑金,痰热壅肺,肺气不降。急则治其标,先拟清热化痰、降气平喘。

一篇读懂(虚喘的中医辨证治疗医案)虚喘的中医辨证治疗方剂,名老中医治疗本虚标实之喘证,

旋覆花(包煎)10g 马兜铃10g 紫菀10g 白前根10g 桑皮10g 天花粉18g 石斛12g 苦葶苈 4.5g 枇杷叶10g 大枣10g 海蛤粉18g 青黛45g

3剂。

二诊:服上方后,咳嗽大减,喘息气急好转,已不需吸氧气,可以平卧,吐痰较畅。惟小便尚少,下肢和颜面仍浮肿,继予肃肺化痰、降气行水之剂。

炙紫苑10g 白前根10g 冬瓜仁12g 生薏苡仁18g 川贝母10g 海蛤粉18g 生桑皮10g 芦根30g 通草10g

3剂。

三诊:浮肿消减,小便增多,心累气短续有好转,饮食有增,但时有烘热,午后颧面发红,痰多舌淡,苔中、根部腻,脉虚细,两尺尤弱。乃下元亏虚,肾气不纳,虚阳上浮之象,于前方中加入益肾纳气、潜阳利痰之品。

生桑皮10g 薏苡仁18g 紫菀10g 冬瓜仁12g 川贝母10g 麦门冬18g 枸杞子18g 虫草6g 胡桃肉3个 生龙骨(先煎)18g 生牡蛎(先煎)18g

8剂。

另以人参切为细小颗粒,每日吞服2次,每次3~5g。

此方服完4剂后,烘热面赤完全消失;又去龙骨、牡蛎,加补骨脂菟丝子,再服4剂后,咳喘已平,心累气短愈,脉舌均有明显好转,稍加调理而痊愈,并恢复工作。

按:上两例诊断为本虚标实之喘证,证见痰热壅阻,肺失清肃,又兼下元亏虚,肾气不纳。赵守真在《治验回忆录》中说:“证为浊邪泛于上,真阳衰于下,乃上盛下虚之危候,固当以降浊扶阳为治。若专事祛痰、顺气以治上,则足以伤正而损阳;若温阳补肾以治下,则有痰结闭脱之可虞。”一般来说,实喘由于肺气壅阻,祛邪利气则愈,治疗较易;虚喘为气衰不足以息,根本不固,每兼实邪,较为难治,多宜肺肾两顾治之;或宣肺利痰,待痰开气行,再合补气纳肾、扶正祛邪,以治根本,对于反复发作,经年不愈之哮喘,每获良效。方中人参不入煎剂,而以颗粒吞服,取其缓缓发挥药力,而无滋凝痰浊之弊,此出王孟英之法,亦甚效。

——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20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