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某,男,51岁,驾驶员。初诊:1982年4月3日。主诉:排尿困难、小便频而艰涩已4月余,近年更夜尿失禁。从1981年11月以来,即感夜尿次数增多,尿量甚少,每晚小便7~8次,甚至10余次,最多时达20余次,不能入睡,白天亦尿意频频,少腹坠胀,排尿无力,余沥不尽。西医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连续使用庆大霉素、磺胺、克念菌素治疗2个多月,未缓解,于上月经某医院检查,小便中仍见红细胞、化脓球菌和白细胞,膀胱镜检发现尿道口狭窄、膀胱残余尿较多、右侧壁充血水肿、前列腺左右侧叶肥厚。建议手术治疗,患者未能接受,转求中医治疗。现时小便仍频坠涩胀,少腹隐痛,坠引腰脊,溺后余沥不尽,有时不能自禁,夜间尿床,小便短赤,有烧灼感,头昏,气短,乏力,动则多汗,下肢及头面浮肿,口涎腻乏味,渴不欲饮,舌质微红、苔薄黄腻,脉象左右均虚缓无力。辨为气虚兼湿热之气淋,因气虚下陷,膀胱气化失司,则小溲不利、少腹坠胀、排解无力,甚者失禁遗溺,更兼郁火夹湿,壅滞膀胱,阻滞气机,故急迫作胀、小便艰涩而痛、余沥不尽。法当补益中气,举其虚陷,合以清解疏利之品,涤除膀胱湿热,拟补中益气汤加味。
黄芪18g 潞党参18g 焦白术10g 当归10g 升麻6g 柴胡6g 陈皮6g 黄柏10g 知母10g 怀牛膝10g 车前子(包煎)10g 甘草4.5g
4剂。
二诊:4月10日。气短好转,小便次数明显减少,夜尿减至4~5次,少腹坠胀减轻,小便烧灼感消除,但小便时仍涩滞疼痛,小便镜检尚有红细胞少许。气滞不行,日久必有瘀血阻滞,乃宗前法,于大剂补中益气中加入活血破瘀之品,以通利肾关。
黄芪45g 潞党参30g 升麻10g 柴胡10g 焦白术10g 丹参24g 桃仁10g 莪术12g 赤芍6g 黄柏6g 车前子(包煎)10g 甘草6g 4剂。
三诊:4月26日。服上方6剂后,坠胀、疼痛基本消除,小便亦较通利,惟溺后余沥未除,白天尿少而夜晚4~5次,仍有失禁,四肢不温,下肢浮肿明显,舌淡苔白,脉沉弱。此中气渐复,湿热壅滞渐消,但膀胱气化不足,津液摄纳、布化失司,当升举中气、化气利水,前方合五苓散,令膀胱气化畅达,则水液敷布有权。
潞党参30g 黄芪45g 焦白术10g 柴胡6g 升麻6g 当归10g 陈皮10g 桂枝10g 猪苓10g 泽泻10g 茯苓18g 甘草3g
4剂。
四诊:5月4日。药后小便清长,次数恢复正常,无异常感觉,夜尿1~2次,无失禁和余沥坠胀感,头面和下肢肿消失,小便镜检已完全正常,气短、头昏、多汗明显好转,患者述及已阳痿半年,乃于补中益气汤中加温肾固精之品,脾肾双补。
潞党参30g 黄芪45g 红参6g 焦白术10g 升麻6g 柴胡6g 茯苓12g 小茴香10g 补骨脂12g 益智仁10g 上桂4.5g 当归10g 陈皮6g 甘草3g
配合肾气丸调服半月,病遂痊愈。
按:本例前列腺炎及肥大,属中医气淋范畴,治疗以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贯穿始终,随证加减而奏效。《医宗必读》谓“气淋有虚实之分”,实者多为气郁所致,虚者气虚而膀胱气化不行。本例证治关键在于认清小便涩胀、余沥频坠皆中气虚陷所致。清阳不升,气化不及膀胱,症见少气、频坠;浊阴不降则淋闭短涩。《内经》说:“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以大剂补中益气升举清阳,为治本之图,针对溺黄短赤、灼热胀痛、苔腻舌红,加清利湿热、疏利小便之知母、黄柏、牛膝、车前子,寓通利清疏于补气升清之中。本病日久多有瘀血阻滞,继而加入活血通瘀之丹参、桃仁、莪术之类,涤除血分瘀结,后又配合五苓散化气行水、升清降浊,最后以温阳补肾合益气固中巩固治疗,乃收全功。本文摘自《宋鹭冰60年疑难杂症治验录》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