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升麻葛根汤组成及功效作用)葛根升麻汤作用,升麻葛根汤方歌,功效与作用,

2022-11-17 05:00:15  阅读 129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升麻葛根汤

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升麻 芍药  甘草炙,各十两(300g)    葛根十五两(450g)

【用法】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煎取一中盏,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一日二三次。以病气去,身清凉为度(现代用法:作汤剂,水煎服, 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 解肌透疹。

【主治】 麻疹初起。疹发不出,身热头痛,咳嗽,目赤流泪,口渴,舌红,苔薄而干,脉浮数。

【方歌】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发不透,解肌透疹此为良。

【方解】 麻疹之疾,是由小儿肺胃蕴热,又感麻毒时疫之邪所致。若麻疹初起,又遇外邪袭表,抑遏疹毒外达之机,以致疹发不出,或疹出不畅。麻毒、外邪犯肺,邪正相争,清肃失调,故初起可见肺卫症状:如身热头痛、咳嗽、脉浮数等;风邪疹毒上攻头面,故目赤流泪;热灼津伤,则口渴,舌红苔干。治当辛凉解肌,透疹解毒。方中升麻味辛甘性寒,入肺、胃经,解肌透疹,清热解毒为君药。葛根味辛甘性凉,入胃经,味辛甘性凉,解肌透疹,生津除热为臣药。二药相配,轻扬升散,通行肌表内外,对疹毒欲透未透,病势向外者,能因势利导,故为透达疹毒的常用组合。芍药当用赤芍,味苦性寒而入血分,清热凉血之中兼能活血,用之以解血络热毒,为佐药。使以炙甘草调和药性。四药配伍,共奏解肌透疹之功。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的基础方。临床应用以疹发不出或出而不畅,舌红,脉数为辨证要点。若麻疹已透,或疹毒内陷而见气急而粗,喘息抬肩,鼻翼煽动者,则当禁用。

2.加减法:麻疹其邪属热,初起治宜透邪外出为主,清热解毒为辅,本方清疏之力皆不强,临证时可选加薄荷荆芥蝉蜕牛蒡子银花等,以增强透疹清热之功。若因风寒袭表不能透发,兼见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苔薄白等症,宜加防风、荆芥、柽柳以发表透疹;麻疹未透,色深红者,宜加紫草丹皮、大青叶以凉血解毒。

3.现代运用:本方除用治麻疹外,亦治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水痘、腹泻、急性细菌性痢疾等病属邪郁肌表,肺胃有热者。

漫谈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方约有三首,分别载于《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及《阎氏小儿方论》。其中,阎氏之方流传广泛,临床较为常用,亦是本文所要介绍的一首。阎氏,即阎季忠(一作孝忠),曾将钱乙(仲阳)的儿科方论加以整理编成《小儿药证直诀》一书,署名钱乙。《四库全书总目》推崇为“幼科之鼻祖”。《阎氏小儿方论》便附于该书中。

阎氏升麻葛根汤尚有多个别名,如“四味升葛汤”、“玉血饮”、“四味升麻葛根汤”等。其药物组成为:升麻、葛根各10克,芍药6克,甘草3克,水煎分两次服。原方系煮散剂,诸药取等量,为粗末,每服12克,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渣,温服,不拘时候。

本方是一张介乎辛温和辛凉之间的解表剂,由仲景之葛根汤化裁而来,即去麻黄桂枝生姜之辛热,大枣之甘壅,加升麻而成。功能解肌清热,发散透疹。所谓“解肌”,即解除肌腠间的邪气。肌腠又名“肉腠”,是指肌肉的纹理。解肌与解表虽然均属于发散表邪的治法,但二者又有所不同,“解表”,指解除皮腠间的邪气。皮腠,即皮肤的纹理,习称皮毛。肌腠属阳明经,皮腠属太阴经,二者有深浅之别。故解肌常需和里,解表常需宣肺。本方解肌透疹。疹,包括麻疹、痘疹等。原书说:“疮疹已发未发,并宜服之。”故现今多用于麻疹初起的治疗。

麻疹初起或疹出未透,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眼泪汪汪、口渴、肢体酸痛,舌红、脉数等症,中医认为,是“内蕴热毒,外感天行”所致。由于肺胃蕴热,郁于肌肤,外感风邪,热不能透达,因而有身热头痛,肢体烦痛等症;因肺气不宣,故咳嗽、喷嚏、流涕;风邪挟内热上攻,则有目赤流泪等症;内热伤津,是以口渴、舌红。麻疹的病程,一般分为疹前期、出疹期、收没期三个阶段。从发生到收没,有一定的过程。因为它是由内而外,由里及表,故在治法上要以宣透清解为主。初期尤为重要。一旦确诊为麻疹,即须宣透,使疹毒外出。即使已有疹点外达,也应因势利导,使其完全出齐。

升麻葛根汤中,升麻辛甘性寒,入肺胃经,长于透解肺胃邪毒,升举脾胃清阳之气,故能发表透疹,是为君药。本品之发表,是善发阳明肌腠之邪;解毒是善解时令疫疠之毒,因此,邪郁肌腠,疫毒在表者,用之最宜。一般表证,很少应用。葛根辛甘性凉,入胃经,解肌透表,生津退热,以加强升麻宣透之力。是为臣药。芍药酸苦性寒,和营泄热为佐药。炙甘草既可配合芍药酸甘化阴以增强益阴和营之力,又能助升麻以加强升发解毒之用,且可调和诸药而为佐使。

本方虽药仅四味,却包含着发表透疹、和营解毒的诸多作用。在用于麻疹未发,或发而未透的病症时,亦可加薄荷、蝉衣、牛蒡子以增强其透表之力。如疹已出齐,或疹毒下陷者,不宜再用本方。

本方为辛凉解肌之剂,对于外感表热下利之证,亦可应用。如《古今名医方论》说:“葛根禀性甘凉,可以散表实,协升麻以上升,则使清阳达上,而浊阴下降可知。芍药收敛阴精,甘草缓急和里,则下利自止可知。”说明本方所以能治表热下利,主要是取其和里生津,升阳解表之功。另外,单纯性疱疹、水痘等病符合上述病机要点者,亦可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兹举病案二则如下:

头面湿疹

曹××,女,成年人。脉弦细,舌红有白苔。颜面发生疣状物甚多,先发于前额,近来向面部扩展,无痛无痒。证属湿邪郁于肌肤不化,拟健脾化湿为治。升麻、白芷、生甘草各5克,煨干葛、地肤子各10克,赤芍6克,苡仁30克。服2剂后基本痊愈。

阳明热毒

丁××,男,年40余。春季右腿正面忽痛麻。诊之,右三部洪数五六至。问口渴,曰:是也。升麻葛根汤二帖而愈。

【附方】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西河柳五钱(15g)  荆芥穗一钱(3g)  干葛一钱五分(4.5g)  蝉蜕一钱(3g)  薄荷叶一钱(3g) 鼠粘子炒,研,一钱五分(4.5g)  知母蜜炙,一钱(3g)  玄参二钱(6g)  甘草一钱(3g)  麦门冬去心,三钱(9g) 竹叶三十片(3g)  (甚者加石膏五钱 冬米一撮) 水煎服。功用:透疹解表,清热生津。主治: 痧疹初起,透发不出。喘嗽,鼻塞流涕,恶寒轻,发热重,烦闷躁乱,咽喉肿痛,唇干口渴,苔薄黄而干,脉浮数。

升麻葛根汤、竹叶柳蒡汤都有透疹清热之功而用治麻疹初起,透发不出。但前方专于解肌透疹,其透散清热之力皆不强,是治麻疹初起未发的基础方;后方不仅透疹清热之力大,且兼生津止渴之功,是治麻疹透发不出,热毒内蕴,兼津伤的常用方。

【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 “大人、小儿时气温疫,头痛发热,肢体烦疼,及疮疹已发及未发。”

2.方论选录

吴昆《医方考》卷6:“足阳明之脉,抵目挟鼻,故目痛鼻干。其不能眠者,阳明之经属胃,胃受邪则不能安卧,此其受邪之初,犹未及乎狂也。无汗、恶寒、发热者,表有寒邪也。药之为性,辛者可使达表,轻者可使去实。升麻、葛根辛轻者也,故用之达表而去实。寒邪之伤人也,气血为之壅滞,佐以芍药,用和血也;佐以甘草,用调气也。”

汪琥《伤寒论辨证广注》卷6:“方中用升麻、葛根、甘草,乃辛甘发散风寒之义。但其中白芍药一味,惟发热有汗者宜用之,如畏寒无汗者,不宜用也。愚意须以赤芍药代之为稳。”

【临床报道】

日本医家以升麻葛根汤及西药对麻疹有效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升麻葛根汤颗粒剂(1.5g/10Kg)及西药各治疗麻疹患儿18例。结果,两组发热平均持续时间为4.1天,其中西药组5.49天,汉方药组4.11天。另外,西药组出现肺炎1例,发热持续12日以上而入院者1例;汉方药组无1例出现肺炎,全部病例在门诊治疗。由此认为汉方药组治愈早,且无恶化的倾向。[阿部胜利,等.升麻葛根汤与西药对麻疹有效性的比较研究。东洋医学杂志(日本) 1994;44(5):194]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527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