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笔者对黄连汤在治疗脾胃病方面的实验研究、临床研究进行了综述。结果显示黄连汤可调解寒热,温中止痛,有效修复受损的胃肠粘膜,改善脾胃功能,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参考文献10篇。
【关键词】黄连汤;脾胃病;临床研究;综述
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太阳病篇173条中说:“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黄连汤由黄连、甘草、干姜、桂枝、人参、半夏、大枣组成,是治疗脾胃系疾病中属上热下寒证的代表方剂[1]。本方能够清上温下,宣通阳气,具有和表清热、降逆止呕、温中散寒、调和脾胃的作用。在黄连汤的基础上加减药物,以治疗脾胃疾患,能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因此,黄连汤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笔者通过整理1990-2012年有关文献,对黄连汤治疗脾胃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1 实验研究
1.1保护胃黏膜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方中黄连、半夏、干姜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能够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并可止痛止呕;桂枝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党参、炙甘草、大枣则有解除平滑肌痉挛,缓急止痛的功用,因其类激素的抗炎镇痛功效,能够增加胃黏蛋白的含量,可以显著降低溃疡指数,具有抗胃溃疡的作用,是一个有效的胃黏膜保护剂。党参、炙甘草、大枣通过加强胃黏膜、黏液的屏障保护作用,促进黏膜细胞的再生、修复,以及胃黏蛋白的分泌及合成,从而加快溃疡的愈合过程。
1.2抗幽门螺旋杆菌作用
陈芝芸,项柏康[2]在对100味中药对幽门螺旋杆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发现,黄连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高度的抑菌作用。王绪霖等[3]对200种中药进行幽门螺旋杆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发现其中38种中药对幽门螺旋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以黄芩、黄连的抑菌作用最明显。
1.3双向调节胃肠运动
史琪荣等[4]通过研究黄连干姜药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和血清胃泌素的影响发现,黄连干姜配伍能够对胃肠起到调节作用。当小鼠的胃肠功能状态处于抑制状态时,可以促进胃排空及小肠蠕动,而对正常机能下的胃肠运动无明显作用,表明黄连干姜配伍后能将失衡状态的胃泌素水平调节到平衡水平,从而间接证明黄连汤而对偏抑或偏亢机能状态下的胃肠运动则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2 临床研究
出于经济方面考虑,人参价格较贵,现代临床运用黄连汤时一般以党参替代人参。诸多学者在临床中以黄连汤为主方,加减治疗脾胃病中属上热下寒证者,均取得了较好疗效。
冯文萍[5]以黄连汤加减应用治疗胃痛患者60例,其中痊愈:9例,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胃镜复查证实病症完全消失,胃镜复查局灶病变明显改善。显效:18例,上述症状明显改善,发病时间较原来间隔延长。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结论:黄连汤可有效缓解胃痛症状。
蔡柏[6]在临床中观察黄连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将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应用黄连汤(人参用党参代替)加减治疗,对照组应用果胶秘胶囊加吗丁琳治疗。30天后通过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胃镜检查判断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对照组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得到结论:黄连汤加减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方剂之一,其疗效比单纯应用果胶秘胶囊加吗丁啉好。
李垚、姜莉芸、吴文笛等[7]观察加减黄连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该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给予黄连汤加西药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疗,4周后通过复查胃镜并观察临床症状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7%(胃镜观察9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8%(胃镜观察75%),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黄连汤加西医疗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比单纯用西医疗法有更好的疗效。
杨光成[8]以黄连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通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胃镜复查及病理病理检查的变化观察其疗效。治疗结果: 54例患者中,显效20例,有效29例,无效4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达90.7%。结论: 以黄连汤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很好的疗效。
刘丰晓[9]以黄连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患者40例,所选患者40 例均参照1989 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消化系统专业委员会南昌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试行方案)[10等诊断标准,所有观察的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其中慢性胃炎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HP阳性占92.5%;近期治愈40%;显效占32.5%;有效占20%;总有效率92.5%,HP转阴者占87.5%。结论:黄连汤有加强胃粘膜、粘液的屏障作用,可以显著加快溃疡愈合,并能很好的抑制幽门螺旋杆菌。
此外,黄连汤对于冠心病、胆囊炎急性发作、腹泻、便秘等也有很好的疗效。
3 小结
早在《素问·太阴阳明论》中已明确概括脾胃病的基本病机:“阳道实,阴道虚”,又云“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指出脾胃病多由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倦过度、寒湿内侵导致脾胃虚弱,饮食积滞中焦、痰饮内生,湿浊困脾、久之则郁而化热,形成本虚标实、上热下寒之证。黄连汤证以脾虚为本,胃实为标,也即后世常说的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脾胃同属中焦,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精津,为胃行其津液,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若脾胃运纳失职,则可出现脾运不健,胃腑失和的病理变化,因太阴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而阳明胃喜润恶燥,喜清恶热,脾易湿,得胃阳则润,胃易燥,得脾阴则润。热邪在上,胃气上逆,失于和降,故出现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寒邪在下,脾失健运,寒凝气滞,故见脘腹胀满疼痛,完谷不化等症状。因此胃、肠部位的疾患多呈上热下寒之证。此即张仲景所谓:“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仲景所说的 “胸中”是与“胃中”相对而言的,“胸中有热”指邪热偏于上,不仅仅局限于“胸中”,而应包括胃之上脘及胸膈,“胃中有邪气”指胃中有寒气,寒邪偏结于下,包括脾,下至于肠,寒凝则脾络不通,脾络不通则腹中疼痛。故以黄连汤加减,寒热并用以调节燥湿,清上温下。方中黄连苦寒,入心、肝、胆、胃经, 清热解毒,以清上焦烦热为主,为君药;干姜辛温,入脾、胃经,温中散寒,可温散中下焦寒邪,桂枝辛甘温,既能温散下焦寒邪,又能宣通上下阳气而减轻腹痛, 二者相合使寒热调和,共为臣药;配以甘温之党参、炙甘草、大枣来补脾益气,和胃安中;半夏辛温,为止呕之主药,可和胃降逆止呕,复中焦升降之职。全方相配,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清上温下,共行平调寒热、和胃降逆、升降阴阳之功。在加减上,本病初病在气,久病入血,病久必有瘀,可加丹参、三七粉以活血化瘀,加白芨、煅瓦楞子化瘀止血且制酸止痛;加皂角刺、黄芩可清利中焦湿热;加白芍、元胡可柔肝可缓急止痛;加檀香、砂仁、木香等可行气和胃。
综上,黄连汤在现代临床中用于治疗脾胃病有较好的疗效,能够保护胃黏膜,抑制幽门螺旋杆菌,双向调节胃肠运动,尤其适用于中医辨证属寒热错杂者,其加减变化当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推广。
参考文献
[1]姜建国等.伤寒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116-117
[2] 陈芝芸,项柏康,朱林喜,等.100味中药对幽门螺旋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药研究,1996,7(1): 25-26
[3] 王绪霖,缴稳玲,吕宗舜,等.抑制幽门螺旋菌中药的初步筛选[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4,14(9): 534-536
[4]史琪荣,于少云,孙晓迪,等. 黄连干姜药对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和血清胃泌素的影响[J]. 中国药学杂志,2011,46(13):988-992
[5] 冯文萍. 黄连汤加减应用治胃痛60例临床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21(6):44-45
[6] 蔡柏. 黄连汤加减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04,36(1):14-15
[7] 李垚,郑玉.加减黄连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8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6):262-263
[8] 杨光成. 黄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54例[J]. 福建中医药,2007,38(3):35-36
[9]刘丰晓. 黄连汤治疗慢性胃炎40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6):37-37
[10] 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 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 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5):318-319
文章来源:医药界·学术版 作者:高诗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