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仲景经方乌梅丸组方)张仲景的乌梅汤方剂,张士卿教授运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白塞氏病经验,

2022-11-16 21:42:52  阅读 220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张士卿教授是首批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师从于中医儿科大家王伯岳、甘肃省《

张士卿教授是首批甘肃省名中医、主任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博士生导师,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医学(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师从于中医儿科大家王伯岳、甘肃省《伤寒》名家于己百、《内经》名家周信有等。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四十余年,学验俱丰,临证常加减化裁活用经方,并吸收时方、验方之所长,对很多疾病的治疗均获良效。笔者有幸跟随张老师学习,现将其用乌梅丸加减治疗白塞氏病的经验加以整理,介绍如下。

案例:

魏某,男,30岁。就诊日期:2014年7月12日。主诉:反复发作性口腔溃疡5年余。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口腔溃疡,伴有疼痛,影响进食,溃疡发作时四肢及小腹脐下暗红色斑丘疹,间断服用强的松(每日2片)及中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自觉疲乏,平素排便不畅,腹胀,纳呆,频矢气。检查:下唇、咽后壁、舌根部白色溃疡,色淡,边缘不整齐,表面覆盖淡黄色分泌物,四肢及小腹脐下三寸处有1×1 cm大小的暗红色斑丘疹(结节性红斑),舌淡苔白润,左脉沉弦细无力,右脉滑数。中医辨证:狐惑病。西医辨病:白塞氏病。证型:厥阴体用两虚,脾寒胃热,升降失调。治法:暖肝散寒,温脾清胃,健脾燥湿。处方:乌梅10g,川椒3g,细辛3g,制附片10g(先煎),党参15g,当归15g,黄柏6g,生薏米15g,黄连3g,桂枝6g,干姜6g,炙甘草10g,青黛6g(包煎),孩儿茶6g,鸡内金10g,焦三仙各10g。七剂,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用。

二诊,2014年7月19日。自诉溃疡愈合,排大便不畅(患者每日仍自服强的松1片),舌淡苔白,左脉沉弦细稍有力,右脉滑数。处方:乌梅15g,川椒3g,细辛3g,制附片10g(先煎),党参15g,当归15g,黄柏6g,生薏米15g,黄连3g,桂枝6g,干姜6g,炙甘草10g,青黛6g(包煎),孩儿茶6g,内金10g,焦三仙各10g,白芷6g,陈皮6g,枳壳10g,莱菔子10g。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三诊,2014年7月26日。自诉服药后腹部有凉感,排便稍通畅,四肢及小腹暗红色斑丘疹消失,嘱停用强的松,舌质略偏红苔薄白,左脉弦稍有力。处方:乌梅20g,川椒3g,细辛3g,制附片10g(先煎),党参15g,当归15g,黄柏6g,生薏米15g,黄连3g,桂枝10g,干姜10g,炙甘草10g,青黛6g(包煎),孩儿茶6g,内金10g,焦三仙各10g,白芷6g,陈皮6g,枳壳10g,莱菔子10g。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分析:

白塞病以口腔溃疡、外阴溃疡、眼炎及皮肤损害为特征的慢性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及病原体感染有关。此病与《金匮要略》中的“狐惑”病颇为相似,多由湿热化生虫毒、循经腐蚀人体所致,治以甘草泻心汤作为主方,解毒利湿。此患者中医辨证为肝阴阳两虚,脾寒胃热,升降失调,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传病之所”(《临证指南医案》)。

厥阴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阴尽阳生之脏,三阴经之枢。其病多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乘脾犯胃、扰心、侮肺、累肾。故选乌梅丸调和阴阳,温肝散寒,养血补肝,暖脾清胃,斡旋气机。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用于治疗蛔厥和寒热错杂之久利。现代常用于腹痛、头痛、呃逆等证,属于寒热错杂者,疗效卓著。

方中乌梅酸涩,主入肝脾经,具有生津和胃,敛肺安蛔之效,《药鉴》云:“收敛肺气,扫除烦热,安心调中,治痢截疟,生津止渴,消痰益精”,《本草害利》载有“肝以酸为泻,而又以本味,为补肝胆猛将”。配炙甘草,酸甘化阴,以补肝体;配黄连,酸苦泄热,以清肝血不足及肝阳虚气郁所化之热。

川椒辛热,归脾胃经,温中燥湿,散寒止痛;细辛辛温,温肺散寒;制附子辛甘大热,纯阳燥烈,走而不守,具有温补脾肾,散寒祛湿之效,温通开散,无所不到;干姜辛热,偏入中焦,守而不走,温中散寒,燥湿消痰。四药皆大辛大热,畅遂肝木,温养肝阳;配炙甘草则辛甘化阳,以助肝用;配党参则温补结合,寓“内生之寒,温必兼补”之意;合连柏,则辛开苦降,调和肝脾,诚如《温病条辨?下焦篇》所载 “乌梅圆方,酸甘辛苦复法。酸甘化阴,辛苦通降,又辛甘为阳,酸苦为阴”。

桂枝辛甘温,外以解表,内可温通,表里同治,此外,其色赤入心,温养心阳。心为肝之子,“心旺则气感于肝,子能令母实”(《千金药方》),间接补益肝阳。当归血中气药,补血活血,养肝润燥,防止燥药伤津。二药合用,补肝血,通肝阳。

肝阳虚,虚寒内生,疏泄失常,不能疏土,中焦斡旋失司,脾失升清,寒湿内阻,胃失和降,火热内生,故用连柏清泄肝胃郁热。黄连苦寒,归心胃经,清热泻火燥湿;黄柏苦寒沉降,主入下焦,清热燥湿,泄相火;二药合用,即《小儿要证直诀》之二圣丸,清肠胃积热;兼泻肝阳虚,相火郁滞所化之热。

党参甘平,补脾益气,生津止渴,扶正祛邪,体现了“损其肝者,益其气”(《难经?十四难》)。五脏生理相关,病理相及,“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以桂枝、当归、川椒温养心阳,党参培土荣木,体现了《医宗金鉴》之隔一隔二之治。

生薏米甘淡,健脾渗湿,配制附子即《金匮要略》薏米附子散,通阳利湿。孩儿茶配青黛,乃张老师治疗口腔溃疡之药对,清肝泄热,敛疮生肌。炙甘草和中解毒,配桂枝即桂枝甘草汤,温补阳气;配干姜即甘草干姜汤,得理中之半,为回中焦阳气之轻剂。

二三诊在主方基础上,随证加减,通畅腑气,利湿清热,给邪以出路。服用中药21剂,口腔溃疡愈合,结节性红斑消退,嘱患者勿食辛辣刺激之物,保持心情舒畅。

诸药配合,养肝血,温肝阳,扶中土,泄胃热,正如秦伯未在《谦斋医学讲稿》说:“肝脏本身阳虚,即生理方面的肝阳不足,所以呈现功能衰弱,属于虚寒。治疗虚寒,应在补‘体’之中加入温养,不同于受寒的专用辛温通养”,“肝阳本身虚的,必须温养以助其生发的能力”。全方酸苦辛甘并用,辛开苦降,肝脾同调,寒热同施,夑理阴阳,扶正祛邪。可以认为乌梅丸是属于中医“和法”范畴,调和阴阳、气血、脏腑,使其中正平和,而无亢历之害,张老师常说:“阴阳偏颇则为疾,纠偏救弊遵医理,合群妙用中道和,无过不及是良医”。

文章来源:延边医学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334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