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大承气汤病例分析题)大承气汤病例分析,大承气汤的临床运用医案,

2022-11-17 00:49:53  阅读 152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所主之证必须俱备痞、满、燥、实、坚,推究其病理,缘于胃肠实滞不去,实滞不去,缘于腑气不通,腑气不通,缘于燥热内扰。治宜峻下热结。方剂组成:

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所主之证必须俱备痞、满、燥、实、坚,推究其病理,缘于胃肠实滞不去,实滞不去,缘于腑气不通,腑气不通,缘于燥热内扰。治宜峻下热结。方剂组成: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煎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方义:本方为苦寒峻泻之剂,方中大黄苦寒泻热荡实,芒硝咸寒软坚润燥,枳实、厚朴行气导滞,破结除满,四药合用可攻下实热,荡除燥热,适用于痞、满、燥、实具备之阳明腑实重证。又主热结旁流,里热实证之热厥、痞满或发狂。《素问·举痛论》云:“热气留于小肠,肠中痛,瘴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故而闭不通矣。”《景岳全书·心腹痛》云:“火邪热郁者,皆有心腹痛证”,《医学正传·腹痛》云:“热郁于内,则腹满坚结而痛…”。《时方妙用·心腹诸痛》云:“如腹胀满拒按,大便不通宜三一承气汤下之”。《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谶然汗出者,此大便已鞭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多,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苦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致大泄下。”

  一、病例举隅

杨某某,女,32岁,护士,第二胎怀孕8个月,5天来不进饮食,满腹疼痛,大便9天不解,双下肢不能支撑人体下床活动,卧床1周余,经人介绍,邀吾会诊,1987年8月12日,吾到患者家中,见患者卧床不起,病人痛苦面容,脸色潮红,腹痛难忍,已九日未更衣,烦躁不安,手足躁扰,时有谵语,发热(T38.5°C),血压:120︱86mmHg,口干,舌质红无津,脉弦紧,问病史时,曾用开塞路无效,平素身体健康,心血管糸统无异常,家属本想送上级医院治疗,但患者拒绝,我卫生院西医建议转大理市二院治疗,我认为此病例虽病情危重,但俱备痞、满、燥、实之大承气汤证,不须转院,便处以大黄15g芒硝30g﹙冲服﹚枳实15g厚朴15g生甘草5g水煎分3次服,于次日早晨,大便如羊屎,约有半痰盂钳,腹痛大减,体温正常,上述诸症均减,患者安静入睡,二日后,患者能下床活动,能进饮食,二月后顺产一女婴,女孩现已工作。

 二、病例举隅

李某某,女,16天,顺产5天内大便数次,余无异常,尔后不明不因无大便10日,呼吸困难,5天前患儿由大理市二院妇产科转儿科治疗,院方已多次下病危通知,患儿父亲是我院职工,1992年5月12日患儿父亲邀余到大理市二院儿科抱回患儿(患儿西医已无法救治,院方通知家属放弃治疗,),当晚12点多到大理市二院儿科时,患儿呼吸困难,无大便10日,腹胀大,昏迷不醒,大理市二院儿科西医曾用多种方法治疗,但未凑效,院方准备放弃治疗,患儿家属亦无望,准备抱回患儿,待我看完病历和查看患儿病情后,我认为此病例虽病情危重,但俱备痞、满、燥、实之大承气汤证,不须放弃治疗,便处以大黄5g芒硝5g﹙冲服﹚枳实5g厚朴5g莱菔子5g生甘草5g水煎分3次服(我亲自连夜回我大理市中医院配药、煨药),于次日早晨,大便如羊屎,约有半痰盂钳,随后体温正常,上述诸症均减,5天后患儿各项体征正常出院。现李某某已上大学。

  三、病例举隅

李某某,女,50岁,教师,曾患胆结石、胆囊炎(未做手术),扩张性心肌病,由于病痛纵身,活动量少,近日不思饮食,腹胀痛,七天未大便,发热(T38),汗出,面色潮红,烦躁不安,手足躁扰,口干,舌红苔黄,脉洪实,血压正常范围,异常心电图,西医诊为急性肠梗阻,2005年1月26日住大理州医院普外科保守治疗,疗效不佳,邀余诊治,我认为此病例虽急性肠梗阻,但俱备痞、满、燥、实之大承气汤证,不须手术,便处以大黄15g芒硝30g﹙冲服﹚枳实15g厚朴15g生甘草5g水煎分3次服,于次日早晨,大便如羊屎,约有半痰盂钳,腹痛大减,体温正常,上述诸症均减,患者安静入睡,二日后,患者能进饮食,五日后出院,现健在。

  四、体会

大承气汤虽有伤正之弊,但往往能救人于顷刻之间,是以临床一直沿用不断,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如:清代吴鞠通创增液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宣白承气汤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现代药理研究证明:大黄具有祛瘀生血、泻下通便改善血管脆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增强血管的收宿性,促进骨髓制造血小板,促进凝血及保护胃肠粘膜屏障,增强肠蠕动的功能;芒硝具有泻下作用和消炎作用;厚朴具有抑菌和保肝作用;枳实具有对子宫兴奋作用,兴奋平滑肌和升压作用。上述三例病例正是辨证准确、用药得当,有是证、用是药、投是方,是故如桴击鼓。大承气汤还可广泛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急性囊尾炎、流行性出血热等急腹症。

本文来源:健康必读·中旬刊      作者:李育明

附:大承气汤证临床新用解析

出处  汉·张仲景《伤寒论》

治法  峻下热结,急下存阴。

方药  组成大黄4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5枚(炙),芒硝3合。

服法与禁忌   上1味,以水1斗,先煮四物,取5 L,去滓,内大黄,更煮取2 L,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经方新用

●大承气汤配服安宫牛黄丸治疗脑溢血,症见阳明腑实出现神昏谵语,躁动不宁等症。

●大承气汤加苏叶30g,治疗肠梗阻屡攻而不下,形成硬结,故加此松解之。

●大承气汤加菖蒲12g,郁金15g,莲子心12g,治疗热结腑实之高热、神昏、谵语。

●大承气汤去厚朴易鸡内金30g,配海金沙30g,瞿麦18g,滑石20g,琥珀10g,金钱草40g,治疗肾结石。

  典型医案

病例1 患者,男,42岁。素体健康,只因外出助工,暴食后强力劳作,开始腹部小痛,稍有胀感,夜间腹痛剧烈,恶心,微恶寒,自认与受凉有关,服理中暖胃药,不见好转。翌日,腹痛依然阵作,压痛,反跳痛,不大便,不排气,恶心呕吐,吐物为腐败宿食,臭秽难闻,按脉沉迟,急诊入院。腹透:诊为完全性肠梗阻。建议手术,病人坚持保守治疗。刻诊:痛苦病面,急腹症体征已具,口干苔褐少津。

辨证:肠管燥结,腑气不通。

治法:通腑行气,峻下结实。

方药:大承气汤加味。

组成:大黄15g,芒硝6g(烊化),枳实18g,厚朴30g,广木香15g,槟榔片18g,苏叶30g(后下),水煎分2次温服。

复诊:服1剂后,肠见鸣动,小有矢气,腹痛稍缓,仍胀痛拒按,效不更方,续服1剂,便下粪团硬块,痛失,按腹松软,脉见虚缓,后以越菊、保和丸调治而安。

病例2 患者,男,36岁。素有不欲饮水,亦不口渴,体质健康,从无病恙。一日夜突发腹痛,辗转不安,额出冷汗,面色苍白,手足欠温,急诊入院。B超示:右肾结石,有少量积水。尿检:红细胞(+),少量白细胞。刻诊:痛苦面容,色苍不荣。体征:肾区叩击痛,向前阴放射。腰部酸坠,卧不敢动,体位稍有不适即疼痛剧作,舌红苔微黄,脉弦细,重按涩滞。

辨证:肾经虚热,熬石宿肾。

治法:补肾泄火,通降排石。

方药:大承气汤加减。

组成:大黄15g,芒硝5g(烊化),枳实15g,海金沙30g,滑石18g,瞿麦30g,金钱草40g,琥珀9g,冬葵子30g,鸡内金30g,石韦25g,牛膝30g。1.5剂/日,分早午晚3次温服。服药后多饮水,配合适当跳跃活动或小跑,震动结石下排。

复诊:药服5剂,肾区绞痛渐缓,自身活动尚可,痛苦面容改观。依上方连服7剂,肾区绞疼消失,惟有腰酸感,饮食生活正常。

  按语

《伤寒论》中的三承气汤是阳明腑实证的名方,确有斩关夺将,立挽急证的显著效果,虽方中药简,但力专效宏,可谓一大特色,后世临证遇胃肠有形之邪,结滞不通,腑气不行,积痹壅塞之证,可一荡而去之,真可效焉。

习医者,一谈到三承气,即知大、小、调胃,三方有何异用,当加辨别。临证中见痞、满、燥、实、坚俱全者,投服大承气;燥、实、坚而不痞满者,调胃承气汤主之;痞、满、实而不燥坚者,小承气汤主之。区别使用,每见卓效。

调胃承气汤是治实热在胃,兼顾治肠;若胃膈炽热,烦闷懊忱,热燔于肌,兼有便干而高热不退者,可服调胃承气汤加辛凉透热之品,上下分消,表里两解。尤其城市幼儿,常食奶酪炙烤之品,胃肠积热,又遇时邪,长期发热而羁留不退者,调之效优。

小承气汤在临床中用之亦多,凡胃肠积滞,腹满气胀不行者,无论是因寒、因热、因食、因积,随症加减,皆立刻显效。小承气汤虽为实证而立,虚证亦可配伍加减。如气虚配参芪,阴亏配归地,寒积配姜附,实热配栀芩,食积配三仙,血瘀配桃仁等,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共同增效。

本文来源:中国社区医师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40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