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中医秘方验方单方汇编书籍)中医秘方验方单方汇编pdf,中医验方12则,

2022-11-16 23:49:33  阅读 143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清胆利石汤

  清胆利石汤

方药:柴胡黄芩龙胆草香附白芍甘草各10克,栀子郁金枳壳各 15克、生大黄(后下)6克。

功效:疏肝利胆,清热通下。

主治:肝胆气郁及湿热未清,胆道感染,胆石症。

用法:每日1剂。上药除生大黄外,一起放入罐中,冷水浸泡半小时后煎煮,煮沸后,放入生大黄,再以文火煮沸20分钟,即可倒出药液100毫升,再加冷水煎半小时,两次药液合并在一起,约300毫升,分早、中、晚三次各100毫升,空腹服用。

注意:生大黄有泻下作用,宜因人而异,酌情加减。初用时泻下作用明显,久用后泻下作用减轻。如服用本方2~3天后,大便次数仍很多,可减少生大黄用量或不用。一般服用本方3~7天,右上腹疼痛可减轻。本方服1个月为一个疗程。停用两周后,方可继续服第二个疗程。另外,在服药之前,要控制油腻食物的摄入。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肝胆外科主任、教授 王若东 自拟方)

  小儿久咳饮

咳嗽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证,相当于西医学所称的气管炎、支气管炎。咳嗽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比较高。任何年龄的小儿都可能发病,最多见于3岁以下。如果小儿咳嗽的时间超过半个月,可以服用久咳饮。

方药:南北沙参麦冬、炙黄芪百部、款冬、紫菀枇杷叶各10克。

功效:益气润肺,止咳化痰。

主治:长时间咳嗽,咳而无力,面色苍白,语声低微,汗出较多,干咳痰少而粘,口渴咽干。

用法:1岁以下,隔日1剂;1岁以上,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连服7~10天。

注意:服药时注意小儿舌苔,一般要求舌苔比较干净,食欲尚正常,服药期间忌生冷食物。由于南北沙参、麦冬、炙黄芪有补益作用,发热的小儿不宜服用。

(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教授 郁晓维 自创方)

  枣树皮煎水治腹泻

我女儿去年冬天有一次腹泻,用了多种方法治疗效果均不显著,后来经县中医院的老中医指点,用多年生长的枣树皮100~150克,洗净,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得到约200毫升汤液,一次服下。没想到,当天就见效了,连服两三次就痊愈了。此后,每当听到同事遇到有腹泻的情况,我就向他们推荐此方,同事服用后,均称赞此方疗效较好。

广西钟山县书香路10号 华扬

点评:腹泻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原因多种多样,如寒湿泻泄、湿热泻泄、伤食泄泻、肝郁脾虚泄泻、脾虚泄泻、肾阳虚泄泻等等,治疗泄泻当辨证用药。读者介绍的单方中,枣树皮性凉,味酸、微苦。中医认为酸可收涩,苦可燥湿,凉可清热。因此,读者介绍的用枣树皮煎水顿服(即一次服下)治疗湿盛之腹泻应该有效,对于其他类型的腹泻则可能效差。

(点评者: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中医科 晋献春)

  雄黄冰片吴茱萸治疥疮

我的同学患疥疮数日,饱受折磨,实在不忍心见到他每到夜晚那种奇痒无比的感受。于是,我凭着我所学的知识,用中药雄黄、冰片、吴茱萸各10克研成粉,取一瓶清凉油与药粉搅成膏状,让他分次涂于患处,并在涂药期间忌食腥酸辣等食物。经过3天的治疗,他高兴地对我说他的疥疮已经痊愈。

广西容县卫生学校02药剂(1)班 夏崇强

点评:疥疮又称为虫疥、癞疥疮,是一种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的皮肤病。中医认为疥疮是外受虫毒、内蕴湿热而生于肌肤。中药雄黄味辛,性温,有毒,具有杀虫解毒的功效;冰片味辛、苦,性微寒,具有清热止痛的功能,可用于治疗各种疮疡;吴茱萸味辛、苦,性热,外用可治口舌生疮。所以本方外用可以治疗疥疮。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雄黄有毒,一般外用量在3~6克为宜,不能太多,更不能大面积涂搽及长期外用,以防止从皮肤吸收而引起中毒。患了疥疮最好请皮肤科医生诊治。

(点评者: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教授 郁晓维)

  慢性咽炎方(方名咽炎一号)

方药:金银花连翘、元参(即玄参)、麦冬、桔梗各10克,乌梅、甘草各6克,胖大海3枚。

用法:先用冷水浸泡10分钟后,再用文火煎煮10分钟,煎成300毫升汤液,早晚2次分服。或用沸水冲泡后频服,或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滋阴清热。

主治:慢性咽炎、慢性扁桃体炎、慢性咽喉炎、咽神经官能症等病症,咽部出现干、痒、痰、梗、微痛者。

(详见《广西中医药》1984年第3期16页)

  小儿多汗方(方名桂枝龙骨牡蛎汤)

方药:桂枝4克,白芍9克,甘草3克,大枣5个,龙骨、牡蛎各15克(先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调和营卫。

主治:睡眠多汗症。

加减:阳气虚加黄芪、白术麻黄根,重用桂枝;气阴虚加黄芪、太子参五味子,桂枝减量。

疗效:用本方加减治疗小儿多汗54例,痊愈38例,好转11例,无效5例。

(详见《河南中医》1991年第5期26页)

  直肠脱垂方(方名益气举脱汤)

方药:人参(另炖)、升麻各10克,炙黄芪80克,乌梅3个。

用法:后3味加水6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汁,再加水300毫升,煎至100毫升,2次药液混匀,早晚2次分服;并结合外洗方:乌梅、五倍子各20克,金银花黄柏各30克,加水3000毫升,煎至2500毫升,置于盆中,待温,坐浴洗肛部,早晚各1次。

功效:补气升阳,涩肠举阳。

主治:直肠脱垂(脱肛)。

疗效:治疗脱肛14例,痊愈(脱肛完全回纳,自觉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11例,有效(脱出程度及自觉症状减轻)3例。服药一般5~10剂,最多16剂。

(详见《新中医》1987年第2期27页)

  烫伤方(方名冰片合剂)

方药:小米500克,冰片6克。

用法:取小米500克置于铁锅内,炒成炭状,加冰片6克,研为极细末,以麻油调成糊状。清理创面后,涂敷小米散厚约2毫米左右,盖上油光纸,然后用5~6层纱布覆盖,绷带包扎固定(亦可采用暴露疗法)。开始每日或隔日换药1次,以后2~3日换药1次。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烫伤。

疗效:治疗30例。治疗后,局部症状得以迅速改善。对Ⅰ度烫伤皮肤发红或有极少小水泡者,能促进及早痊愈;Ⅱ度烫伤一般换药5~7次痊愈。

(详见《新医药学杂志》1973年第4期10页)

  痛风性关节炎方

  方1:加味二妙散

方药:黄柏,苍术,大黄,白芷,青黛。

用法:上药按2:2:2:2:1的比例磨末,过筛备用,根据病变部位及范围,取上药加入蜂蜜搅拌呈糊状,敷于患处,上面覆盖油光纸,用纱布绷带包裹,每日换药1次,3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清热化湿,通络止痛。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属火热燔灼型,多在夜间骤然发作,足部趾跖关节灼热、肿胀,刀割样疼痛,不能立地行走,局部发红灼手等。

疗效:治疗148例,总有效率达93.9%。

(详见《中医外治》1999年第1期9页)

  方2:芙蓉膏

方药:芙蓉叶、生大黄、赤小豆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按4:6的比例加入凡士林,调和为膏,每次20~30克,敷于患处。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属湿热淤滞型,多见于缓解期急性发作者,足趾关节酸胀,刺痛,缠绵不解,肢重乏力,足背肤色暗红,皮温高,拒触拒按等。

(详见吴绪平等《内科疾病外治法》,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年412页)

  方3:乌头当归

方药:川乌头、全当归、草乌头、白芷、桂皮各15克,红花10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将上药浸于白酒500毫升中,24小时后去渣取酒,再加入10瓶风油精,摇匀后装入瓶中备用。用时取3~5毫升外涂患处。每日3次,10天为一个疗程。

功效:温经活血,散结止痛。

主治:痛风性关节炎,属痰淤凝滞型,关节肿胀、僵硬或畸形,疼痛固定,扪之尤甚,患病关节附近肌肉萎缩。

(详见吴绪平等《内科疾病外治法》,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年412页)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37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