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读懂(中医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治疗黄疸的常用方法包括,论述中医治疗黄疸的方法,

2022-11-17 05:24:58  阅读 166 次 评论 0 条
摘要:

对于黄疸之治,古人曾概言曰:“阳黄者,扼子与大黄,阴黄者,附子

对于黄疸之治,古人曾概言曰:“阳黄者,扼子与大黄,阴黄者,附子干姜。”而茵陈则为治黄所必用。从古人治疗阴黄的方药看,其代表方剂中每有附子、干姜等药,这就出现了一个如何认识辛燥药应用的问题。

一篇读懂(中医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治疗黄疸的常用方法包括,论述中医治疗黄疸的方法,

黄疸之发,多因于肝胆之疾,而肝“体阴用阳,体柔性刚”,刚阳之性易于激发而升越上亢,故治肝之法宜清、宜舒、宜镇,宜柔,顺其性而治之,而不宜用辛燥刚烈之品如桂枝、附子、干姜、麻黄细辛等。因而古人曾有“肝病忌桂,木得桂则枯”之说.我们体会这里并非单指桂枝而言,而是提示大凡辛燥药物在应用时均宜慎重。陈平伯也曾说:“厥阴肝脏,藏营血而应木,胆火内寄,风火同源,苟非寒邪内患,一阳之生气欲绝者,不得用辛热之品,以扰动风火。”可见,他对肝病应用辛热药也是十分慎重的。

一篇读懂(中医黄疸形成的关键是)治疗黄疸的常用方法包括,论述中医治疗黄疸的方法,

临床所见,黄疸证治总以清利药应用较多,我们治疗肝硬化、慢活肝,甚至肝癌患者出现的阴黄,常用活血化瘀软坚药,并辅以清热利湿退黄药,姜附类亦较少应用。临床上阴黄患者同时伴有便溏、腹泻、腹痛肠鸣、四肢不温,甚或出现双下肢水肿等一系列脾阳虚衰证候时,适当加人附子、干姜、肉桂等温阳之药是适宜的,但一般量不宜过大,应用时间不宜过长。

总之,温阳辛燥药在黄疸证治中应用机会较少,即使是阴黄,亦应慎之又慎,以免影响肝脏功能,引起肝脏新的损伤,这样自然不利于黄疸的消退。

本文地址:https://pf.mift8.com/post/253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piaoyushu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论已关闭!