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荒生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尪痹经验举隅

2022-11-16 22:29:48  阅读 157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张荒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尪痹的经验,并探索其遣方用药的规律、特色,系统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摘 要】 文章介绍了张荒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疗尪痹的经验,并探索其遣方用药的规律、特色,系统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

【关键词】 尪痹;中医药疗法;柴胡桂枝汤;经验;张荒生

张荒生教授从事中医药治疗风湿病研究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为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笔者有幸成为其师承弟子,伺诊左右,得以体会其遣方用药之精微,受益良多。张荒生教授多年来善用经方治疗各种风湿病,尤其在尪痹的治疗上颇有特色,采用柴胡桂枝汤加减化裁,疗效显著。现仅就张荒生教授运用柴胡桂枝汤治痹经验,介绍如下。

  1 湿热瘀阻证

尪痹在急性发作时,往往出现关节肿热疼痛加剧,甚至出现全身症状。这类患者在临床最为多见,每见此证,张荒生教授多用柴胡桂枝汤加白虎汤化裁治疗。

患者,女,46岁,因反复四肢大小关节肿热疼痛1年,加重1周就诊。近1年来,患者反复出现关节肿痛,以手指及腕踝关节为甚,在外院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予以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时有反复。1周前患者又发现四肢多关节肿痛,双腕、膝、踝关节肿热明显,掌指关节肿痛,屈伸不利,关节灼热,周身畏寒,口干,烦闷不安,夜间疼痛明显,晨僵2 h;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处方:柴胡10 g、黄芩10 g、桂枝10 g、白芍10 g、生石膏(先煎)40 g、知母10 g、苍术10 g、黄柏10 g、青风藤10 g、忍冬藤30 g、连翘15 g、滑石(包煎)10 g、白茅根30 g、车前草15 g、全蝎10 g、地龙10 g、炙甘草6 g。

湿热瘀阻证型的尪痹,多表现为病情较重,疼痛明显,屈伸不利,关节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或有体温升高。张荒生教授认为,此证尤当重用生石膏,直折病势,视热邪之轻重,酌情调整生石膏的用量,可用至60 g或更大量。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为其治疗湿热痹常用之品,连翘气味芳烈而性清凉,故气分之热皆能已,对于关节发热明显者尤为适宜。部分患者会出现全身畏寒但关节肿热明显,张荒生教授认为,畏寒并非虚寒之象,而是阳气被郁之征,不宜用乌头附子温经散寒,当以利湿为要,需用滑石、车前草之属,湿邪去,阳气之郁散,畏寒自去。白茅根为张荒生教授喜用之品,不仅可利湿热,还可清血分之热,关节红热尤宜。

  2 寒湿痹阻证

尪痹缠绵难愈,多因湿邪为患,痰湿体质的患者易发关节肿胀,往往关节发热不明显,张荒生教授习用柴胡桂枝汤合乌头汤化裁治疗。

患者,女,63岁,因关节疼痛5年,现加重1个

月就诊。5年前,患者关节疼痛,时有肿胀,近1个月来,关节肿胀加重,尤其以膝踝关节为甚,关节冷痛,活动受限,局部畏寒明显,得寒痛剧,得热痛减,皮色不红;舌胖,舌质淡暗,苔白腻或白滑,脉弦滑。处方:柴胡10 g、桂枝10 g、白芍10 g、党参10 g、川乌(先煎)10 g、黄芪30 g、麻黄6 g、细辛3 g、干姜6 g、露蜂房10 g、大腹皮15 g、茯苓皮15 g、薏苡仁30 g、防己10 g、白术10 g、炙甘草6 g。

寒湿痹阻型尪痹主要表现为关节肿胀,发热多不明显,患者畏寒症状突出,故用乌头汤温经散寒,利湿通痹。乌头为疗痹良药,对于关节畏寒的症状尤为适用,佐以麻黄、细辛、干姜疗效更显著。大量运用利湿化浊之品尤其是大腹皮、茯苓皮,薏苡仁性温和而化湿效佳,久用大量方见功效。白术健脾而化湿,黄芪益气而利水,脾土健运,标本兼顾,湿浊可消,关节肿胀易除。防己除湿而蠲痹,本方暗合防己黄芪汤之意,益气利湿,对于下肢关节肿胀尤其适用。乌头与半夏相反,故柴胡桂枝汤中的半夏略去不用。

  3 痰瘀痹阻证

患者长期患病,关节肿胀反复发作,逐渐出现关节的变形,屈伸不利,生活能力低下,张荒生教授惯用柴胡桂枝汤合桃红饮化裁治疗。

患者,男,67岁,因关节肿胀疼痛变形20年就诊。近20年来,患者反复出现关节肿胀,后四肢关节逐渐出现变形,尤其以双手掌指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为甚,双膝肿胀变形,活动困难;舌暗紫,苔白厚腻,脉沉细涩。处方:柴胡10 g、黄芩10 g、桂枝10 g、白芍10 g、党参10 g、桃仁10 g、红花10 g、川芎10 g、当归10 g、威灵仙10 g、胆南星10 g、白芥子10 g、全蝎10 g、蜈蚣2条、天龙10 g、黄芪15 g、青风藤10 g、炙甘草6 g。

关节肿胀变形是尪痹治疗的重点和难点,预防关节变形是治疗的方向,一旦出现关节变形,如何阻止关节的进一步破坏是临床必须解决的问题。张荒生教授本着久病多瘀,怪病多痰的原则,扶正固本,化痰通络。此处之痰,非普通的痰浊,陈皮竹茹不可化;而是顽痰,胶泥于经络关节,非南星、白芥不化。此处之瘀,非通常的瘀血,丹参、当归不可通;而是败血,瘀滞于肢节络脉,非虫蚁搜剔不去。张荒生教授在此证的治疗上注重虫类药物的运用,尤其是全蝎、蜈蚣为必用之品,通络效果好,止痛疗效佳,配合天龙、地龙、露蜂房亦可。

  4 阴虚痹阻证

尪痹为反复发作性疾病,病程长,耗伤人体气血阴阳,久病患者多出现体虚的症状,其中阴虚痹阻的患者在中南地区较为常见,张荒生教授每用柴胡桂枝汤合清骨散加减治疗。

患者,男,56岁,因反复关节疼痛13年,低热3个月就诊。患者13年前出现关节肿热,活动受限,在当地医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其后间断治疗。3个月前患者出现不明原因低热,体温波动于37.5~38.5 ℃,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入夜尤甚,手足脚心发热,易汗出,形体消瘦,心慌,舌红苔少,脉细弱。处方:柴胡10 g、黄芩10 g、桂枝10 g、白芍10 g、党参10 g、知母10 g、黄柏10 g、生地黄10 g、胡黄连10 g、银柴胡10 g、鳖甲(先煎)10 g、青蒿10 g、地骨皮10 g、秦艽10 g、桑椹10 g、石斛10 g、炙甘草6 g、大枣10 g。

尪痹患者病久,往往出现气血阴阳的虚弱,临证尤当细辨阴阳。南方患者因地缘所致,偏于阴虚者尤为多见。本例患者即为阴虚内热的证型,患者长期低热,耗伤阴液,故见形销骨立,五心烦热,故张荒生教授采用加减清骨散,滋阴清热。方中地骨皮、胡黄连、知母善清伏里之热;青蒿、秦艽能宣热出于肌表;清骨蒸潮热,佐鳖甲滋阴潜阳,补益肝肾,又引诸药入里,加以桑椹、石斛滋阴之功益甚。张荒生教授强调,痹证本为阴邪,湿性较甚,滋阴的同时不可恋邪,用上方尤适于阴虚内热之痹证。

  5 小结

柴胡桂枝汤出于《伤寒论》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主要用于太阳少阳合病引起的发热恶寒、肢体疼痛等症的治疗。张荒生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深感经方治疗风湿病疗效卓越,尤喜柴胡桂枝汤。张荒生教授深研146条,从 “肢节烦疼”悟得该方可治尪痹。考《说文解字》曰:“烦,犹剧也。”所谓烦疼,是言疼痛之剧烈。患者四肢关节疼痛难忍以致烦躁,说明邪气已由少阳“气分”进入少阳“血分”,气血痹阻以致“肢节烦疼”。小柴胡汤疏达气分,桂枝汤通行血络。柴胡桂枝汤既能解太少之邪气,还能理气机,通血痹,气血同调,实为治气血同病的良方。阴阳不和,正虚邪盛贯穿了尪痹各证型的病机。湿热瘀阻型为邪实盛为主的证型,故以驱邪为要,柴胡、黄芩仍嫌不足,又佐以白虎剂;同时本证还有营卫不和之症,畏寒、体虚,故用桂枝汤和其气血。寒湿痹阻证为正气不足,寒湿留滞,故予桂枝汤匡扶正气,柴胡剂则减黄芩,避其寒性,佐乌头剂温经利湿。张荒生教授指出,小柴胡汤中柴胡驱邪,炙甘草扶正,充分体现了该方正邪兼顾,调和少阳之意,临床去黄芩仍不离小柴胡汤的宗旨。痰瘀痹阻证及体虚痹阻均为尪痹日久,体虚驱邪无力,导致痰瘀阻滞经络,留于肢节。焦树德教授命名尪痹时,就抓住了该病日久出现的“诸肢节疼痛,身体尪痹尪羸”的特点[1]。形气不足,故用柴胡桂枝汤通达血络,畅行气机,扶助正气,有利于尪痹的恢复。尪痹证延日久,正虚邪恋,瘀血痰浊交阻,留于肢节,如油入面,胶着难解[2]。张荒生教授多用虫类药物,通络搜剔,各证型均予选用,以提高疗效。运用经方不可拘泥于经方所述病证,应谨守经方立方之本,灵活化裁,方能治疗临床诸多疑难病证。

  6 参考文献

[1]焦树德.跟名师学临床系列丛书:焦树德[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90.

[2]朱良春.中医临床家朱良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8.

文章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353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