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物汤出于唐代蔺道人所著《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一书。从本方药物组成来看,它是由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的胶艾汤去阿胶、艾叶和甘草发展而来。
方药:当归、芍药、地黄、川芎各等分(药物剂量及其比例可根据具体情况调整)。
用法:每次取9克,加水220毫升,煎至150毫升,空腹热服。
功效:补血、活血。
主治:冲任虚损。如月经不调,脐腹疼痛,崩中漏下;妊娠胎动不安,腹痛下血;产后恶露不下,少腹坚痛,时作寒热。跌打损伤,淤血停滞;久病入络,血循障碍,以及一切与血分有关的病症。
全方均为调血药物组成。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有补血、活血的功效。但当归身和当归尾作用不同。当归身长于补血,当归尾则善于活血;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的功效。芍药有白芍、赤芍之分,二者功效不完全相同。白芍长于养血敛阴,而赤芍则是活血止痛;地黄有熟地黄、鲜地黄和干地黄3种。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有养血滋阴、补精益髓的功效;鲜地黄长于清热凉血,干地黄则善于滋阴凉血。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为血中气药,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这四味药共同组成调血要剂,则有补血而不滞血,行血而不破血,补中有散,散中有收的奇特功效。
四物汤是调血的基本方,它既能补血,又能活血化淤,因功效突出、疗效可靠而受到历代中医的重视,成为家喻户晓的名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认为,凡是重伤、肠内有淤血者都可用该方;清代官修书《医宗金鉴》说四物汤是妇女月经生育以及一切血病的通用方。清代名医张秉成更是认为,其他补血方都是从四物汤演化而来的。由此可见,四物汤在中医方剂中的重要地位。
中医认为,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就是阴阳失调,气血不和。而血分之病变,可概括分为血虚、血淤、出血三种情况,此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相互影响而成恶性循环。例如血虚可致血行不畅,血虚可致血不守经而出血;淤血不去可致出血不止,淤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出血不止则血虚日甚,血不循经则离经而成淤血。
现代药物化学研究提示,四物汤中药物所含的微量元素,对人体血液代谢有重要作用,有不同程度的刺激生血作用。其中川芎、芍药、当归还有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同时,研究还证实四物汤能显著促进正常大鼠造血及免疫功能,并具有抗衰老作用。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及具体情况,在本方上加减:凡血淤者,可将白芍改为赤芍;血热者,将熟地黄改为生地黄;若血虚为主,则熟地黄、白芍用量宜大;以血滞为主者,川芎、当归量宜酌情增加。如今,临床上利用四物汤的加减,治疗多种病症。除了用来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黄体功能不全、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胎位不正、产后感染等疾病外,还用于治疗神经性头痛、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荨麻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瘙痒症、扁平疣、过敏性鼻炎、黄斑出血以及女性虚性腰痛等等。不过,目前临床仍以治疗妇女疾病为多。
另外,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病症采用不同加味,而形成了许多固定的名方。如桃红四物汤(四物汤加桃仁、红花,以活血破淤为主)、圣愈汤(四物汤加人参、黄芪,以益气摄血为主)、八珍汤(四物汤合四君子汤,双补气血),还有芩连四物汤、柴胡四物汤、芩术四物汤、桂枝四物汤、麻黄四物汤、三黄四物汤、延胡四物汤、荆芩四物汤、槐连四物汤、举胎四物汤、羌桂四物汤等,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