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深精《内经》、《难经》、《伤寒论》,长于使用经方,善用附子,胆识过人闻名全国。处方每剂附子动辄用60g,重则每剂250-500g。对疑难重症,失治、误治病例,每起沉疴。故获“吴附子”雅号。吴老的学术经验已有专著论述,不再赘述。唯止血一法,笔者在吴老生前侍诊时,曾听吴老多次教诲,又历20余年临证实践,颇多心得,深感温阳止血乃治血证的又一大法门,故录吴老所教,以供同道参考。
吴老常嘱咐,对血证临床,需熟记以下二诀,细心体会,弄通含义,则可应付自如。其一曰:“失血都传止血方,生军六味作主张,甘寒一派算良法,并未逢人用附姜。”其二曰:“血水如潮本阳亏,阳虚阴盛敢僭为,人若识得升降意,宜苦宜辛二法持。”(原载清代四川郑钦安著《医法圆通》卷四)
个人体会,一者言其常,治出血之法,如唐容川谓“泻心即是泻火,泻火即是止血”,葛可久创十灰散亦多清凉之药。所以泻火滋阴已成为治血证常法。一者言其变,郑氏原注云,宜苦者十之一二,宜辛者十之八九。此言未免过偏,但对用常法治疗无效的病例,宜按阴阳升降气血运行的道理,采用辛温药物,温阳止血,亦可立竿见影。如吴老生前治伤寒肠出血病例,附子每剂重用到300-400g,而终于力挽狂澜,阳回血止而安。多年来,我们用温阳止血法治疗葡萄胎术后疑恶变咯血、崩漏不止,取环后反复清宫不能止血,高血压并痔疮出血不止,以及呕血、便血、尿血、衄血等病例,辨证属阳虚者,均获满意效果。阳虚出血的辨证要点为血证而兼见面色淡白无华(或夹青色),少气懒言,声低息短,自汗食少,畏食酸冷,形寒初冷.手足厥逆,溺清便溏,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苦质淡或舌质夹青,舌苔白滑或白腻,脉象沉、迟、细、弱、弦、紧等。
温阳止血之药颇多,而附子大辛、大温有毒,通行十二经,为温阳止血之要药。《神农本草经》载附子性能回阳救逆,散痼冷沉寒,除风湿痹痛,原非止血专药,乃用其温肾回阳而止血。云南省临床使用此药,习惯于开水单独先煎透,以口尝不麻为度。如此剂量即使每剂达300~500g,亦无中毒情况,可以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